摘 要:閱讀教學的要求是使學生掌握學習過的常用詞匯;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課文內容,概括文章主題;有初步的分析能力;學習觀察事物和思考問題的方法;能讀懂適合兒童的書籍,培養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
關鍵詞:語文教學 閱讀教學 閱讀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c)-0184-01
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中發展學生智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語文課程標準》中語文課程“總目標”也明確指出:在語文學習中,使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的表述自己的意思,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這就要求語文教學必須重視對學生進行語言表達的訓練,使學生在課堂中通過教師引導充分地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發展語言,這也是語文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的一個重要特點。而要實現這些我認為閱讀是最重要的訓練方法。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可見讀在語文學習中的重大作用,讀不僅包含著對課文的理解吸收和記憶積累而且還可以把知識轉換創造。現在的教育理念是不僅讓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會學。因此我認為小學語文教學應時刻貫徹學生為主,閱讀為主的思想,教師應引導學生多讀書,在讀書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教學的各個環節中,要著眼于對學生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培養,圍繞“讀”字下功夫。現就如何加強閱讀結合自己教學經驗談幾點看法。
1 加強讀法指導,借機培養能力
以前的語文教學教師喜歡“滿堂問、滿堂灌”和繁瑣的內容分析這種教學模式。現在我們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要讓學生有充分的閱讀時間,保證閱讀質量,讓學生在廣闊的空間與時間中去享受讀書的樂趣。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求學生學會做到三讀:(1)初讀。(2)細讀。(3)精讀。初讀就是讓學生采用圈、劃、批、點的方法自己先讀。圈,就是圈出重點句子;劃,就是用橫線劃出重點段落,用波浪線劃出精彩片段;批,要求學生在讀懂和理解的基礎上,寫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點,就是點出重點詞或不懂的詞。做到這些后就進行細讀和精讀。一般的課文詳寫部分往往是文章重點部分,要讓學生多讀。課文難點部分要理解地讀,邊讀邊想。課文抒情部分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情感,只有通過有感情的讀,進入角色,才能陶冶學生情操。只要學生掌握了必要的閱讀方法,學生在學習中就會自己去閱讀、去體會理解,從而也就開發了智力,培養了能力。
2 加強學法指導,培養良好閱讀習慣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老師之訓練必須做到此兩點,乃為教學之成功。”可見,教師的職責不僅是教給學生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掌握一定方法,學會知識。而任何成功的教法最終都要通過科學的學法來落實。在閱讀教學中,學法指導首先要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首先要引導學生擴展視幅,克服回視。這就要求學生在閱讀時善于運用自己的眼睛,目光要一個句子一個句子移動,而不凝滯于一個字或一個詞,同時克服回視。其次注意培養學生根據語境推測詞義和理解句意的能力。閱讀時不能一遇生詞或多義詞就查字典,要盡可能通過上下文猜出詞義,從而理解句意。再次讓學生會確定段落中心句的方法,培養他們抓主線,明細節,理順文章脈絡的能力。最后通過閱讀文章培養學生根據已知的事實,推斷出文段未直接寫出的含義,理解作者的意圖,從而訓練深層理解能力。
3 加強閱讀訓練,培養語感
新課程標準要求“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因為只有在讀中才能整體感知、有所感悟,進而培養語感。要使學生語文水平提高,必須注重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培養。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課文的不同體裁、內容,適時靈活地采取范讀、朗讀、默讀、齊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不同的朗讀方式來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加強讀的訓練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方法指導,以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小學語文課本中有感情朗讀要求,而不同課文中所蘊含的感情又各不相同。低年級的孩子模仿力強,對他們來說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技巧只能靠老師范讀才能掌握。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就應備讀,要逐句逐段的揣摩課文思想感情,確定每句、每段的感情基調與音量高低、語速快慢、節奏起伏,使學生理解文中大意,把握住感情,在閱讀中逐步加強語感。
4 改變學法,變被動為主動
閱讀教學的要求是使學生掌握學習過的常用詞匯;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課文內容,概括文章主題;有初步的分析能力;學習觀察事物和思考問題的方法;能讀懂適合兒童的書籍,培養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要提高閱讀水平,必須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注重學生自學能力和讀、背、說、寫能力的培養,變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讓學生盡情地在課堂讀起來,背起來,說起來,寫起來。教學中鼓勵學生說出自己預習時弄懂了的問題,對于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教者引導全班同學釋疑,讓小組成員暢所欲言,最后教師因勢利導,適當點撥。在閱讀教學中要著眼于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訓練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事物,去思考問題,展開想象,發表不同的看法。只有讓學生去思考、去想象,想象能力就能夠得到培養。
總而言之,閱讀是學生以及所有人提升自身素質,提高能力的最佳方式。教師要教育學生明白“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鍥而舍之,朽木不折”的道理,鼓舞鞭策,培養學生的毅力,養成好的閱讀習慣。這就要求我們應當按照事物發展的規律,做到既要重視課內語文教學又要抓好課外閱讀。在日常學習中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行之有效的閱讀技能和技巧,那么我相信學生的閱讀能力一定會在短時間內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趙景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3,8.
[2]毛愛華,張興文.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究[j].教育探索,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