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倡導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構建“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的重心已經由對教師的關注轉移到了對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關注。但是數學教學評價實踐的狀況究竟如何呢?如何更好地促進數學教學評價實施呢?
關鍵詞:數學 中學 新課改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c)-0189-01
1 數學教學評價實踐的現狀
1.1 課堂教學,評價乏力
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戰場,這里應該成為教師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評價的主要場所。但是很多老師都認為上課時間緊、任務重,不愿或抽不出時間去記錄學生的情況并及時作出評價,認為自己講好了,學生就學會了。
1.2 數學作業,效果不佳
數學作業是當前老師所采用的最廣泛的評價方法,往往能給出分數、等級或評語,老師能夠從批改作業中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但是作業的布置幾乎都是所有學生做同樣的作業,很少考慮學生做作業的感受,好學生不愿意做(太簡單),差學生不會做(太難)。而且從批改來看,教師對作業的批改僅是關注規范性與正確率,缺乏對學生思考過程性的評價,更有甚者,有的只是簡單地畫個叉或對勾,使得教學反饋不暢。
1.3 考試評價,唯一法寶
對于很多學校來說,考試成了對學生評價的唯一法寶,雖然當前很多學校給學生建立了記錄其學習過程的發展報告,但是執行情況并不容樂觀。就數學學科而言,很多老師也是除了考試以外幾乎不用其他的方法,對于學生自主或互相批改作業與試卷這些方法幾乎沒有使用過,使得教學評價方法單一。
1.4 理念新穎,行動落后
很多老師在言語中表現出對新課程理念理解非常深刻,非常贊同要關注學生的差異,要對學生的學習過程作全面評價。但是一談到實施,就連連搖頭,認為很多理念性的東西缺乏操作性,無法實施,在工作中不敢或根本不愿嘗試,使得教學方法滯后。
2 如何更好地促進數學教學評價實施
2.1 把握評價的目的與要求
數學學習評價不應只是認定,更重要的是激勵和調控。評價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對學生學習數學的行為、態度和所取得的進展的判斷,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獲得真實的成就感;引導和鼓勵學生繼續努力學習,切實改善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在個性方向上充分發展、不斷進步;同時使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程度和需要,進行正確的教學決策,切實改進教學。
評價的依據是課程目標。數學學習評價,不僅是對每一學段的終結性評價,還包括評價學生在各階段數學學習的發展過程并考察其對于學習目標的達成度,包括對每一節課達成學習目標的情況分析。
2.2 提倡過程性評價
數學學習評價不應只是對結果的評價,還應當有對學生在數學活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思想、品德、習慣、態度以及學習的方式和方法等的評價。評價內容包括:(1)自主學習: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意志力的表現;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表現。(2)合作學習: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表現;與他人合作和完成所承擔的任務的表現。(3)展示理解狀況:數學表達和交流的表現。
3 優化課堂教學評價
3.1 增強提問的有效性
提問是課堂教學最重要的教學手段,其目的是引導學生參與思考,拓展思維,分享思想或闡明并明確思想。有效的提問無疑會極大地促進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但是統計表明,教師提問的約70%是記憶性問題,僅是幫助學生記憶;表面上一問一答、一問群答的低效問題充斥課堂;課堂提問大多是在成績好的學生與教師之間進行,師生之間的雙邊活動還非常缺乏。要克服以上現象,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根據要考察的目標精心設計問題,使得問題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最好把關鍵的問題寫在一張紙上,以便不偏離學習活動的核心。
(2)要“預留”思考時間。實際教學中,一種常見現象是教師提出問題后馬上要求回答,這時要設身處地地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能馬上回答出來嗎?這樣做會使得學生來不及思考。還有種情況是當學生的回答與教師的設想發生偏差時,教師馬上打斷回答,然后“試圖”把學生的回答引領到自己的軌道上來,這樣極容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所以教師在提問后,要耐心“等待”。
(3)運用好點撥與鼓勵。當學生思維受阻時,要適時點撥,但絕不能越俎代庖。當學生思維閃光的時候要不吝鼓勵,但鼓勵也不能泛濫,學生重視他人的反饋與鼓勵,這是一種非常自然的同僚認同感。教師提問過后的點撥與鼓勵要真正能夠體現評價的激勵功能。
3.2 真實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
如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情況編制真正實用的量規量表,并在教學中實施,肯定能夠取得較好的評價效果。制定時也沒必要遵循什么條條框框,只要把你最想了解學生的地方體現出來,使用過后收集得到的數據就是你想得到的就可以。
另外還可以利用學生的課堂筆記來實現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當然要教給學生記筆記的策略,如教師可以規定在自己講授停頓的時候,要求學生記筆記,筆記的內容可以由多種選擇,但不能缺少兩個方面,一是記從教師那里得到的東西(如:知識總結、方法提煉等、強調重難點等)。二是要記自己的所想,要寫下自己的想法。對于課堂筆記,教師可以收上來加以分析,以對課堂教學作出正確評價。
4 挖掘作業、測試的評價功能
整齊劃一的作業與測試有助于教師實施統一管理,也有助于批改,但這卻是以犧牲學生的興趣與個性發展為代價的,無法真正了解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因此作業與測試的設計要實現以下幾個目標。
(1)設計要體現層次化。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分類設計作業,如幫助理解的、鞏固記憶的、提煉概括的、遷移轉換的、發散思維的等等,注意基礎與能力并舉,要面向全體學生,設計要體現不同檔次,做的梯度與學生層次相對應。
(2)形式多樣性。這里的多樣不僅指的是題型多樣,而是形式上要多樣化,既有一般的書面祖業,口頭作業,也可以布置一些拓展性的作業,也可以是一些與實際問題又聯系的實踐作業。我記得我初中時學平面幾何,我的數學老師曾經給我們布置過一個作業:用一星期的晨讀時間背誦平面幾何的所有定義、定理公式,然后去辦公室老師面前輪流背。后來發現,這次作業效果出奇的好,有不少學習非常差的同學竟然由此感覺平面幾何不難了,從此喜歡上了平面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