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信是每個人“人格結構中”的本質因素,自信心對人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一個人獲取成功的精神支柱,是一個人采取自覺行動的心理動力源泉,是一個人成長和成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心理品質,是成功的關鍵。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是每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教育事業是愛的事業。沒有愛心的教育事業,宛如建立在沙灘上的大廈,有朝一日終會坍塌。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愛,是普遍存在著的一種心理需要,人們都想得到別人的愛,同時也愛別人;做事有耐心,是我們在教育中經常提及的話題。其實反觀我們的課堂教學,對教師而言,更需要持久的耐心。
關鍵詞:信心 愛心 耐心 課堂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c)-0199-01
目前,在新課改的感召下,如何提高課堂的效率,讓學生在課堂中能淋漓盡致的表現自己,充分發揮主人的地位已經越演越烈,形式層出不窮。“三心二意”在課堂中能夠祈禱推波助瀾的作用,讓學生在課堂中盡情的展現自己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下面是筆者的幾點感受,以饗讀者。
1 信心
信心是指培養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是人不可或缺的一種品質,是人自覺或不自覺的行動的一種品質,是成功的奠基石和關鍵。培養學生的學習信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滿自信,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學習中有使不完的勁,能夠爭先恐后的搶答問題,課堂氣氛也能表現的熱烈,也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我采取了以下幾種方式調動學生的信心。
(1)課前三分鐘:讓學生唱學過的英語歌,把學生的思維由上一節課自然而然的轉入到了英語課,讓學生在思想上有了共鳴,同時也用Can you believe?的形式的口語給學生打足底氣,開始灌輸自信的思想,這就是所謂的“先入為主”。
(2)循序漸進:在課堂中,采用了及時表揚的方式,讓學生得到及時的表揚和贊揚,有足夠的勇氣和膽量回答問題。如:Well done!You’re clever!或用肢體語言(豎起大拇指等)進行一番夸贊,這樣在課堂中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使學生能夠全身心的投入課堂中,爭先恐后的搶答。
(3)承前啟后:在課堂快要結束時,利用總結性評價或小組式評價總結本節課學生的表現,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為下一節課打好基礎,讓學生回味無窮。
2 愛心
教育事業是愛的事業。沒有愛心的教育事業,宛如建立在沙灘上的大廈,有朝一日終會坍塌。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告訴我們:愛,是普遍存在著的一種心理需要,人們都想得到別人的愛,同時也愛別人。愛心體現在課堂上有各種各樣的形式,微笑讓學生感到親切,給學生平易近人的印象,這樣學生的思維隨之誕生,與學生的思維碰出火花,從而是自己的課堂更加的精彩,不至于是一潭死水。而教師如果一天到晚板著面孔,沒有一絲笑容,好像生著悶氣似的,就會給學生造成一種無形的壓力,讓學生望而避之,不愿與你親近,感情上首先出現了疏遠,怎么能喚起他們課堂上的活躍的思維呢?因此,喚起學生尊敬和思維活躍的前提是老師的和藹可親和微笑,是老師擁有一顆仁慈善良的愛心。另外,公開、公平、公正,讓陽光鼓勵走進學生,對待優等生不要過分地表揚,時常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提醒他們戒驕驕躁,讓他們幫助后進生;而對后進生不僅要進行思想教育,同時在學習上給于指導,教他們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生活,找到他們的優點,告訴他們任何人都有優點和缺點,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別自暴自棄,找到目標,盡快的適應集體,適應學習。課內課外公平是贏得學生尊敬的基礎,對待學生,更不要歧視后進生。用一顆公平的愛心感化了全班學生,贏得全體學生的尊敬。還有,知心是也是愛心的一個重要體現,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觀察,善于發現,洞察學生的心靈,做好學生的生活的引領者,作為任課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自己上課的方式方法多提一提寶貴的意見或建議,從而與學生拉近距離,讓學生感到有親切感。最后,生活上,老師就像父母一樣關心愛護、照顧學生,思想再不太好的學生也會被感動,被捂化,從而就會努力學習來報答老師。
3 耐心
耐心就是愛,是教育教學成功的保障。耐心,意味著教師愿意承認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局限性,耐心寬容的循循善誘,是一種修養,一種境界,也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智慧。法國文豪雨果曾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最寬闊的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因此,教師在工作中對待學生的缺點或錯誤要反映出我們的智慧。古語云:“欲速則不達。”知識的積累要有一個曲折漫長的過程,在課堂上,同樣一個問題,可能由于各種原因,學生或多或少的回答的不太全面,這時,我們應采取冷處理,不能一棒子打死,讓學生失去信心,不要為了趕這一點時間而打消了他們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時間長了會使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此時,我們要耐心的、寬容式的等待一下,改變角度看問題,讓學生放松,個學生留足思維的空間。“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要耐心、認真對待學生的學習過程,即使有些幼稚也要允許學生嘗試;對待學生的學習結果,我們要持一種尊重的態度,即使共同的思維的火花碰撞,只要經過努力、認真的思維了,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耐心地鼓勵學生要全方位的考慮,不要一葉障目。對于回答問題,總是對回答全面、完美的同學大加贊賞,認為這樣才是有效的的教學,才能更好的將課程進行下去;如果回答的問題不著邊,不全面或是一片靜悄悄的,就認為這是失敗的教學,讓教學失去了光澤和效用,豈不知,人的思維需要更多的時間去磨練和更好的訓練。我們應當“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捕捉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創造”出來的寶貴教學資源,要時刻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特別是要等待學生的錯誤資源,充分發揮學生之間的互補功能,提供他們自主探索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們充分的合作交流,各抒己見,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教學目標的“假現象”。
4 結語
這就是“三心”在課堂中的體現,但在實施的過程中還需要綜合應用,逐步實施,有機的結合,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功效。信心讓學生鼓舞起學習的的斗志,讓學生在學習的道路上充滿自信;愛心讓學生在學習中得到溫暖,備受關懷,內心充滿陽光和感激;耐心讓學生在學習中增添學習的自信,充滿了對老師的尊敬。在信心中要充滿著愛心和耐心,在愛心中融合著信心和耐心,在耐心中增添著信心和愛心。讓我們用信心引領學生走進知識的寶藏,用愛心托起明天的太陽,用耐心教會學生學會學習。
參考文獻
[1]李明漢.教師校本科研與教育敘事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03,12(12).
[2]許美德.現代中國精神:知名教育家的生活故事[C]//中國教育:研究與評論,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