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前進,我國的小學教育也跟隨著時代的步伐在改革推進。而小學語文在吸收改革成果的同時,也在不停地接納多元的文化,這使得小學語文的教學充滿了時代性和生命力。然而要使得小學語文教學改革貫徹到實處,就必須要結合實踐對改革的成果進行檢驗和完善,在實踐中進行反思,從而創建一個科學、合理、全面、高效的小學語文教育體系。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 改革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c)-0201-01
眾所周知,小學語文教學在改革的道路上不斷地在借鑒和吸收著多元的文化,這為小學語文教育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生命力,同時,也豐富了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但改革后的小學語文教學仍舊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教師去改進和完善。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最終目的是讓小學語文教育在理論上和思維上變得更加清晰和明朗,讓語文教學效率得到進一步提高。為此,我們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斷地進行反思和探索,以此來改進和完善改革后的小學語文教育體系。
1 改革前后小學語文教學的對比
改革之前,有的小學語文教師表示,因為小學語文教材的內容比較乏味,使學生學起來沒有興趣,而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并未重視這個問題,這就導致了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十分沉悶和呆板,阻礙了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而在改革之后,教師在教學課堂上加入了很多的互動環節,比如:提問、角色扮演等等,這從根本上轉變了課堂的氛圍,使課堂變得活躍起來。在這樣活躍的學習氛圍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加強了溝通,教師能夠更有效地引導學生理解教學的內容,并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和對知識的轉化率。與此同時,可以培養學生對小學語文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拓寬學生的思維和視野。
對于教材而言,在以前,小學語文教材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內容也比較呆板枯燥,而教師也只是照本宣科地對小學語文教材進行解讀,這些都不利于勾起學生對學習小學語文的興趣。在改革之后,教材的內容進行了一些調整,同時,還加入了很多現代化的內容。教師在教學方式方法上也在不斷地進取和努力,旨在提高小學語文教育的效率。教師在研究教學方式方法的同時,也會結合一些課外知識對課本知識進行補充,從而開拓學生的思維和視野。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專門為學生舉辦演講大賽、班會活動、課下實踐開拓等活動,而這些活動不單單可以勾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讓他們能將學到的知識進行靈活的應用和轉換。
2 改革促使了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
而今,教師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改變了從前以教師教學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創新出學生之間協作學習的教學模式。那么,什么是學生之間協作學習模式呢?就是把學生分為幾組,然后給每個小組分配任務,讓一個小組的學生共同完成一個任務,而教師的任務就是適當地給予學生以引導。在協作學習的教學模式之中,可以大大地激發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小組與小組之間相互競爭的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心中的集體觀念和競爭意識,而在一個小組內的學生可以相互幫助,靠自身的能力加深對課本的理解和記憶,進一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提高。
改革之后,小學語文教學的方式方法已經不再是以老師教為主了,而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之中,教師更多的是起一個引導的作用,這就很好地彰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也不會獨自一人在講臺上唱獨角戲了,學生將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教學之中。教師在教學中要明確自己的定位,從而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要讓學生保持積極學習的心態,而在課后要及時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總結和歸納,找出適合自身的學習方式和方法。
在教材、教學模式、授課方式和方法都在發生改變的同時,小學語文教學的性質也有所改變,它漸漸轉變為研究性教學。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會根據課本給出一個選題,讓學生自己去進行探究和摸索。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都需要自己進行資料的收集,在遇到困難和問題時必須依靠自身和同學的力量進行解決。在與同學交流研討的過程中,學生自身的知識能力將得到全面的提升。而要想達到這樣的教學效果,就要求教師要遵循以下幾點來進行選題:(1)挑選的課題要貼近生活,必須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2)選題必須要與課本知識相貫通;(3)根據實際情況設置情景,從而更好地勾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4)創建一個平等的師生關系,以此消除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隔膜,消除學生的消極懈怠情緒;(5)創造一個活躍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聽課效率。而在研究性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適當地對學生進行幫助和引導,從而實現自己的教學任務和目標。
3 結語
在改革之后,小學已經改變了以前的教學模式,從根本上加強了教學的管理和發展。人本教育的理念從能力上培養了教師與學生的素質,教師開始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實現了與學生零距離溝通和交流。教師也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以鼓勵式教育為主,關注和保持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在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
而這一切的改變和完善,都促進了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雖然現今的小學語文教育仍舊需要不斷地進行完善和創新,但是小學語文教育改革的成效是不容忽視的,它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進步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也促使小學語文教育的水平走在了時代的前沿。
總而言之,作為一位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要將小學語文的特點和實際相互結合起來,打破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對小學語文教學進行更深層次的發掘,與此同時,要構建一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和活躍的課堂氛圍。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之中,要以素質教學為根本,加強小學語文對素質教育的作用。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才能有效地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進而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陳桂梅.語文課堂教學方式的思索[J].文學教育(中),2012(4).
[2]陸莉莉.開架式教學:小學語文教學方式的探究[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20).
[3]朱秀芬.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教學[J].考試周刊,2009(33).
[4]曾倩倩.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