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推進課堂教學改革,轉變教與學的陳舊方式,追求課堂的高效性是我們當前課改的重要任務之一。高效課堂建設不是某種特定的教學模式,也不是具體的教學策略,而是一種教學思想,是課堂教學需要實現的理想目標,是推動我們教育事業的發展戰略。
關鍵詞:高效課堂 模式構建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c)-0218-01
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逐步探索出了圍繞“導課引疑、分組合作、精講點撥、拓展應用”幾個主要步驟展開的高效課堂教學結構,在教學實施中,學生收益頗豐。
1 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第一步,是緊扣學生心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最關鍵的一步。巧妙的導入,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也有利于教師教學活動的順利展開,從而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導入的方法靈活多樣,有的采取情景導入,有的采取實驗導入,還可以開門見山,直接引入。通過不同方式的引入,讓學生了解本節課要解決的問題,進一步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和目標。
2 自研自探,整體感知
(1)明確學習目標之后,學生整體感知、初步梳理本節課學習內容。(2)教師出示《自學提綱》指明學習方向和內容,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自主學習、討論交流,最后形成組內答案,同時組長記錄學習中的疑惑,以供全班共同聚焦。(3)在小組討論過程中,老師巡回指導,捕捉學生反饋的信息。
環節說明:①此環節要求老師一定要科學合理設置《自學提綱》,提綱中問題要求清晰、明朗,難度適中。②自主學習過程中要求教室內保持清靜、以助于學生靜心深入思考,達到一種自主解決問題的最佳狀態。學習及時記錄自主學習中的困惑點,以便在組內討論交流中共同來解決;當自主獨學完成后,組長采集匯總組內成員存在共性問題及信息,及時反饋給老師。③涉及“實驗探究”環節,在自主學習環節不要求動手操作,而是要求學生熟悉實驗的原理及目的,整體感知實驗步驟、方法,對欲探究的實驗有一個基本的領會與了解。④老師要切身參與同學的自研自探環節,實時掌握學生存在問題,隨機調整教學情況。
3 問題聚焦、探究合作
教師根據以上環節反饋得到的信息,隨機調整安排本環節,請各小組代表展示其組內學習成果,老師及時點撥與總結,靈活掌控課堂時間。也可選取典型小組展示成果,并引導其他組聚焦設疑,旨在理清知識脈絡。肯定小組成果,但一定要做到各小組面對整節課學習任務,老師不可事先將任務分解,提前分發給個別小組,否則會造成學生知識學習的支離、不系統。
(1)各小組要選配精干、組織能力強、且成績優秀的同學擔任小組長。然后由小組長對組內成員進行明確分工。自主學習完成后,小組長組織組內成員針對典型問題進行討論交流,確定組內共同問題,等待聚焦。組內討論過程中,同學之間互相啟發、釋疑、探究。提高學生的互助合作意識,發揚團隊精神,優生差生結對子,優等生幫助學困生,助于組內整體水平的提高。(2)小組展示過程中,其他同學集中精力傾聽,及時修正本組的答案或予糾錯、質疑、補充。同時,老師要及時點評、糾正、指導,并對重難點進行強化與解析。(3)實施探究實驗前,重點要確定、優化實驗實施方案,各小組設計實驗表格、明確實驗步驟,老師要讓典型小組進行充分展示,達成共識,形成最佳實驗方案。(4)實驗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個別指導,及時給予援助,確保實驗的順利進行。同時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正確記錄和分析實驗數據,形成正確結論。(5)每項任務的實施,老師都要適時總結歸納,形成嚴謹、科學、規范的實驗結論。
說明:①“實驗探究課”一般可遵循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交流幾個步驟。②并非每節課都要進行學生的分組實驗探究,實驗的形式根據教材特點教師靈活安排。通常可采取三種形式:學生難于操作,或簡單現象的實驗,教師可安排前臺演示的形式;對于易于操作、取材簡單的演示實驗可以采取課前分配任務,再由小組課上演示;對于難度較大,知識典型的探究實驗,則需要小組按照一般實驗步驟,親自動手操作,小組合作探究,體驗感知,然后聚焦展示。③保證實驗開展的實效性,確保全體成員的深度參與,每一位同學都要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使每一個同學都要擔任一項具體的任務,如實驗環節的組織者、操作者、數據現象記錄者、資料分析歸納者、小組代表發言者等,角色之間可以隨機互換,使每位同學都能從不同角度上得到鍛煉、體驗和提高。激勵每個組員真正做到學習的主人,積極參與踴躍發言,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的同時,及時修正自己錯誤的知識。這樣可以盡可能挖掘每個學生的長項,為每個同學提供展示的機會,對于一些不不善表白、性格內向的同學,會有一個質的飛躍與改變。通過此環節可以讓每個學生在活動中做到:敢表達、會傾聽、能交流,保證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同時嚴禁個別同學的“濫竽充數”現象。
4 教師精講、知識匯總
整個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環節之后,老師要進行整體匯總,修正答案。對于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難度問題,老師要及時激發學生渴望學習的心理狀態,快速確定講的內容,抓住要點,及時精講,并由個別問題升華到一般規律,以培養學生解決通類問題的能力。老師還要引導學生歸納對比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并對所學的整個知識塊梳理和總結,建構較為系統的知識網絡。
5 知識應用環節
(1)選擇有針對性、梯度適中的習題。(2)各小組長帶領全組成員自主完成,形成相對統一的答案。(3)針對難度稍大、有代表性的典型習題,教師要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分析透徹,真正做到弄通、會做。(4)對簡單問題不建議搶答,否則會造成課堂的混亂,同時無益于老師了解學情,較難題可作適當搶答,以激發學生深入思考的積極性。(5)各學習小組再次反思交流,暢談學習收獲,體驗學習的樂趣。
6 歸納總結,精留作業
教師整體概況本節課知識點,精留作業。
小貼士:(1)為最大限度發揮學生對實驗探究的趣味與新意,因此針對探究實驗不建議課前布置。(2)對于二、三環節的實施,教師可據教材內容靈活安排獨學、對學、群學的學習任務,可以針對整節課,也可以把一節課的內容分成2~3個階段,逐一進行。(3)每節課的聚焦展示任務應嚴格按照課標規定的重難點進行安排,以保證課堂效果的高效與準確。(4)此流程并不適合于復習課和講評課。(5)教師要充分結合現代教育教學手段,不斷反思、不斷學習,不斷探究,以構建更科學、更實效的課堂。
以上幾個環節是我實施高效課堂教學的具體流程,當然其間好多細節需要再補充,再完善,再提高,因為我們的高效課堂教學還在路上。
參考文獻
[1]李克東.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和方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4):22-28.
[2]馬寧,余勝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層次[J].中國電化教育,2002(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