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主任是班級的直接組織者、領導者、教育者和管理者,擔任新班級班主任的教師巧用首因效應、暈輪效應和近因效應,會不斷提高班主任工作藝術水平,務實高效地開展工作。
關鍵詞:班主任 首因效應 暈輪效應 近因效應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c)-0228-01
班級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基層組織,班主任則是班級的直接組織者、領導者、教育者和管理者。每年都會有教師擔任新班級的班主任,新班主任如何在短時間內樹立自己的威信,贏得學生和家長的信任,為今后工作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呢?這要求新班主任巧用“三效應”,盡快展現自身風采,務實高效地開展工作。
1 首因效應
在心理學中,“首因效應”也叫“首次效應、優先效應”或“第一印象效應”。首因是指首次認知客體在腦中留下的“第一印象”,“首因效應”是指個體在社會認知過程中,通過“第一印象”最先輸入的信息對客體以后的認知產生的影響作用,當人們第一次與某物或某人相接觸時會留下深刻印象,第一印象作用最強,持續的時間也長,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對于事物整個印象產生的作用更強。
“首因效應”是一個婦孺皆知的道理,對人際交往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新官上任“三把火、下馬威”的妙用以及人們常說的“給人留下一個好印象”等。因此新班主任要充分利用“首因效應”完成漂亮的自我推銷。
新班主任如何才能有一個良好的“首因效應”呢?新班主任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注意儀表,見好第一次面,表現出對學生的熱愛、關心和體貼;熟悉學生,點好第一次名,進行師生間思想與情感交流;展示風貌,做好第一次課間操,通過日常教育,激勵學生;施政演說,開好第一次班會,力求留給學生政治思想水平高、組織管理能力強、工作有方法等好印象;組建好第一屆班委會,使班級管理工作有廣闊前景;展示自我,上好第一次課,充分展示自己的優勢,給學生一點驚喜;鎮定自如,處理好第一件突發事件,表現出高度的教育機智,快速反應,冷靜及時的采取恰當措施,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動人;精心設計,組織好第一次集體活動,增強班集體凝聚力,施展自身管理才能、組織才能,樹立威信;準備好第一次家長會和第一次家訪,與家長形成教育默契。
新班主任做好了以上工作,會留給學生鮮明牢固的第一印象,可以在學生中產生一定的威信和可信度,為今后的班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2 暈輪效應
“首因效應”在班級管理中發揮著開路先鋒的作用。但是,運用首因效應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第一次印象”,只是班主任工作的開始。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新班主任要善于對良好第一印象的管理和保持,對不良印象進行消除,使積極的一面逐步形成“定勢”作用,讓學生產生積極的“暈輪效應”,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行為。
所謂“暈輪效應”,是指在人際知覺中對個體的整體知覺印象影響著對其具體特征認知的一種心理現象。“暈輪效應”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愛桑戴克提出的,他認為,人們對人的認知和判斷往往從局部出發擴散而得出整體印象,即常常以偏概全。通常的“愛屋及烏、一俊遮一百丑”等正是“暈輪效應”的表現。這就好像月亮周圍的圓環(月暈),不過是月亮光的擴大化。桑戴克把這種心理現象稱“暈輪效應”,亦稱“光環效應、成見效應”或“光暈現象”。
在新班主任初期班級管理工作中,學生對教師認知與評價以下三個步驟。
(1)學生受知覺表面性、局部性和選擇性的影響,對新班主任比較明顯的外部特征或行為會留下清晰印象,往往忽略新班主任其他方面特征的認知,特別是與以前班主任相比時,易以整體知覺印象代替局部了解,以表面知覺代替深人分析的片面現象,妨礙學生深人、全面了解新班主任。
(2)由此產生的外在表現是學生個體對新班主任的整體知覺印象通常是某一方面特征的肯定或否定,往往會擴散對新班主任相關或不相關的人和事的認知,甚至人為地歪曲。
(3)其結果會使學生對班主任形成一定的態度定勢和思維定勢,經常用某種帶有傾向性的、固定的眼光著待對方。
因此,由于學生對新班主任的認知和判斷往往只從局部出發,擴散而得出整體印象,從而產生的“暈輪效應”具有不同的表現:積極暈輪效應和消極暈輪效應。故新班主任應當恰當運用暈輪效應,把它作為自己班級管理的校正卡尺,以便調整自己認識和行動上的偏差。對于學生產生的積極“暈輪效應”,新班主任更應在工作方式講求自己的表現藝術,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和號召力的語言,嚴謹的工作作風和生活作風,使學生對班主任形成可親、可近、可信、可敬的良好感受,促使學生對班主任產生的積極暈輪效應得以強化,有效地促進班級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學生已經形成的消極“暈輪效應”,新班主任自身要注意及時了解,主動尋找原因,并運用積極有效的方式加以糾正,重新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化消極為積極,化被動為主動,從各種渠道形成良好的暈輪效應。
3 近因效應
近因效應與首因效應相反,是指在多種刺激一次出現的時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決于后來出現的刺激,即交往過程中,我們對他人最近、最新的認識占主體地位,掩蓋了以往形成的對他人的評價,也稱“新穎效應”。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在人與人彼此相對生疏的交往初期,首因效應的影響重要;而在彼此相當熟悉的交往后期,近因效應的影響同樣重要。因此,對于逐漸熟悉的班集體,新班主任應該充分利用近因效應的影響,在日常班級管理中對某些事情的處理應表現出高度的教育機智,采取恰當措施,做到公平公正,力求留給學生沉穩大方、意志堅強、大公無私、靈活處事的良好印象。班主任工作是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班級有幾十個活生生的學生,在新班主任與學生相處過程中,要對學生充滿“愛心”,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經常與學生交心、談心,班級活動中要親自動手,做表率。班級工作也是一個長期的工作,不是單一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問題,更不是假惺惺的臨時偽裝,而是班主任平時工作經驗的積累和養成的思想作風及文化才能的集中體現。“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只有在長期的日常管理中,踏踏實實的為班級服務,為學生服務,才能真正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尊敬,才會逐漸形成以班主任為核心的良好班集體,“近因效應”才能真正發揮出指揮棒的作用。
用“首因效應”作為班級工作的開路先鋒,“暈輪效應”作為校正卡尺更正工作中的失誤,利用“近因效應”做好班級管理的每一件事,指揮班級工作有序的開展,這樣新班主任就能不斷提高自己工作藝術水平,最終獲得班級工作的全面豐收。
參考文獻
[1]王海燕.首因效應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J].林區教學,2007(4):43-44.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相清昌,侯靜波.暈輪效應與班級管理[J].吉林教育,2002(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