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的需要,結合學生的發展階段和身心發展特點,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和社會熱點問題,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靈活創設適合課堂教學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樂學情趣,喚起學生自覺掌握知識、自主探究真理的強烈欲望,讓學生在思品課教學中求知欲得到滿足、好勝心得到鼓勵、創造力得到發展,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高質高效的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關鍵詞:初中思品課 教學情境創設 教學質量 高效教學 內化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c)-0235-02
長期以來,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面臨一定窘境。我們常見這樣的課堂:老師在臺上口若懸河,學生在臺下無精打采,有的偷偷做其他作業,有的干脆趴在桌子上,……一言以蔽之,就是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學習缺乏積極探究的心理傾向。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千方百計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讓思品課充滿生機,是值得認真探究的課題。根據新課改精神,在“新課程標準下學生自主學習的深入探究”的教科研思想指引下,我通過自身教學實踐,不斷總結、反思,愈發體會到創設教學情境,是激發思品課活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實現思品課高效教學的一條有效途徑。
1 教育教學理論依據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在與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中主動地建構內部心理表征的過程。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輔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學習材料和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認為“情境、協作、會話”和“資源”是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中的基本要素或基本屬性。教學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營造的情感活動氛圍。“情”指情感活動,包括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機等。“境”是教學環境。“境”是“情”的前提和基礎,“情”是“境”的目的和升華。“情”和“境”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統一體。恰當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良好情緒,豐富學生的認知和情感。因此,作為思品課教師,為學生的學習和潛能的發揮創設一種適宜的環境和條件是十分必要的,是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的必要條件。
凱洛夫說:情感是一切道德行為的重要前提,誰要是沒有強烈的感情,他就不會有強烈的志向,也就不能把這個志向體現在事業上。情感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催化劑”,它能直接轉化為學習動機,成為激勵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因此,為了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對人才素質的需求,發揮思品課的德育功能,把學生從死記硬背中解放出來,我們探究設計思想品德課“情境”教學模式,即以一定的方法措施,激發學生的興趣與熱情,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使學生“入境、入情、入理”,從而自覺主動地學習知識,這不僅可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高效教學;而且也可顯著提高學生學習的綜合素質。
2 常見的幾種教學情境創設
2.1 故事情境創設
思想品德課最大的特點是理論性強,因此學生往往感覺學習乏味。教師結合教學內容,運用感人的故事、富有哲理的寓言、真實的案例創設情境,積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享受故事情境,可激發學生思考的欲望,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講可持續發展時,我引用了“吃蛋原理”這個哲理事例:一戶人家養了一只母雞,假如這只雞一天下一個蛋。對于這戶人家來說,可有三種消費方案:(1)堅持每天吃一個雞蛋;(2)把母雞殺了吃掉;(3)堅持在一段時期少吃雞蛋,省出10個,孵成小雞。問學生你會選擇哪種消費方案?如此教學,一下子把學生們帶到了新奇的情境,學生們都感到學習過程新鮮有趣,樂于積極參與討論。經過分析比較,學生認識到應該選擇第三種方案,雖要忍受一時的清貧,但一段時間后,可既有雞吃,又有蛋吃,生活質量會有較大的改善和提高,選擇第三種消費方案,就是選擇了可持續發展。情境的創設,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因此,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故事情境的創設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以一個故事主導課堂,它要求故事篇幅較長,設計的問題能與教學重點、難點相關。它的優點是能夠使課堂有懸念,其缺點就是一個故事涉及的知識點有限。另一種方式是根據課堂教學需要,選用一些小故事,它的好處是能夠涉及更多的知識點, 但往往起不到一個故事步步深入的效果。我們可以根據教學實際需要靈活運用,靈活恰當的應用故事情境創設可對教材的處理帶來諸多積極的影響。
2.2 問題情境創設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問是思維的火種。在教學中,教師精心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思維因問題而發動,因問題而深入,并以問題的最終解決為目的,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思維火花,不斷碰撞和共鳴,從而達到知識、能力、覺悟三者的有機統一。如在初三的一節復習課中,我設計了三個問題:(1)你認為應該如何處理互聯網上存在的弊病?(2)你能提出幾點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的建議嗎?(3)應該如何解決消費者權益屢受損害的問題?這三個問題的答案各不相同,但在學生得出答案后,我又問:這三個問題的解決有什么共性嗎?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有的學生經過深入思考后突然來了靈感,提出回答此類問題,都要從以下四個角度來切入:(1)國家應該采取什么措施?(2)社會應該形成什么氛圍?(3)企業應該采取什么措施?(4)個人應該怎么提高素質?從而總結出此類題的答題規律,獲得了同學們的喝彩,成為本節課堂課教學的一個亮點。
2.3 歌曲情境創設
音樂對于人們生活的影響是巨大的。許多青少年喜歡聽歌、唱歌、甚至如癡如醉。好的歌曲,就像一首詩、一個動人的故事。當優美的旋律、動聽的歌詞在思品課的課堂上響起,會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觸動學生的心靈,喚起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因有其深刻的內心感受而豐富,從而加速所學知識和觀點的內化,促進信念的形成。如在講集體的力量是強大的時,我和學生一起高歌《眾人劃槳開大船》:“一支竹篙呀,難渡汪洋海;眾人劃槳喲,開動大帆船;一棵小樹呀,弱不禁風雨;百里森林喲,并肩耐歲寒,耐歲寒,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千萬,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連,……”師生共唱,唱出了共鳴、唱出了信念。優美的音律,貼近教材的歌詞既喚起了學生的注意、消除了學生的疲勞,又在美的音樂享受中接受了新知,堅定了信念,提高了自我。
2.4 競賽情境創設
競賽活動是能在最快時間里將學生注意力集中,激發內在動力的有效措施。因此,在學習活動中適當開展競賽活動,創設競爭情境,給學生們一點“刺激”,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常在復習課上使用這招。比如: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落實基本知識,我采取了小組競賽制。設有“必答、搶答”等環節,激發學生鞏固知識、不甘落后的精神。要說最扣人心弦的地方,還是我原創的“點兵點將”環節。由誰來回答問題,回答哪個重要問題,我把決定權交給了“學生”。試想每組要獲勝,必然從復習提綱中挑選難度大的,從對方小組中挑選最薄弱的同學,企圖把他“難倒”。而每位同學為了不被“難倒”,不給小組“抹黑”,也必定加倍努力復習知識。此招屢試不爽,我看到了同學們躍躍欲試,摩拳擦掌的要難倒對手的氣勢;也感受到了同學們爭分奪秒背誦知識的緊張氛圍。有的小組組長主動幫助伙伴背誦,傳授學習技巧等,競賽情境大大提高了復習效率,高效完成教學任務。
開展競賽活動,當然也要注意從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和個別差異以及學校的特點出發,注意選擇有教育意義的形式。競賽后要注意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必要的幫助,從而有效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能有進步和提高。
2.5 時政情境創設
心理學家皮亞杰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興趣。”只有當學生對問題本身感興趣時,才能開動腦筋,積極思考。中學生正處于世界觀的形成時期,他們對現實生活中的時政熱點、焦點有著強烈的探究欲望,在政治課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學生感興趣的社會現實問題創設時政情境,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有勁,同時引導學生認真分析、正確認識現實生活問題。如:在講“公民有游行示威自由,但要按照法律規定,向公安機關提出申請,許可后實行”的問題時,適逢全國多地舉行保護釣魚島、愛國游行示威活動。我及時搜集素材,將各地文明游行示威圖片在課堂上呈現,同時呈現的還有發生在本地的打砸燒搶日系車的圖片。聚焦熱點,一下子點燃了學生的思維,在師生、生生熱烈的討論中,同學們更加深刻理解沒有絕對的自由的內涵及理性愛國的重要意義。時政情境創設體現了思品課與時俱進的魅力。
2.6 自制VCR創設情境
創設情境,素材是關鍵。沒有好的素材,猶如無水之木,情境無從談起。但在實踐中,教師都有這樣的體會,符合教學需求的能體現三“貼近”原則的、能激發學生興趣的素材并不好找。于是,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自制符合教學需求的VCR,成為我們必須具備的基本功。自制VCR因為是“原創”,常常使人眼前一亮。如在講《誠信是金》一課時,為了更好地烘托課堂氛圍,引起學生共鳴,傳授誠信正能量,我自制了VCR。當誠信考場、百年老店同仁堂、廣州老字號致美齋、廣州“百城萬店無假貨”示范街北京路、還有普通公民代表深陷絕境、不忘信義之本的誠信理發哥、勇于承擔責任的誠信中學生徐礪寒、拾金不昧的廣州出租車司機等一張張圖文并茂的鮮活素材,伴隨著《誠信中國》的旋律展現時,那一刻我看到不少學生的眼角濕潤了,學生們從中感受到了行為美、音樂美、品德美,情感得到了升華,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順利達成。
總之,初中思品課最忌說教。它的特點要求我們打造“高效”課堂必須在“有意義”與“有意思”的結合上動腦筋、做文章!創設教學情境就好比在“有意義”與“有意思”教學之間架設了一座橋梁,給二者一個好的結合點。
讓我們以此共勉,努力把承載著思想、美德、文化、價值觀的“有意義”的思品課做得更“有意思”,讓孩子們快樂地學習,讓學校成為孩子們最想去的地方。
參考文獻
[1]張云平,等.廣州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科學業質量評價標準·思想品德[M].廣東教育出版社,201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羅德龍.中小學課堂教學方法與素質提高對策[M].湖北科學出版社,2001.
[4]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5]朱正威.課堂教學設計與案例[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胡世明.淺談思想政治課的樂學情境創設[J].文理導航,2013(17):51.
[7]劉鑫,趙志信.創靈活情境,打造生動趣味的政治課堂[J].中國電力教育:中,2013(5):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