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尿激酶溶栓對動靜脈內瘺血栓形成的臨床治療療效。方法:對30例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療動靜脈瘺血栓患者的臨床治療資料進行回顧性的分析總結。結果:30例患者共進行了50例次溶栓,35例次溶栓溶通,溶通率70.0%,溶通的患者血栓形成時間明顯短于溶栓失敗的患者,而溶栓失敗的患者的附壁血栓形成的發生率比溶通患者的高。結論:尿激酶溶栓治療動靜脈內瘺血栓的形成操作間店,安全有效溶通率高。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臨床治療推廣。
關鍵詞:動靜脈內瘺血栓;尿激酶;溶栓;效果分析
Arteriovenous fistula thrombosis in urokinase thrombolysis effect analysis
Yang MinXu JialeLi Maoxin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urokinase thrombolysis for arteriovenous fistula thrombosis in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Methods: 30 cases of injection of urokinase thrombolysis in the treatment of arteriovenous fistula thrombus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30 cases of patients were conducted in 50 cases of thrombolysis, 35 cases thrombolysis solution, 70.0% pass rate, soluble lead to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patients with failed thrombolysis, and failed thrombolysis in patients with the rate of the mural thrombus formation in patients with high solubility. Conclusion: the urokinase thrombolysis treatment of arteriovenous fistula thrombus formation in safely store, safe and effective to dissolve rate is high. Has high clinical value, it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Arteriovenous fistula thrombus within; Urokinase; Thrombolysis; Effect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R318.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3-0055-01
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動靜脈內瘺血栓的形成[1]。按常規通常采用動靜脈內瘺切開取栓手術進行治療,雖然能取出栓,但是對患者的血管的損傷極大。而近些年較為常見的帶氣囊導管取栓手術和支架置入手術雖然對患者的創傷小并且見效快,但是費用較一般手術高,操作較為復雜,不適宜大多數民眾。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對我院自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30例動靜脈內瘺血栓的患者進行尿激酶溶栓手術。其中男性患者16名,女性患者14名,年齡38~75歲,平均年齡55歲,內瘺管血栓形成時透析時間均在1~12個月之間,血栓形成時間在0.5h~12h之間,患者均經血管彩色超聲檢查確診為動靜脈內瘺血栓形成,內瘺血栓吻合方式為橈動脈-頭靜脈端端吻合。
1.2方法:使用尿激酶的用量根據患者的個人身體素質進行不同程度的調整[2],通常用量在10~40萬u,平均25萬u,用生理鹽水為稀釋劑,用量為20ml,在瘺管橈動脈血栓形成部位上方2~3cm處進針,向血栓形成的方向注入,開始以30ml/h的速度注射30min,后改用微泵推注,速度控制在10ml/h左右。如果患者的血栓還未溶通,再追加相同劑量或較小劑量的尿激酶溶栓[3],觀察患者的血管雜音和震顫頻率,但需要注意尿激酶總用量不應超過100萬u。
1.3觀察指標:進行尿激酶溶栓后,動靜脈內瘺血栓形成的患者可聽見明顯的血管雜音以及可以明顯觸到血管震顫,再進行血管彩色超聲以便確定內瘺血栓是否溶通。推注尿激酶溶栓后24h內應密切觀察患者有無發熱,出血以及其他內臟栓塞等不良反應[4]。
2結果
30例患者共進行了50例次溶栓,35例次溶栓溶通,溶通率70.0%,平均注射尿激酶25萬u,均在注射60min內聽見明顯的血管雜音以及可以明顯觸到血管震顫,溶通的患者血栓形成時間明顯短于溶栓失敗的患者,而溶栓失敗的患者的附壁血栓形成的發生率比溶通患者的高。
3討論
根據近些年的研究調查及將此次成功溶通患者例次與未溶通患者例次的臨床情況進行對比分析表明,在溶通成功例次中男性和絕經期女性的比例顯著高于未溶通成功的例次,溶通的患者血栓形成時間明顯短于溶栓失敗的患者,而溶栓失敗的患者的附壁血栓形成的發生率比溶通患者的高。而患者在年齡、透析時間及尿激酶劑量大小上面均無顯著性差異[5]。
動靜脈內瘺血栓形成的原因是因為人為改變了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流方向,使動脈血直接流向靜脈,而血流流向動靜脈內瘺處的血管,對血管內皮造成了極大地損傷,從而導致了內瘺處血栓的形成,而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動靜脈內瘺血栓的形成。
血液透析患者的動靜脈內如出現瘺血栓形成的現象應盡早進行溶栓手術[6],在急性血栓栓化未完全時,尿激酶的溶栓作用較強,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血栓的成分就會發生變化,尿激酶的溶栓治療作用就會逐步下降。現在臨床上通常認為在6h內對動靜脈內瘺血栓形成的患者進行尿激酶溶栓可獲得比較滿意的療效,在24h內給予溶栓治療雖然不會得到較為完善的溶栓效果但仍可獲較好療效。尿激酶可持續作用在血栓處溶栓,與此同時應保證尿激酶與凝血塊接觸的濃度,通常情況下,溶栓藥物的作用效果與溶栓藥物的濃度和血栓接觸的時間成正比。但是對于血栓形成時間超過24h或者患者存在血栓性靜脈炎方面的病癥,通常不支持單獨應用尿激酶來進行溶栓治療。
尿激酶雖然溶栓效果突出,但是容易產生一些并發癥,臨床上最常見的并發癥就是局部出血,尤其是進行了多次進針穿刺的患者,所以應在溶栓過程中注意尿激酶的用量。在用藥前要先確定患者無活動性的出血傾向且無高血壓的病癥,在溶栓的同時要時刻注意觀察患者的腎功能及凝血功能,并在溶栓同時用壓脈帶結扎在靜脈上方以防血栓脫落。
綜上,尿激酶溶栓治療動靜脈內瘺血栓的形成操作間店,安全有效溶通率高。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臨床治療推廣。
參考文獻
[1]戎殳,葉朝陽,陳靜,等.尿激酶溶栓治療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血栓形成[J].中國血液凈化,2003,2(9):476-478
[2]Trerotola SO,Lund GB,Scheel PJ Jr,et a1.Thromboseddialysi s accesS graft s:percutaneous mechani caldeclotting without urokinase[J].Radio|ogy,1994,191(3):721-726
[3]任安,劉巍,張雪哲,等.血液透析分流通道機能不全和閉塞的造影診斷及介入治療[J].中華放射學雜志.1999.33(4):267-270
[4]朱光宇,滕皋軍,郭金,等.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急性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療[J].介入放射學雜志,2009,11(5):339-341
[5]Gruber A,Harker LA,Hanson SR,et al.Antithromboticeffects of combining activated protein C and urokinasein nonhuman primates[J].Circular ion,2008.84(6):2454-2462
[6]李保春,張必,郭志勇,等.經皮血管成形術治療內瘺管狹窄[J].中國血液凈化,2003,2(2):6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