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自制中藥對骨折后期腫脹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選取本院的90例具有骨折后期腫脹的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的患者采取靜脈注射的方法,靜脈注射20%的甘露醇250ml,每日一次,連續半個月。實驗組的患者對其采取中藥的治療方法,給觀察組的患者口服自制的中藥湯藥,同樣也是每日一次,連續半個月。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明顯強于對照組,其中對照組的患者在進行靜脈注射的同時發生靜脈炎和部分部位疼痛的患者有21例,占總比例的46.67%。結論:對于骨折后期腫脹的患者進行自制中藥的臨床治療可以得到良好的臨床療效,中藥對四肢骨折術后腫脹的臨床癥狀的療效確切,而且標本兼治,無不良反應,是治療骨折后期肢體腫脹的理想藥物,可以得到臨床的推廣。
關鍵詞:中藥治療;骨折后期腫脹
Homemade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fractures late swelling effect observation
Liu YunWang Haisheng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elf-mad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fractures late swelling. Methods: select in our hospital 9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these fractures late swellin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taking method of intravenous injection,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20% mannitol 250 ml, once per day, for half a month. Group of patients to the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observe group of patients with oral homemade Chinese medicine liquid form, is also a daily, continuous half a month. Results: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is strong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long with intravenous phlebitis and part of the site pain of patients 21 cases, accounting for 46.67% of the proportion of the total. Conclusions: in patients with fracture later period swelling for homemade TCM clinical treatment can get good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CM on postoperative swelling of limbs fractur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but also severely, no adverse reaction, is an ideal drug, late treatment of fractures of limbs swelling can get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Fractures late swelling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3-0082-02
在四肢骨折以及軟組織外傷等的治療中,患者常常會伴有患肢不同程度的腫脹現象,嚴重的患者甚至可能影響自身的靜脈回流,而影響患肢的血液供給,嚴重的增加了患者痛苦,給骨折患者的治療帶來諸多的困難[1]。嚴重的腫脹還可以導致傷口不愈合、感染、壞死以及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導致骨折延遲愈合或者不愈合等并發癥的發生[2]。近幾年來,隨著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中醫藥在治療腫脹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的90例具有骨折后期腫脹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實驗組45例患者,其中男患28例,女患17例。年齡在22歲到7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7.5歲。對照組45例患者中男患22例,女患23例,年齡在24到7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7歲。其中兩組患者的年齡、病情、性別、腫脹程度等因素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所以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的患者采取靜脈注射的方法,靜脈注射20%的甘露醇250ml,每日一次,連續半個月。實驗組的患者對其采取中藥的治療方法,給觀察組的患者口服自制的中藥湯藥,同樣也是每日一次,連續半個月。
1.3觀察指標
(1)療效的評定:根據腫脹程度的評定標準,臨床可將其分4級為:0級為無腫脹;l級,為較正常的皮膚腫脹,但腫脹皮紋存在;Ⅱ級,為皮膚腫脹并皮紋消失但是無水皰;Ⅲ級。為出現了張力性的水皰[2]。
(2)患者的臨床療效:分別患者在入院時以及治療后的第0天、第6天、第
8天、第10天、第12天,第15天為標準,分別以患者的腫脹點為中心,測量兩組患肢的腫脹范圍。并且同時記錄下兩組患肢最先出現皮膚皺褶的時間
(3)藥物不良反應。
1.4統計學方法:
此組數據應用SPSS11.0統計軟件包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
2結果
2.1臨床療效: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明顯強于對照組。詳見表1。
2.2藥物的不良反應:
兩組患者接受治療時,血常規和肝功能均無顯著性的變化,但是對照組的患者在進行靜脈注射的同時發生靜脈炎和部分部位疼痛的患者有21例,占總比例的46.67%。
3結論
對于骨折后期腫脹的患者進行自制中藥的臨床治療可以得到良好的臨床療效,中藥對四肢骨折術后腫脹的臨床癥狀的療效確切,而且標本兼治,無不良反應,是治療骨折后期肢體腫脹的理想藥物,可以得到臨床的推廣。
4討論
創傷、手術以及被動的臥床等行為是導致靜脈回流障礙的主要原因,也同時是傷后患者最為常見四肢腫脹的原因,創傷和手術常常能夠引起患處的周圍軟組織損傷以及受壓,從而引起組織細胞的損傷以及壞死,細胞內外環境和滲透壓的改變將導致組織的水腫和缺血[3]。
當肢體發生不同程度的腫脹時,患者的皮膚緊張、發亮,嚴重時將出現張力性的水皰,從而影響機體靜脈回流,甚至會影響到肢體的動脈血供,而導致骨筋膜室綜合征的發生[4]。同時腫脹的現象對患者的傷口愈合情況也是非常不利的,它會影響到患者患肢的功能鍛煉以及恢復,甚至影響到骨折后的愈合,極易造成四肢關節功能的障礙[5]。對于輕度腫脹的患者常常采用抬高患肢的方法來進行消腫,然而對于中、重度腫脹的患者,一般均采用常規的治療手段,用甘露醇對患者進行脫水,但是這樣的方法對患者機體的水、電解質平衡有其一定的影響,尤其是伴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更加容易出現急性腎損傷等臨床癥狀。
中醫認為骨折筋傷后必致血脈淤滯、氣機阻滯、隧道不通、血脈不行等癥狀。則導致水濕津液停滯不行而外滲,停聚于肌膚腠理之間,致血瘀氣滯,水濕互結為患,故而肢體腫脹[6]。而本文所提到的自制中藥有行氣消腫、活血祛瘀、止血止痛的功效。并且對患者本身的已有疾病沒有影響,副作用極小。這些對于骨折后期腫脹的患者來說才是康復的基礎與保障。
結果兩組治療后腫脹均有不同程度的減輕現象,但是觀察組效果更加明顯,而且并沒有不良反應.因此,可作為治療骨折后期腫脹的常規用藥。有極高的臨床推廣價值與意義。
參考文獻
[1]陳清志,葉崇帆.骨外洗方治療骨折后期肢體腫脹182例[J].新中醫,2008,40(11):75
[2]韋仕戰,彭維波,羅群強,等.血塞通治療脛腓骨骨折所致肢體腫脹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臺雜志,2007,27(10):939-940
[3]羅俊霞.骨折部位軟組織腫脹消除方法的對比研究[J].當代醫學,2010,12(1):76-77
[4]方奕,武曉春.甘露醇致急性腎損傷56例臨床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8,6(12):1511-1522
[5]劉斌.楊軍,肖四旺.中醫藥對骨折早期腫脹研究的新進展[J].中醫藥導報,2008。14(8):126-128
[6]陳明渡.五苓散會當歸補血湯加減治療骨折四肢腫脹46例臨床觀察[J].中醫藥導報,2008,14(7):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