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abella Blow:Fashion Galore!”展覽目前正在倫敦的SomersetHouse展出,這位6年前去世的女士近來又重新回到了時尚界的視野。2006年,歷經了Paco Rabanne、Emanuel Unclaro、CMstianLacroix等品牌變故的Isabella BIOW,在Rochas被所有者PG(寶潔集團)關閉時難掩悲憤,她覺得高級定制的時代結束了。次年這位女士本人離世,亦有時尚界人士哀嘆“一個時代的結束”。
如何定義lsabella Blow呢?她出身貴族世家,因此在少年時代受到了文化、藝術以及時裝的啟蒙。然而她未能承蒙家世的蔭蔽——因父母離婚以及與父親不和,她十幾歲便離開家,她的父親最終剝奪了她的繼承權,在大約幾百萬英鎊的財產中她只得到了5000英鎊。lsabella一生都是自食其力的上班女郎:在高中畢業到去哥倫比亞大學讀書之前,她以秘書學校學生的身份賣了一年杏仁司康餅,又在倫敦做了兩年清潔工;她的時尚生涯起始于美國版Vogue,之后歷經英國版Tatler、英國版Vogue、星期日泰晤士報風格版,最后又回到Tatler。她也有賺錢的壓力并試圖在時尚界開拓生意:她確實擲下5000英鎊買下了Alexander McQueen的整個畢業系列,但是以每周100英鎊的分期付款形式;她為Gucci集團收購Alexander McQueen穿針引線但沒有得到相應的報酬,成為她在生命后期無法釋懷的事件之一。是的,lsabella確實是一位Fashionista、風格偶像,但她的一生并不只是漂浮于霓裳羽衣、浮華奢靡之間,她畢生都在用力地活著。
時尚大觀
首先需要為“lsabella Blow:Fashion Galore!”展覽正名:lsabella確實被稱為帽子女王,但帽子只是展品的一部分,展覽主要是她收藏的一柜子衣服,如今歸愛爾蘭啤酒家族的名媛Daphne Guinness所有——她去世后,為避免好友畢生的心血與遺產在拍賣會上流散,這位女繼承人買下了全部收藏并創立了Isabella Blow基金會,旨在扶植時尚界新人并提高人們對精神疾病的意識。展覽分為六個部分。
第一部分:背景。這位1958年出生在倫敦,本名lsabella Delves Brouclhton的女士大部分的童年時光是在位于英格蘭西北部柴郡的家族大宅Doddlngton Hall度過的,她的家族可以回溯到公元14世紀。這部分的家族照片展示了Isabella英國貴族式美學的源頭。第二部分:Alexander McQueen與Phillip Treacy。這兩位是由Isabella提攜的最著名的設計師,對他們職業生涯起始階段的回歸也反映了她挖掘時尚界年輕設計才俊的眼光。第三部分:鄉村生活。以IsabellaBlow的一部分收藏展現了早年的英式鄉村生活為她帶來的審美趣味:對花朵、飛鳥形象的熱愛,以及對超現實主義風格的偏愛。第四部分:昔日風采。按照歷史照片,以假人模特方式還原的Isabella Blow的昔日造型。裝置在假人饃特上的衣服都曾經被她穿著過,并塑造了她獨具一格的、帶有電子風格、混搭設計師作品的經典造型。第五部分:帽子與鞋子。Isabella對帽子和鞋的偏愛有目共睹,Alexander McQueen的衣服、Philip Treacy的帽子和Manolo Blahnik的鞋子幾乎是她的“標配”。這部分的展覽展示了配飾類的收藏品,還包括她作為時裝編輯最著名的一組大片作品——1993年為英國版Vogue拍攝的“盎格魯·撒克遜的態度”,展現了她在這方面的才能。第六部分:遺產。展出了由Aleander McQueen和Philip Treacy合作的2008春夏季系列La Dame Bleue,這是lsabella去世后以她為靈感的致敬之作??匆伦R人,Isabella的衣服收藏是她人生的倒影。
時尚大觀
首先需要為“lsabella Blow:Fashion Galore!”展覽正名:lsabella確實被稱為帽子女王,但帽子只是展品的一部分,展覽主要是她收藏的一柜子衣服,如今歸愛爾蘭啤酒家族的名媛Daphne Guinness所有——她去世后,為避免好友畢生的心血與遺產在拍賣會上流散,這位女繼承人買下了全部收藏并創立了Isabella Blow基金會,旨在扶植時尚界新人并提高人們對精神疾病的意識。展覽分為六個部分。
第一部分:背景。這位1958年出生在倫敦,本名lsabella Delves Brouclhton的女士大部分的童年時光是在位于英格蘭西北部柴郡的家族大宅Doddlngton Hall度過的,她的家族可以回溯到公元14世紀。這部分的家族照片展示了lsabella英國貴族式美學的源頭。第二部分:Alexander McQueen與Phillip Treacy。這兩位是由Isabella提攜的最著名的設計師,對他們職業生涯起始階段的回歸也反映了她挖掘時尚界年輕設計才俊的眼光。第三部分:鄉村生活。以IsabellaBlow的一部分收藏展現了早年的英式鄉村生活為她帶來的審美趣味:對花朵、飛鳥形象的熱愛,以及對超現實主義風格的偏愛。第四部分:昔日風采。按照歷史照片,以假人模特方式還原的Isabella Blow的昔日造型。裝置在假人饃特上的衣服都曾經被她穿著過,并塑造了她獨具一格的、帶有電子風格、混搭設計師作品的經典造型。第五部分:帽子與鞋子。Isabella對帽子和鞋的偏愛有目共睹,Alexander McQueen的衣服、Philip Treacy的帽子和Manolo Blahnik的鞋子幾乎是她的“標配”。這部分的展覽展示了配飾類的收藏品,還包括她作為時裝編輯最著名的一組大片作品——1993年為英國版Vogue拍攝的“盎格魯·撒克遜的態度”,展現了她在這方面的才能。第六部分:遺產。展出了由Aleander McQueen和Philip Treacy合作的2008春夏季系列La Dame Bleue,這是lsabella去世后以她為靈感的致敬之作??匆伦R人,Isabella的衣服收藏是她人生的倒影。
真正的時裝編輯
在中國,時尚雜志是舶來品,時裝編輯也是舶來品。在公眾眼中,時裝編輯是千奇百怪的一群人。最初,人們看他們衣著光鮮,出入高級場合,與昂貴的商品為伍,便以為他們收入頗豐,是“上流社會”的成員。后來人們發現編輯們的收入不過是一般水平,卻負擔著消費奢侈品的花銷,有些人甚至購買仿制品、假貨,便又嘲笑時裝編輯是一個虛榮的、被物質束縛、提倡拜物主義的職業。時裝編輯究竟是怎樣的一個職業?應該做些什么?
Isabella是她那一代時裝編輯的代表之一。她是哪一代?他們受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徹底瓦解的、來自于封建世界的貴族制度的最后一點影響,歷經了人類社會在人權方面的進步與開放,體會了文化從單一到多元的變化。在他們的人生里,時裝界從定制、小規模生產步入工業化的成衣時代,時尚生意像資本市場一樣在最近的十幾年間膨脹成一只巨獸,再沒有人能在這個行業里只手遮天。他們都有誰?SuzyMenkes、Anna Piaggi、Carine Roitfeld、Anna Wintour以及Grace Coddington等。lsabella挖掘了時尚界的新人,除了Alexander McQueen和Philip Treacy兩位著名的設計師,她還是Sophie Dahl和Stella Tennant兩位超模的星探,她形容Sophie Dahl是“一個有腦子的性感充氣娃娃”。Isabella如何提攜她的發現?她不僅利用了她所供職的時尚媒體為他們進行宣傳,還為他們的時裝秀擔任造型師,身體力行地穿著設計師們的設計,以致這成為了她本人的風格標志;她撮合他們與別人的合作,為他們尋找事業上的機會,甚至出借自己在倫敦的房子,親自監督他們的工作。
當然,lsabella的方式,是在時裝業還沒有成為一宗“大生意”,時尚產業還不像今天這樣強勢的時代。媒體與品牌緊密捆綁,幾乎形成一個獨立王國,是這個行業的獨特之處。時裝乃至奢侈品的力量來源于其所蘊含的美、文化、藝術內涵,乃至人們由此而引發的情感、寄托以及夢想,而不是昂貴與虛榮。至少她感受到了時裝與設計之美,為之感動,并致力于感染更多的人。Alexander McQueen設計作品,lsabella負責解釋他的設計,這是時尚媒體作為公眾與這既是生意又是藝術的行業之間的“中介”的職責與功效。
帽子女王
帽子在千年的時間里作為造型的必備單品,漸漸失去地位只是最近幾十年的事。因被視作身體的隱私,頭發曾經是不能露出來的部位,披頭散發的造型只能存在于臥室之中,其余時間女性的頭發都要一絲不茍的挽成發髻。這種情況下,不戴帽子相當于少穿了一件衣服,這樣走上街頭的女性等同于在宣布“我是個不檢點的女人”,于是會有“沒有帽子的造型是不完整的”這樣的說法。缺少了發型這一展現女性美的途徑,舊時代的女人們在帽子上大費心思,緞帶、蕾絲、羽毛還只是一般,18世紀的貴婦們把鮮花、水果、飛禽標本都弄到帽子上。
制帽師的英文“Milliner”一詞起源于十八世紀的米蘭,當時那里出產質量最好的女帽。這曾經一度是由女性擔任的職位,因為除了制作制帽師還需負責裝飾工作。Gabrielle Chanel和Jeanne Lanvin職業生涯的起點都是女帽店的學徒工。世界大戰帶來的物資匱乏和女性老上工作崗位是帽子命運的轉折點。如今規定必須戴帽子的最有名的場合當屬英國的賽馬日,以及沿用這一文化傳統的澳洲賽馬日等。倫敦時裝周的Showroom里也還有帽子設計師的作品,只是帽子成為時裝中的一個小門類的命運已無法避免,Philip Treacy是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那一屆中唯——立主攻帽子設計師的學生。
lsabella對帽子的迷戀源于她的家庭:祖母身體力行的啟蒙,幼年時代的她試戴過的那頂母親的粉紅色帽子一這位貴族家庭的母親在離婚離家時,僅僅以握手和女兒們的告別。人總需要表達自己,人總需要一種迷戀,lsabella選中了帽子。她用帽子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帽子從來不是配飾,帽子是第一位的。她用不同的帽子來搭配不同的心情,但當她很累的時候,卻不戴帽子。她說時尚產業是這個世界上最傳統的生意之一,她曾長期被這個行業認為是朵奇葩。但后來,人們開始追捧她的風格,Philip Treacy也開始走紅,“我覺得自己像Marie Antoinette”。
縱觀lsabella Blow的生平,還得知為了能有孩子,她和第二任丈夫Detmar Blow嘗試了八次人工授精,但都以失敗告終。2007年5月6日,她喝下除草劑自殺,于次日去世。在此之前,她已經多次嘗試自殺行為。職業生涯中多次跳槽,為了錢生朋友的氣,但也得到過贊譽與肯定,lsabella3 Blow活得比其他人更用力,更盡興,成就一段霓裳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