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試圖改變城市的行為中,藝術和藝術家從來都沒有缺席。近年來,“環保”是大家熱議的話題,社會各界人士都用自己的方式宣傳并倡導環保,藝術家用自己的作品表達對外部世界的認識,抒發內心情感,并期待引起欣賞者的共鳴,作為地球村的公民,藝術家們和大眾一樣時刻體會著環境變化對人類帶來的種種影響,環保也不斷成為藝術創作的主題,藝術家用各種藝術形式表達內心擔憂,傳遞警示信息,并期望引起全人類對環境問題的關注。
呼吁環保的藝術表達
藝術家同樣通過自己的畫作和雕塑作品傳遞著珍愛環境、提升環保意識的訊息。無論如何,以藝術改變世界,或者以藝術喚起人們對生活反思的嘗試,一直在繼續。
英國雕塑家賈森自2009年在墨西哥坎昆海岸建成水下博物館Subacuatico de Arte后,近日,他又推出全新的水下藝術作品——現實版的亞特蘭蒂斯,展現自然海洋棲息地遭到破壞的現狀,再次引起藝術界的轟動。
為增強人們對氣候變化的意識,畫家扎麗婭·福爾曼(Zaria Forman)逼真描繪了格陵蘭島冰山逐漸融化的過程。藝術家想通過這些畫來增強人們對氣候變化的意識,并計劃把銷售額的1%捐贈給一個以解決氣候危機為宗旨的組織。
這是2010年2月13日拍攝的懸掛在倫敦千年大橋下的一件名為“自殺的企鵝和北極熊”的藝術作品,旨在提醒人們溫室氣體排放所引起的全球變暖對動物的危害。
2010年6月5日,在哥倫比亞城市卡利,藝術家戈麥斯走過自己創作的名為“存在”的雕塑作品。戈麥斯在巖壁上進行雕刻創作,希望借此提高人們對環境保護重要性的認識。
貼近自然的大地藝術
其實環境保護和藝術早在上世紀就不再是兩碼事,20世紀60年代以來,一群來自英國和美國的藝術家由于不滿繪畫、攝影或其它藝術表現手法的局限性,追求更貼近自然的藝術,選擇了進入大地本身,運用原始的自然材料來創作。這種采用自然原料的作品被稱作“大地景觀”或者“大地藝術”。它的實踐者在短短的幾十年內急劇增加,實踐的范圍也不斷擴大。
沙雕是一種場面宏大的大地藝術,通過堆、挖、雕、掏等手段速成各種造型,具有強大的視覺沖擊力。其魅力在于以純粹自然的沙和水為材料,通過藝術家的創作,呈現出迷人的視覺奇觀。沙雕藝術體現自然美與藝術美和諧統一,體現人與自然的親和力,其特有的藝術品位與魅力風靡全球。
安迪·戈茲沃西,是一位英國的藝術家,他的作品取材于自然界,他對材料沒有進行任何人工化的裝飾,將空間里面的雕塑融入自然界中,他的作品更關注于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能夠尊重于自然的力量,不去改變、破壞它。
Jim Denevan是一位廚師同時也是一位藝術家,他以大自然為材料創造尺度巨大的繪畫,有時在沙灘上,有時在冰上或土地上,枯樹干和耙子是他的畫筆。由于尺度巨大,他的作品常常需要航拍或者錄像才能完整的記錄到最終形態。作品最終也將會被海浪或者大風帶走。
變廢為“寶”垃圾也可以很藝術
“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普通人眼中廢棄的垃圾到了某些獨具慧眼的人手里也許就會變為時尚的藝術品。隨著環保理念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垃圾受到藝術家的青睞,無論是廢報紙、塑料瓶、輪胎、拖把條,還是雞蛋包裝盒、煙頭,都能在藝術家的奇思妙想之下來個180度大變身,成為最時尚、最個性的前衛藝術品或生活用品。
日本藝術家Sayaka Ganz收集人們廢棄的日常生活用具作為雕塑的主要材料,創作出各種栩栩如生的動物形態。她將形狀各異的廢棄物綁到一個個動物形象的線框里。
這些彩色昆蟲來自于英國藝術家Mark Oliver,他用平時生活中被人當做垃圾的磨損零件拼湊出這些新物種。制作藝術品的材料包括舊的書、太陽眼鏡碎片、銅導體、手表齒輪等。
這些用廢棄的電池、手表、膠卷等制成的明星肖像是美國藝術家詹森·邁爾西埃的杰作,這些原材料都是沃霍爾本人丟棄的垃圾。
環保材質的藝術創想
藝術源于生活。生活中正在發生的事情總會引起藝術家們的關注,進而夸張擴大,添光加彩,形成引人注目的藝術品。藝術家通過巧妙運用隨手可見的環保材質展現環保時尚新主張,用藝術來詮釋文化在倡導環保意識方面的力量。
荷蘭藝術家Enno發現了—種新的繪畫材料——雞蛋包裝盒,他把這些盒子變成肖像畫的帆布。21世紀的藝術是環保和立體的藝術,這位歐洲的藝術家創造了二個半空間的立體藝術,他稱作為雞蛋立體派。
來自馬來西亞的設計師Tang Chiew Ling近日設計了一組由樹葉拼接出的禮服。她惋惜植物生命短暫的同時,想象這些凋零的樹葉是否還有其他用途。經過Tang Chiew Ling的細心研究,她發現樹葉有著最好的曲線美,每個樹葉都有自己的形狀特點,幾個樹葉拼接一起,好像女性的禮服。
在印度海德拉巴,印度藝術家蘇利耶·普拉卡什為參加將于9月1日開始的加內什節的神像作最后的裝飾。普拉卡什在5名工人的幫助下,用了30000個紙杯制造了這個高17英尺(約5.1816米)的神像,期望此舉能最大限度的減少對環境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