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戲匣子”這一稱謂對于現在的年青人來說實在是太陌生了,上世紀七十年代前出生的人,則常會聽到“戲匣子”這個詞。其實這“戲匣子”就是收音機。你可千萬別小看這收音機,這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是出了名的“四大件”之一,誰家要是有一臺精美漂亮的收音機,那絕對是風光的。就連當時談婚論嫁的“條件”,亦是不可缺少的,有一句“名言”流傳了很久:要想婚事快快辦,“蹬蹬、轉轉、聽聽、看看”。這“聽聽”指的就是“收音機”。由此可見這收音機在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收音機不但是人民生活的必需,更記載著一個無線電時代的進步與發展。說起來,與無線電廣播形影相隨的收音機歷史也只有百年。最先讓中國大眾熟悉的是礦石收音機。早在1904年電子二極管發明之前,人們就已經發現某些礦石具有單項導電的特性。1906年無線電廣播誕生后,隨著廣播的興起,美國科學家鄧伍迪和皮卡爾德利用礦石晶體進行試驗,發現了它的檢波作用,將其與幾種簡單的組件連接,就可以接收到廣播節目。
1901年,意大利無線電發明者馬可尼成功地進行了無線電波的越洋發射與接收。三年以后,英國物理學家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只電子二極管,1906年美國發明家福雷斯在電子二極管的基礎上又發明了能放大電子信號的電子三極管,為收音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先決技術和物質條件。
二十世紀初葉,美國的礦石收音機與電子管收音機同時登陸中國上海等沿海城市,其中以礦石機最受歡迎,原因之一是它無需電源,經濟、方便。
1933年10月,上海亞美無線電公司生產出了外觀小巧、價格低廉的礦石收音機。
收音機的問世不僅在新聞、經濟、文藝、體育、軍事、氣象、教育等諸多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給人民的生活帶來無限快樂的同時,也在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世界各地的新聞要事、商業行情、文藝演出、體育比賽等由電臺發射出電波,瞬間便可被家中的收音機接收。因為有了收音機,地球似乎一下子變小了。
電子管收音機也叫真空管收音機,無線電界在早期又根據機內電子管的支數俗稱為“幾燈機”。1935年以來,以南京無線電廠“紅星牌”收音機為先導,中國電子管收音機全面實現國產化。1960年,“熊貓牌”601型6燈收音機以優異的技術指標和精美的外觀造型,不僅贏得了國內聽眾,還率先進入國際市場,并饋贈給外國元首。
但電子管收音機還存在著許多缺陷。她不但體積龐大,耗電多,且熱量大,易損壞,所以人們還在不斷的尋求與探索其它的途徑。1947年,美國物理學家肖克萊發明了用半導體材料制成的晶體管。它與電子管相反,在冷態下工作,耗電少,耐用,可制作得很小。晶體管的發明成了人類微電子革命的先聲。二十世紀50年代初,美國和日本先后研制成了晶體管收音機(簡稱半導體),這種體積小、重量輕、耗電小又耐用的新產品一經問世便大受歡迎。經過20多年的更新換代,“半導體”晶體管收音機逐漸取代了電子管收音機。
“半導體”在我國的問世時間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當時我國電子工業相對落后,流行的是一只晶體管的“單管機”和三四只晶體管的“來復式”(簡易式)收音機,而且同電子管收音機并存?!拔母铩睍r期大量生產了高級的“超外差”式晶體管收音機。1958年1月20日,上海無線電三廠、四廠生產的全部國產化的晶體管收音機投放市場,其中的28A型還在當年被列為周恩來總理出訪的國禮。1965年,毛澤東主席為廣播事業題詞:“努力辦好廣播,為全中國和全世界人民服務?!边@一指示在隨后的一段時間里,對我國收音機制造業產生了超乎想像的巨大動力,尤其是在1970年前后達到極致。
如今,時過境遷,這些當年曾風光一時的“戲匣子”已逐漸被極為先進的數字化和智能化產品所替代,因此進人收藏,引人懷舊,便成了人們一種不懈的追求。目前在收藏品或舊貨市場上有如下幾種收音機頗受歡迎。1.早期研制生產的收音機。2.“文革”時期生產的收音機。3.造型奇特的工藝美術型收音機。4.一些特殊類型的收音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