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12月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向3大運營商發放4G牌照,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均獲得TD-LTE牌照,不過,聯通和電信更加傾向選擇的FDD-LTE牌照暫未發放。隨著4G正式走向商用,我國移動通信市場即將迎來一次重新洗牌,這不僅僅是對運營商而言,手機終端廠商同樣如此,4G時代充滿著機遇與挑戰。
4G網絡相比3G網絡擁有更高的帶寬,4G的數據速率可達100Mbps,相當于3G WCDMA網絡的20倍,可以為使用者帶來更快的上網體驗。3G向4G網絡轉型是必然趨勢,隨之連帶的就是手機產品的轉型。3G到4G并不是更換產品基帶那么簡單,產品設計的思路,如軟硬件配置、應用搭載等方面也需要做出改變,那么終端廠商如何看待4G、展望4G和應對4G呢?
國產廠商卡位4G
根據工信部2014年第1季度《中國手機行業運行狀況》報告顯示,2014年1季度手機上市新品607款,同比下滑9.5%;手機出貨量為1億部,同比下降24.7%。在持續高增長數個季度后,新品推出力度和銷售量雙雙出現疲軟,還是多少讓人感覺有些異樣。其實細究原因不難發現,手機型號的持續下降主要因為智能手機產品同質化現象愈發嚴重,在用戶更加注重體驗感受的今天,對企業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也迫使企業在產品創新設計方面需要投入更高的成本。而出貨量的下滑則主要是由于手機從2G向3G轉換的熱潮已經退卻,而在移動運營商已經由3G向4G遷移時,用戶的觀望也抑制了一部分需求。
國內3G步入商用相對較晚,而且3G技術的引入需要一個適應期,導致國內手機廠商沒有快速跟進,從而與國外品牌拉開了一定的距離。后期在“中華酷聯”的助推下,國產手機品牌逐漸跟上了國際品牌的腳步,國內3G開始進入高速發展階段。進入2013年以后,國產品牌推進速度異常迅猛,從工業設計、硬件水平到軟件服務均有著質的飛躍,手機市場呈現一片紅海之勢。可以說,3G時代國產品牌的發力,為迎接4G的來臨打下了堅實基礎。
進入2014年以后,“卡位4G”成為中國手機廠商的共識,4G發展呈爆發態勢,國產品牌的響應速度異常迅速,與3G時代形成了鮮明對比。截至到4月份,中國4G手機市場在售機型數量較上月增加11款,已經突破了100款,其中國產品牌4G機型就占據了70%;參與競爭的廠商數量也由3月份的24家上升到28家。市場研究機構HIS日前發布的數據預計,今年國內4G智能手機出貨量將達到7240萬部,預計比去年的460萬部增長近15倍。
面對爆發式增長的4G手機市場,跟進速度最快的手機廠商分別是酷派、中興和華為。酷派打出了“領航4G”口號,并且在短短的半年時間內接連推出了首款千元4G、首款千元雙卡4G、首款五模十三頻4G手機等10余款新品,4G手機銷量過千萬臺;而中興則宣布了“4G酷跑兩彈一星”戰略計劃,先后推出了Grand SII、中興紅牛V5、中興星星1號等多款4G手機,覆蓋了低、中、高不同的領域;華為則相繼推了4G版榮耀3C、榮耀X1以及全新旗艦產品華為P7。
此外,OPPO、vivo、nubia也開始全面轉型4G領域,尤其是OPPO的轉型最為徹底。據了解,在4G牌照發放之日,OPPO果斷決定停止3G產品的研發,壓縮3G生產計劃,同時加快4G研發進度。然而新興的互聯網手機品牌對于4G的跟進卻有些緩慢,如小米、魅族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支持4G的終端,IUNI、錘子對4G的反映也較為遲鈍,僅有一加手機推出了一款4G終端。
4G成手機本土化最大助力
近日,國內市場研究機構賽諾公布了5月份中國手機市場銷量報告,報告顯示,銷量前10的品牌分別是酷派、三星、蘋果、聯想、OPPO、天語、華為、中興、海信、步步高,其中國產品牌占據8個席位,而國際品牌只占有2個席位。顯而易見,國產手機在4G起步階段已經斬獲不少。
在5月份,酷派市場份額相比上月增長了1.3%,以23.1%的銷量占比超越三星和蘋果,位列排行榜第一位;另外,三星、蘋果均出現明顯下滑,其中蘋果的銷量下滑更是高達12.4%,而國產品牌則分別呈現不同程度的增長態勢。手機本土化趨勢愈發明顯,這其中主要原因還是國產品牌在4G市場中的突出表現。
酷派在去年11月22日提出“領航4G”的發展戰略,這一戰略明確指出,酷派要搶占中國4G市場第一寶座。從今年上半年酷派的表現可以看出,酷派“領航4G”戰略被完美的落實,目前酷派已經超越三星,直追蘋果。酷派副總裁曹井升曾表示,酷派80%的研發人員,供應鏈資源已集中在4G產品的生產及研發上,而且已儲備了相當規模的4G專利和技術,今年的目標是,推出30余款4G手機,4G手機銷售量超4000萬部。
聯想集團副總裁馮幸也曾表示,2014年聯想將推出至少12款4G手機,并且制定了 2014年聯想4G手機突破千萬量級銷量的目標。雖然在今年上半年,聯想并未像酷派、華為等廠商發布那么多4G終端,但在4G市場依舊有著不俗的表現,5月份賽諾的榜單就是很好的說明。
另外,中興、華為作為國內首批獲得4G手機入網許可的廠商,其強大的技術底蘊在4G時代也逐漸顯現了出來。今年上半年這兩家廠商的手機整體銷量增長明顯,并且推出的多款4G產品在市場中均獲得了不俗反響,比如華為的Mate2 4G版、榮耀X1 4G版、榮耀3C 4G版以及華為P7;中興推出的Grand SII、星星1號和紅牛V5。
2013年“中華酷聯”就曾表示,手機本土化是一種必然趨勢,但在當時并未有一個好的機遇去加速該趨勢的形成,而4G牌照的發放則讓國產廠商看到了希望。從2014上半年手機市場的表現來看,由于4G的來臨,國產手機的發展十分迅猛,成持續增長態勢,而洋品牌卻出現了明顯的市場占有率下滑,4G成為了手機本土化最大的助力。
4G時代千元機依舊是主要戰場
千元級智能手機一直是各大廠商的必爭之地,這已經成為了一個不爭的事實,如果無法抓住這一市場必定會被淘汰,4G時代情況依舊如此。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在5月份,1000元以下智能手機用戶關注比例為24.5%,1000~2000元的智能手機關注比例則為24.9%。此外,200~3000元價格段機型關注度突破20%,漲幅高達4.0%,3001~4000元價格段機型關注度則出現了1.3%的降幅。
從報告結果來看,千元級智能手機依舊最受用戶青睞,另外,2000元以上手機漲幅明顯,受到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肯定,但3000元以上的手機市場的關注度卻在逐漸下滑。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進入2014年以來,4核普及率大大增加,目前千元級手機基本均為4核產品,同時高性價比的旗艦手機越來越多,基本集中在2000元左右,如一加手機、nubia Z5s、IUNI U2等,而且配置、工藝設計等并不輸于國際品牌,國產手機品牌的形象在消費者心中正在逐漸改觀,同時,用戶的消費理念也在逐漸改變,洋品牌受到了越來越大的沖擊。
產品布局上各大手機廠商的策略也較為明朗,首先是通過旗艦級產品占領高端市場,再向中、低端市場進軍。在2014上半年,更多的旗艦級智能手機出現在洋品牌和互聯網品牌,如HTC M8、三星Galaxy S5、OPPO Find 7、nubia X6、vivo Xshot等,“中華酷聯”等老牌國產廠商在推出旗艦級產品之后,更多的發力點則是千元級4G市場。
在國產手機廠商的助推下,目前4G手機已經正式進入千元時代,酷派就在近日推出了一款售價799元的4G產品。而且還表示,下半年4G手機最低價格將被拉低至599元。如果說上半年是千元級4G產品的爆發階段,那么下半年國產廠商將會向千元以下4G領域進軍。
運營商占主導因素
目前工信部僅發放了TD-LTE制式的4G牌照,中國移動在其中占比最高,而且由于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更傾向于FDD網絡,因此目前的4G市場呈現出中國移動一家獨大的形式,哪個終端廠商與中國移動加強合作,其就能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在這一點上“中華酷聯”、OPPO、海信、vivo等廠商相比幾個互聯網品牌,自然會更有優勢。在剛剛舉辦的GSMA亞洲移動通信展上,中國移動董事長奚國華表示,中國移動的4G終端種類已經超過了240種,4G終端數量達到了1200萬部。今年1到4月,中國移動3G手機銷售達到6700萬臺,下半年的重心將轉向4G手機。
按照中國移動的規劃,2014年終端銷售量將在2億到2.2億臺之間,其中,4G手機銷量將達1億臺。今年,中國移動TD-LTE基站總數將達到50萬臺,至今年年底,超過340個城市將開通4G服務。同時,北京移動4G專屬套餐也已經在6月1日正式實施,并且資費進行了較大幅度下調。此外,中國移動還推出了4G業務專屬流量疊加包。隨著運營環境的成熟以及資費趨向合理,4G手機的市售占比也將越來越大。
產品同質化嚴重4G時代要對癥下藥
隨著近兩年智能手機的快速發展,產品同質化現象也越來越嚴重,去年還能將配置樹立為品牌間競爭的隔籬,今年各品牌旗艦產品的配置已經相差無幾,如何能夠更有效的創新,突出產品的差異化成為了各手機廠商需要正視的問題。
在4G時代,體現在產品上有3點最為重要,分別是通信質量、續航能力以及顯示效果。目前手機廠商們所使用的屏幕基本一致,更多是加入不同的顯示技術來提高視覺體驗,可供發揮的空間并不很大。而在通信質量和續航能力方面,則是廠商們更需著重加大投入的地方。
從3G到4G,很多人覺得僅僅是傳輸帶寬的提升,其實并非那么簡單,4G將推動更多應用服務領域的發展,如大數據處理分析、物聯網應用、手機游戲等,將給大家的生活帶來很大的改變。所以如何才能提供更出色的交互體驗才是問題的核心。作為終端廠商,如何能讓產品更貼近用戶需求,貼合4G特點,才是獲取競爭優勢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