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殺家常菜的酸甜茄盒
操作步驟:
1.將調制肉餡的材料(花雕、十三香,生抽、白糖)與肉餡混合均勻。
2.茄子切成片。切時注意一刀留少量鏈接,一刀切斷,這樣就能形成夾。
3.將肉餡填入茄子中。
4.面粉加入蛋液、鹽攪拌,再根據需求加入清水,最后形成黏稠的面糊。
5.用面糊均勻地包裹茄盒。
6.放入鍋中油炸。
7.炸至兩面金黃后撈出。放在吸油紙上。
8.鍋中留少量余油,將剁椒白糖倒入,加少量清水煮滾。
9.后倒入茄盒,再淋一圈白醋,之后迅速輕柔地翻動茄盒,幾秒鐘后即大功告成。
◎味蕾上的故事:
做茄子,除了蒸茄泥,其他的燒,炒,燴等方式統統費油。茄子就是與油親厚,無油便寡。好吃的茄子還有一個配角不可缺少:大蒜。不加大蒜的茄子在味覺上總是有所缺失的,久而久之也變成了心理障礙,沒有蒜的茄子難以下咽。
茄子長滿了吸油“毛孔”。吃油得緊,以前不擔心這個,好吃就行。現在做個魚香茄子煲,眼看著小半鍋油轉眼消失,吃起來香是香,心理負擔也頗重。之前用了一種方法,先用鹽將茄子沙水,用手擠干水分再炒,油是少用了些,但炒出的茄子較脆不軟,倒是可以一試,只不過兩根大茄子脫水后只剩下一小把……
裹了面炸反倒好些,面糊迅速地糊化,形成焦脆外殼,不但保護茄子免受“煉獄”之苦,又能滿足香酥口感,雙贏。而它的主要味道來自于后天的湯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將炸好的茄盒迅速在湯汁里翻炒—下,翻炒時的力度一定要掌握好,既要讓湯汁均勻,又不能使茄盒散架;另一種是直接將調好燒熱的湯汁淋在茄盒上。兩種方法各有利弊,前者重技藝,勝在湯汁均勻貼身;后者難度低,但有時有些茄盒沾不到汁,尤其在量大時。
炸茄盒可以賦予各種味道,酸辣、酸甜,麻辣……太多可以想象到想象不到的味道,都靠最后的湯汁來完善。但萬變不離其宗,炸好茄盒,才是成功的關鍵。
這樣一道色彩艷麗的菜式如果出現在除夕家宴上,定會驚艷得很。
節日的清新甜品——蘋果山楂酪
操作步驟:
1.將山楂糕用工具搗碎,也可以用攪拌機打碎。
2.蘋果去皮,切成1×1厘米顆粒。
3.將搗碎的山楂糕放入鍋中,加入清水。
4.大火煮開后,轉中火煮至微微變稠。
5.之后加入冰糖,保持中火煮至冰糖融化。
6.最后加入蘋果粒,再煮2分鐘即可。
◎味蕾上的故事:
小時候每到過年,年夜飯的最后一道壓軸甜湯一定是山楂酪。山楂酪在我家年夜飯中的地位,有如八寶飯一樣堅實無法動搖。早年間北方冬季貧瘠的水果種類全都體現在了其中,現在大概能有更多種水果加入。
我們家一直保留著全家齊坐吃年夜飯的習俗,因為桌子不夠同時容納20人,小一輩要另起一小桌。先是涼菜,到上熱菜前,善于烹飪的姐姐起身去炒萊,到八寶飯時,奶奶起身去蒸飯,老媽往往最后出動,為了壓軸的山楂酪。每道菜都是新鮮熱辣地端上桌,冒著堅挺的白煙,絕對不似微波爐加熱后的產物“萎靡不振”,“強顏歡笑”。
山楂酪酸酸甜甜的,一會兒吃到蘋果,甜上加甜;一會兒吃到山楂碎塊,酸上加酸。每一口都是幸福感的疊加,順著喉頭—直流淌到胃里,胃部加快了工作速度,不一會兒飽脹的感覺消退了許多。當時我的確佩服過我媽,短短的時間內,就能變戲法般做出令所有人喜歡的糖水。現在才知道原來是簡單到讓大家不屑一顧啊。
想起來,母親的付出很“尋常”,不過是家務瑣事、洗衣做飯,簡單得如同一鍋山楂酪。她用甜與酸溫柔地交融出對我的愛,卻獨自品嘗一份苦楚。即使最困難的時期,也從未讓我感受到生活有絲毫的變化。
因為家庭原因,已經許久沒有鄭重地一家人吃過年夜飯,每當只有我與母親兩個人的除夕,她依舊會做一大鍋的山楂酪。我知道,不善言辭的她想告訴我——她對我的愛永遠不會變,不管是過去,還是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