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安地處山嶺重丘區,轄區山地占土地總面積95%以上,鄉村公路里程長、道路等級低,且彎多路窄、農村道路交通狀況相對較差;加之華安許多村莊都坐落在崇山峻嶺之中,群眾居住分散,宣傳覆蓋面不廣,群眾安全意識淡薄,由此帶來的農村地區的交通安全問題日益突出。
2012年10月13日,華安縣仙都鎮嶺埔發生一起嚴重的非道路交通事故,造成4人死亡、6人受傷。慘痛的事故教訓再次給人們敲響了警鐘。如何有效地抓好農村地區的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提高農村群眾交通安全意識,預防和減少農村道路交通事故發生更加成為華安縣黨委、政府和百姓共同關注的一個熱點話題。
為從根本上改變華安農村交通管理落后的問題,為老百姓造福,華安縣各級黨委、政府及公安、安監、交管等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在全面研判全縣道路交通安全形勢的基礎上,把農村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作為預防交通事故的首要任務來抓,在宣傳方法和技巧上狠下功夫,力求做到“對癥下藥”。
該縣結合交通安全宣傳“五進”有力契機,以交通安全宣傳進家庭為突破口,發揮“四種力量”,巧搭“四個平臺”,探索出農村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新模式,以宣傳促安全,實現了對當地農村道路交通事故的有效防控。發揮“四種力量”
在開展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活動中,華安縣公安、安監、交通、交管大隊等有關部門密切協作,整合社會各方資源,深入全縣2.8萬戶群眾家庭開展宣傳活動,宣傳工作富有成效。
一是公安機關的力量。華安縣公安機關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將交通安全宣傳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與各項業務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檢查、同落實,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其他班子成員共同抓的良好局面。縣政府道安辦將道路交通安全宣傳工作細化到每個基層單位、每個工作環節、每個工作崗位,并納入年度綜合考評,推動道路安全宣傳工作深入開展。在交通安全宣傳進家庭活動中,該縣還推出倡導群眾“比守法、比誠信、比文明、比幸福”和為群眾算經濟賬、法律賬、健康賬、家庭賬、事業賬的交通安全宣傳“四對比、五算賬”工作法,最大限度調動群眾遵守交規的敏感意識。
二是鎮(鄉)村聯動的力量。以“走百村、訪百企、進千家、聽民生、促和諧”(以下簡稱“兩百一千”)活動為契機,落實鄉鎮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村民小組長包戶的“三包”責任。縣政府道安辦、公安、交管大隊通過與各鄉鎮領導和各行政村(社區)支部、村委員、監委會等村干部座談,面對面分析轄區道路交通安全形勢、解讀交通法律法規、剖析典型事故案例等,進行包片宣傳,將宣傳面覆蓋到每個群眾家庭。結合農村實際,在條件較好的城關、新圩鎮新圩村、仙都鎮先鋒村等村(居),建設適應農村居民特點的交通安全宣傳“主題公園”,使農村群眾在休閑散步游玩的同時,了解交通安全知識,實現潛移默化增強交通安全意識的目的。以此同時,全縣每個行政村、居委會都有相應設置交通安全宣傳欄和“不文明交通行為曝光臺”,切實營造交通安全宣傳濃厚氛圍。
三是“三支隊伍”的力量。充分發揮專(兼)職交通協管員、交通安全員、村(社區)義務交通安全宣傳員隊伍等基層交通管理三支隊伍作用,緊密結合鄉鎮、村(居)實際,在農村民俗活動、廟會、紅白喜事等人群聚集時間段,為群眾提供交通安全義務宣傳和咨詢,開展交通安全文明勸導,即時勸阻農村各種道路交通違法行為。
四是先進典型的力量。該縣政府每年組織開展“文明示范車”、“優秀駕駛員”評選活動,在全縣給予宣傳表彰。通過以點帶面,發揮先進典型的引領作用。組織優秀駕駛員下鄉巡回演講,倡導“六大文明交通行為”,摒棄“六大交通陋習”,抵制“六大危險駕駛行為”,形成全社會參與的宣傳交通安全工作格局。搭建“四個平臺”
在交通安全進家庭活動中,華安縣充分運用走訪、家校、網絡、媒體四個平臺,立體式、全方位開展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宣傳。
一是走訪平臺。以“兩百一千”活動為契機,建立健全三個層面的交通安全宣傳機制。把交通安全宣傳和解決交通安全實際問題作為“兩百一千”活動走訪重點,縣公安、交管大隊深入全縣91個行政村、6個居委會、4個國有林場和100多家大中型企業和部分群眾家庭進行逐一走訪,開展面對面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提高宣傳工作針對性,形成全縣開展“交通安全宣傳進家庭”的濃厚氛圍。
二是家校平臺。充分利用“學校一家庭”的便捷渠道,在全縣20所中小學、幼兒園,深入開展“小手拉大手、交通安全進萬家”系列主題活動,由學生將交通安全常識帶回家,引導學生向親人、朋友、鄰居宣傳交通法律、法規,真正起到教育一個學生,影響一個家庭,帶動整個社會的作用。
三是網絡平臺。聯合縣移動、電信、聯通三大營運商,每月有針對性向群眾發布不同內容的安全行車常識及安全提示等信息,利用校訊通、“農信通”和交管信息平臺發送溫馨提醒短信,及時提醒廣大交通參與者安全駕駛、平安出行。全年共發送短信8.5萬多條。開通政務微博,設立“惡劣天氣溫馨提示”、“重要節假日安全出行提示”、“行車小常識”等欄目,發布轄區道路交通信息;針對一些交通法規、交通事故案例與網友展開交流互動,傾聽群眾呼聲,接受群眾咨詢,為交通參與者提供便捷交流平臺。
四是媒體平臺。從2013年開始,縣道安辦在縣電視臺設置“交通安全法規解讀”欄目,專題解讀相關法律法規,定期播放各種交通安全公益廣告和滾動宣傳字幕。在《今日華安》周報設立交通安全宣傳專欄,宣傳報道各時期工作重點。充分發揮各村廣播作用,利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村民群眾講授交通安全課,普及交通安全知識,解析典型事故案例,教育群眾自覺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規,逐步提升群眾交通安全意識、文明出行意識。
此外,為方便農村百姓,保證摩托車上路安全,華安縣在各個鄉(鎮)政府和村(居)委會或邊遠山區開展了摩托車駕駛證下鄉考試便民服務,零距離幫助農民朋友辦牌辦證。此舉有效消除了該縣無牌無證摩托車上路的安全隱患,大大降低了農村地區摩托車交通事故的發生。’據統計,華安縣2013年共下鄉組織摩托車駕駛培訓考試40期,培訓農民4000人,辦理摩托車上牌3100輛,年檢4212輛。通過開展“送考下鄉”便民服務活動以來,該縣農村無牌無證摩托車明顯減少,摩托車注冊登記率和年檢率顯著提高。與2012年同期相比,摩托車上牌率、持證率、年檢率分別上升54.7%、61.3%、49.7%。全縣摩托車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受傷人數和財產損失“四項指標”同比下降30%以上。
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活動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特別是農村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在華安縣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相關部門的積極努力下,縣直各部門積極尋求合作,通力配合,著力構建農村交通安全宣傳網絡,使基層交通安全宣傳工作與時俱進,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農村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
通過大力開展農村交通安全宣傳活動,全縣農村群眾的交通安全意識、法制意識和文明意識明顯提高,交通秩序明顯好轉。與2012年相比,轄區群眾自覺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規,主動摒棄交通陋習和抵制危險駕駛行為,2013年交通事故起數下降25%、死亡率下降31.25%、受傷人數下降27.46%。全年轄區沒有發生行車秩序擁堵現象,道路通行率明顯上升,交通事故隱患逐步減少。(編輯/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