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街上經常見到后面貼著“車內有小孩”警示貼的車,這表明作為家長的車主還是非常在意自己孩子的乘車安全。不過,這種“在意”在筆者看來,似乎意在防別人,至于自己有沒有真正做到為孩子的安全做好充分的準備,他們似乎倒不太在意了——看一下有車貼的車里有沒有兒童安全座椅就知道了。數據顯示,我國是兒童座椅生產大國,座椅總銷量超過1000萬個,內銷比例只占5%,95%用于外銷。把這個數字平均到可能有兒童的私家車上,那么國內兒童在車上使用安全座椅的比例則不足1%。
相比一個車貼,動輒上千元的兒童安全座椅的確是貴了些,有些家長可能還舍不得花這個錢。但是,比起孩子的生命安全,這些又算得了什么?中國社會科學院今年初發布的《2012-2013中國汽車社會藍皮書》稱,交通事故已成為我國14歲以下兒童的第一死因,我國每年交通事故死亡的10余萬人中超過10%是兒童。可是直到出事的那一刻,很多家長還并不知道,他們的“不太在意”就有可能讓孩子處于危險之中。如果當初花錢裝了兒童安全座椅,孩子就有可能因此活下來。統計數據顯示,使用兒童安全座椅能有效降低嬰兒死亡達70%,降低4至7歲兒童死亡率達59%。
在車上裝個兒童安全座椅其實只是舉手之勞,可為什么那么多中國家長卻不愿意裝呢?除了在乎那點錢,其實還有其他考慮。調查顯示,有接近20%的家長認為“沒必要,周圍也沒人用”;有18%的家長認為“孩子大了就用不著了”;還有13%的家長認為“不知道管不管用,所以沒下決心買”。甚至,還有不少買了兒童安全座椅卻沒裝在車上給孩子用,這部分人多是因為孩子不喜歡坐這種椅子,一哭一鬧就不讓他們坐,或者干脆拆卸下來了。所有的原因都可歸結為一個:家長對兒童乘車安全保護意識不夠。
理論和實踐都已經證實了兒童安全座椅對于保護兒童乘車安全的重要性,因此,不管家長們在不在意,或者愿不愿意,政府都應該有所行動,對兒童安全座椅的安裝使用進行立法,用國家意志保護兒童生命安全。今年3月1日起,經過修訂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護法》正式實施,其中在保障兒童乘車安全方面,新增
“未滿12周歲的孩子不能被安排坐在副駕駛座位”,以及“未滿4周歲的孩子乘坐私家車應該配備并正確使用兒童安全座椅”規定。雖然對使用兒童安全座椅的硬性規定只是地方性的政策,但這對提高人們對兒童乘車安全重視程度還是有很大的積極意義。
比上海出臺相關法律稍早,國家質檢總局聯合國家認監委發布的《2014年第6號聯合公告》,將對機動車兒童乘員用約束系統實施強制性產品認證。也就是說,自今年9月1日起對兒童安全座椅實施強制性產品認證;自明年9月1日起,未獲得強制性產品認證的產品不得出廠、銷售、進口或在其他經營活動中使用。強制性產品認證政策的出臺,一方面會規范兒童安全座椅市場,讓企業重視產品質量,將貼牌和質量低劣的產品清理出去,保證產品本身的質量安全;另一方面也是對家長們提高兒童乘車安全意識的一個外部督導,讓他們逐漸從國家出臺法規、企業提供產品的外在強制,轉化為主動使用產品的內部需求。
當然,在國家強制性法規出臺之后,若企業不重視、不執行就必須受到相應的處罰;而對于家長們來說,考慮到兒童乘車所承受的風險,也就有必要在宣傳推廣兒童安全出行常識的同時,對不使用安全座椅的家長進行一定程度的懲戒,這本身也是一種加強宣傳的手段。(來源:2014年3月11日中國新聞網)(編輯/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