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路,是件方便出行的民生大事,可在修路過程中,相關單位還是得做好防護警示工作,否則出了意外,有可能就得擔負責任。這不,王某斌因為“斷頭路”,所騎的摩托車栽進河溝內死于非命,三家相關單位因此被判賠12萬余元。
事故——酒駕逆行掉河溝身亡,家屬狀告三單位
王某斌死于四年前的一場意外。2010年6月5日凌晨1時許,王某斌駕駛二輪摩托車,逆向沿國道324線惠安往泉州方向一側的非機動車道行駛,行駛到與華園南路交叉路口處,他未能及時發現火燒橋路段無非機動車道、直行方向為無護欄或路障的河溝豁口等情況,摩托車一下子沖出路面,栽進河溝。
河溝內有積水,等該事故被發現后,王某斌已身亡。事故發生后,交警介入調查,認定王某斌系酒后駕車,他應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
2012年9月,王某斌的妻子何女士等4名親戚作為原告,將泉州市公路局(以下簡稱公路局)、泉州市公路局直屬分局(公路分局)及華大街道辦事處(以下簡稱華大街道)告到豐澤區人民法院,要求他們賠償因王某斌之死造成的損失32萬余元。
王某斌的家屬認為,涉案地點屬國道324線范圍內,在行政管轄上處于華大街道管轄范圍。三被告未設置相應護欄、警示標志和路障,未盡到管理維護義務,導致王某斌死于非命,對此三被告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被告——責任全在司機,自身無過錯無需賠償
既然王某斌應當負事故的全部責任,那么三家單位是否得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呢?
公路局稱,事故發生是因王某斌的過失造成的,與路段是否設置護欄沒有因果關系,王某斌對事故應承擔全部責任。公路局不是事故路段的實際管理人及所有人,無需承擔賠償責任。
公路局分局稱,該單位職責在于養護公路,不負有路政管理的行政職責。因道路本身物理性狀的欠缺或設計規劃上的缺陷產生的后果不應當由公路部門承擔。火燒橋外溝渠是否需要設置護欄的責任不在公路分局,公路分局對此并沒有責任及過錯;事故地點位于國道324線附近的南埔社區路口的溝渠,該溝渠不屬于公路分局的養護職責范圍,而火燒橋已經設置了護欄及足夠的警示標志;王某斌醉酒駕駛機動車、在非機動車道上逆向行駛等違法行為是導致事故發生的原因,事故路段是否設置護欄、警示標志和路障,與他的死亡不存在法律上的因果關系。
事發地華大街道稱,火燒橋屬國道324線上的橋梁,該路段拓寬時橋梁處未相應拓寬,卻預留缺口。該豁口位于公路邊側與國道324線的交通信號燈之間,屬國道324線范圍。是否設置防護墻應由國道管理部門決定,華大街道無管理義務,無需對王某斌的死亡承擔責任。
調查——道路拓寬現“斷頭路”,未設置防護
為何該路段出現缺口?法院調查查明,公路局是國道324線華僑大學至僑鄉體育館中心路段拓寬改造的建設單位,公路分局為該路段的養護單位。該路段進行拓寬改造時,原火燒橋上的非機動車道被占用改成機動車道,因橋梁未相應拓寬,致使橋梁路段無非機動車道。車輛或行人沿324國道的非機動車道行走至火燒橋段時,在指示信號燈控設備引導下將直接面對被拆除了綠化帶的排洪渠。
事發當晚,王某斌騎摩托車經過事發路段,未能及時發現前方已是“斷頭路”,導致連車帶人沖人河溝中而死亡。事故發生后,事故的豁口設置了防護網。
法院——未盡管理責任,判三單位賠12萬余元
那么,哪個單位對案件地點負有管養義務呢?法院認為,涉案排洪溝為市區內溝河。按照《泉州市市區內溝河管理規定》,華大街道系該溝渠的管養單位,其對于溝邊的道路等基礎設施負有日常維護和管理工作的責任。同時,事故豁口位于國道324線與華園南路的交叉路口,結合該段國道的線路布局及交通信號燈控設備、斑馬線劃定、常人對于道路自然延伸的預期等情況,可確定豁口所在地亦屬國道管養范圍。因此,公路分局、華大街道對于案發豁口處均負有管理責任,二者對存在安全隱患的豁口長期未能設置防護設施及瞽示標志,對于事故的發生存在過錯,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同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規定:“未按照法律、法規、規章或者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的強制性規定設計、施工,致使道路存在缺陷并造成交通事故,當事人請求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公路局作為國道324線華僑大學至僑鄉體育館中心路段拓寬改造的建設單位,將火燒橋段非機動車道改造成機動車道,卻未重新.建設非機動車道,致使該路段無非機動車道,違背了常人對于道路自然延伸的合理預測,對于事故的發生也存在過錯,應當承擔相應責任。
在責任分擔上,法院認為王某斌酒后駕駛摩托車逆向沿國道324線非機動車道行駛,屬嚴重違反交通規則行為,且他未能充分觀察路面情況是導致事故的主要原因,應承擔主要責任。公路分局、華大街道作為涉案豁口這一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未盡安全保障義務,增加了損害后果的危險系數,應對損害結果承擔次要責任。據此,法院酌定公路分局、華大街道應連帶承擔15%的賠償責任,公路局承擔5%。
經審理,法院一審判公路局應賠償原告3萬余元,公路分局、華大應連帶賠償原告9萬余元。公路局、公路分局及華大街道均不服,上訴到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日前,中院終審維持原判。(來源:2014年3月5日《東南早報》)
【相關鏈接】
圍觀者聊交通事故時被貨車撞飛,其中兩人已死亡
司機酒駕,開車撞了電瓶車后逃逸。一對母女經過事故現場,上前幫忙報警,并將傷者送上救護車。隨后,母女倆和圍觀者們聊著剛發生的這起事故。這時,一輛貨車撞來,母女倆和人群中的一個保安被撞飛……
這一幕發生在2012年11月28日晚上,臺州車管所門口。被撞飛的母親和保安不幸死亡。事發當晚9點40分左右,臺州椒江書生中學高三學生小王夜自修放學,媽媽騎電瓶車來接她。母女倆沿機場路行駛到市車管所門口時,后面一輛轎車突然追尾撞上來。母女倆摔倒在地,暈了過去。肇事車輛隨后逃逸。
這時,劉女士開車接女兒小璐回家。小璐是小王校友,經過事故現場時,她看到了受傷的小王母女,立刻招呼母親停車。母女倆和熱心路人一起幫忙報警。
當晚10時04分,葉女士母女被送往臺州市立醫院搶救,當晚值班醫生黃麗君說,做了CT沒有發現顱內出血,問題不大。
受傷母女被120急救車載走,圍觀人群還沒有散開,連旁邊車管所一位保安也湊過來。大家站在機動車道上聊剛才發生的車禍。
突然,“砰”的一聲,一輛輕型貨車直接撞上了這撥人。劉女士母女、那個保安,當場被撞飛。隨后,貨車繼續前沖,擦過路邊的報刊亭、行道樹,再撞到自行車棚才停下來。被撞飛的三個人立刻被送往臺州市立醫院。
“劉女士和保安送來時就已死亡,劉女士的女兒情況穩定,但需留院觀察。”值班醫生黃麗君說。
記者從交警部門了解到,第一起事故逃逸的阮某已自首。他今年40歲,自稱當晚喝了酒,出事后害怕,連夜開車逃往江西避風頭。
而第二次事故的肇事司機陶某,在車禍中自己也受傷,暫時被取保候審。按照他自己的說法,當時他被對面來車遠光燈晃了眼,趕緊打了方向盤,慌亂中將油門當成了剎車踩。
椒江交警大隊大隊長陳永斌惋惜地說:“事故發生后,如果那么多人沒有在路中央逗留,也就不會發生二次事故,不會搭進兩條生命了。”交警提醒,千萬不要在車禍現場逗留,以免發生二次事故,幫助交通事故的受傷者時,也千萬要注意人身安全。(來源:2013年12月1日《錢江晚報》)(編輯/范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