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輕的朋友們/今天來相會/蕩起小船兒/暖風輕輕吹/花兒香/鳥兒鳴/春光惹人醉/歡聲笑語繞著彩云飛/啊年輕的朋友們/美妙的春光屬于誰/屬于我/屬于你/屬于我們八十年代的新一輩……”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張蕾才十幾二十歲,穿著自己設計的裙子,下了班就和閨蜜看電影,陪爸爸或者男朋友看球賽。那是最無憂無慮的時候,工作認真,玩得認真,現在想起來,張蕾覺得自己年輕的時候,過得比現在的年輕人有意思多了。
能看一看費翔就很好了
身姿輕盈,及腰的烏黑長發,合身的掐腰小西裝,窄腳西裝褲。張蕾給我們的第一印象出乎意料的年輕亮麗,可以想見她年輕的時候一定是個非常時尚漂亮的姑娘。
在物質不如現在豐盛,社交也不如現在發達的上世紀80年代,張蕾是一個不愛說話但是很懂生活的姑娘。“那時候雖然很多東西都沒有,但是我們過得可開心了,感覺每天有好多事情可以做,好多東西可以玩。工作一結束我們就結伴去看電影或者看表演。而且我還自己設計衣服,我那幾年穿的衣服都留著呢,是我畫好圖樣讓裁縫做的,我女兒現在都在穿。她總讓我給她織毛衣,覺得外面的毛衣沒那么舒服。”
張蕾回憶起年輕的時候,眼睛里閃起了星星,在80年代,她也追星。張蕾喜歡鄧麗君、包娜娜——說包娜娜的時候張蕾歪著頭問:“你們一定不知道包娜娜是誰吧?”活像一個擁有私家偶像并為之自豪的小粉絲。那時候小姑娘追星可不像現在這樣瘋狂,就是單純喜歡他們的歌。“見到明星會尖叫啊,但是痛哭流涕這也太夸張了。費翔來成都開演唱會的時候,我就坐在很靠前的位置。真的,費翔就在我對面幾米的地方,我都沒有想過要和他握手。我好喜歡費翔啊,但當時就想著,看一看他就好了!”
張蕾至今身上還有一點小姑娘的氣息,聽她說那些過去的事情,仿佛真的能看到那個無意中當電燈泡掩護好友談戀愛的傻傻小女生。
歌唱八十年代
“我做的工作真的是最基礎最普通的,我不是科學家。”建筑機械設計師完全不是少女時代的張蕾的第一選擇,她說她當時也想當個文學少女來著。只是年輕時候性格內向,選擇專業這種事情又被父母一手把握。“父母是從上海到成都支援建設的,不愿意我去很遠的地方,于是我就留在成都讀了電大。”
當年的電大考核非常嚴格,每一屆的淘汰率都非常高,張蕾進校讀書的時候電大還沒有開設文科,于是稀里糊涂地讀了理科。
張蕾是一個很聰明的學生,很快就喜歡上機械設計,從1987年畢業參加工作到現在,她已經當了27年的建筑機械設計師了。建筑機械設計師在設計塔機的時候必須實地勘探,勘探的主要一項任務就是爬塔機,塔機動輒一百多米高,而且是徒手往上攀,這可不是每一個人都敢做的事情。“剛參加工作的時候還是有點怕,但還是硬著頭皮往上爬。”張蕾笑道:“其實用不了幾分鐘的。”她說起有一年去調研學習的經歷,爬上了當地最高的一座塔機,在高處,雄偉壯麗的風光在眼前一覽無遺,那種激動的心情張蕾現在還記得。
張蕾說中途也想過轉行,但是想了想,自己是個挺恐懼跟別人打交道的人,一直只做設計這一行,也只懂這個,工作環境一直也很單純。付出了很多,也取得了一些不錯的成績。問到人生當中的第一個作品時,張蕾臉上流露出少女般的快樂:“我的第一個作品是一個機械組件,當時我很年輕,才二十五六歲。自己去重慶長江一帶做調研,最后做出一個小的東西放在那兒,覺得挺神奇。”
什么也不說
張蕾形容自己的工作“有意思得很”,每次出去學習,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很開心。其實當年出趟差,條件非常艱苦,張蕾回憶道:“火車票是站票,非常擠,擠得都不能坐的那種,廁所都上不了。”還有一次調研學習期間,住十多元人民幣一間的房間,早上醒來要走40分鐘的路才到目的地,臨近春節天氣特別寒冷。但是那個時候,張蕾和她的同事們一點都不覺得苦。“為了去工作而吃苦,我們覺得很值得,現在也覺得很值。”張蕾很認真地講,她也經常和身邊的年輕人說起從前的一些經歷,鼓勵他們不要怕難,因為這些學習機會現在已經不多了,有一次就要好好珍惜。而且,“你專注地做一件事情就不會覺得苦,就是想把它做好”。
還有,那個時代工作帶給人的快樂非常純粹、飽滿。張蕾說每次出差大家一路都很快樂,回憶起也都是開心的事情,甚至當時吃的苦在大家現在看來也覺得好玩。
張蕾這一代機械設計師,可謂是中國塔機事業的中堅力量,是他們這一代人建設起了中國自己的塔機事業。張蕾說:“我們那個時候為了學點技術,都是不顧自己的。”有一年中秋節,張蕾和她的同事們深夜在戶外堅持工作,天空正下著大雨,他們幾個人正收集數據、整理資料,一個人突然說:“我們這是為了什么呢?”大家聽后都笑了,彼此都明白這其實并不是一個問題。為了什么呢?當張蕾到過壯觀的三峽大壩、二灘水電站、廈門熱電站,站在每一處的塔機最高點往下看的時候,心中蕩起的自豪感說明了一切。
與壓力同行
張蕾的女兒一點理科基因都沒有遺傳到,她看到媽媽做的事情就“暈”。我們這些文科女看張蕾的工作也很“暈”,張蕾聽了笑得前仰后合,機械設計的工作實際上枯燥又繁瑣。“我有個朋友就說,工地上那個鐵架子和那些鋼條就那樣焊起來就好了,還畫什么圖?還要軟件計算?我說,這些東西看著簡單,但是這么細一個東西,還那么高,要搭一兩百米,撐不起不就倒掉了。設計圖紙要畫上千張,只要有一點問題就可能造成安全問題。”
張蕾第一次擔當大任的設計產品叫做“雙小車”,這個項目是國內第一個。事實上,每個機械設計師在工作的時候壓力都非常大,張蕾說當初設計“雙小車”的時候,毫不夸張,真的是很多設計圖樣和算式是做夢夢出來,夢里解到的。工作壓力之外,還有風險壓力,“就怕出問題,一聽到什么倒掉了,出問題了,就很緊張”。
做個年輕人
做建筑機械設計的人,一生都要不斷地學習,每兩年在上海舉辦一次的展銷會,張蕾每次都要去,保持活力、繼續學習,連女兒都崇拜她這一點。張蕾還認認真真地通過看美劇、英劇學英語,英劇看《唐頓莊園》、《大偵探波羅》,美劇看《絕命毒師》。張蕾是一個情緒比較穩定的人,不愛看大悲劇或者喜劇。我們問這會不會是常年的思維訓練導致她現在很理智,感性不那么泛濫。張蕾笑而不語。
張蕾其實沒有太大的事業野心,她很喜歡當家庭主婦,收拾家里就像畫圖一樣精準、理性。“人最好是從二十幾歲就要注意自己的生活愛好,要學會自律,安排自己的時間。有條理、嚴謹能讓生活更方便。就像我喜歡把圖畫得很漂亮。很多人說我畫圖畫正確就好了,但是我認為在正確基礎上圖面構圖更漂亮一點,能夠讓自己和別人看著更舒服。”張蕾就是這樣一個對自己嚴格要求的人。
除此以外,張蕾也希望現在和以后的生活能夠有品質一點,常出去旅游,多培養點愛好。目前張蕾正等著看今年的世界杯足球賽——說起足球,張蕾就對現在的年輕人表示納悶了:“他們整天懶洋洋的,工作完了就回家上網,也不出去玩。年輕人啊,還是應該有年輕人的樣子。”又想起自己年輕的時候,張蕾感慨道:“我覺得我們這批人比你們現在的年輕人會享受生活多了!”
“張蕾至今身上還有一點小姑娘的氣息,聽她說那些過去的事情,仿佛真的能看到那個無意中當電燈泡掩護好友談戀愛的傻傻小女生。”
塔機
塔機,即“塔式起重機”的簡稱,又稱“塔吊”。是用于建筑施工中的一種起重設備。按國家標準分類,塔式起重機的型號標準是QT,其中的”Q”就代表的是“起重機”,”T”代表的是“塔式”的。塔式起重機也可以按設計的形式不同分為很多個品種,比如自升式塔機、內爬式塔機、平頭塔機、動臂式塔機、快裝式塔機等等。區分的標準也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