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己喜歡收藏,多年前在西昌古玩店先后看到兩塊卷煙雕版,兩個雕版一大一小,雕版上面都恢復有“禮州(西昌市)北街”等文字而被我收藏,但一直沒有機會去研究它們。最近我又收到一張民國時期西昌美新煙廠出品的瀘山牌香煙的煙標后,自己才去翻找以前的兩個雕版對比,由于無法查找有關史料,針對雕版和煙標做些介紹,讓大家了解這段“煙史”,也希望引起煙史研究者的關注。
從蘭花牌、金雀牌和蘭花牌、春燕牌兩個雕版上看,我們能解讀到不少的信息,其一品牌化;其二聯營化;其三西洋化;其四規模化等。
一品牌化:兩個雕版四個面,共雕刻了蘭花、金雀、春燕三個品牌,這說明當時的手工企業也非常重視產品的品牌建設。
二聯營化:兩個雕版上既有裕成卷煙廠和成都東大街的具體廠址,也有禮州批發處的具體位置,這有兩種可能,一是成都的裕成卷煙廠在禮州設立了生產加工作坊,盡力把裕成卷煙廠的幾個品牌卷煙推向涼山市場,二是禮州制煙作坊利用關系,從成都引進了卷煙廠的資金和技術,共同開發和推廣涼山市場,做到利益共享,我認為這種聯營化的可能性較高。
其三西洋化:從四川煙業的發展歷史看,在民國初期以前四川的煙草市場是自給自足的曬煙(早期的雪茄煙)品種。1916年,創設于1905年的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在上海設廠,1919年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業務中心由香港移到上海,在國內外設工廠8個同時在河南、安徽、山東等省推廣種植煙草,就地設廠烤煙。從1920年代末開始,四川的煙草生產開始迅速發展。據1934年《經濟年鑒》統計,當年四川煙草種植面積達12萬公頃,約占全國種植面積的23%以上,為全國之冠;年產煙葉12萬余噸,約占全國總產量26%以上,亦為全國之冠。
從這些史料中可看出,四川煙草業是從20年代末開始進入迅速發展的時期,由于受外來卷煙和其它商品的影響,當時企業在自己產品品牌上注明英語成為時尚,從這些因素分析裕成卷煙成進入涼山應該是1920年左右。
其四規模化:從兩個雕版看聯營的裕成卷煙廠初具規模,從品牌、產品推介、國際化上都作出了可喜的嘗試。企業也從簡單的手工操作走向了規模印刷包裝的道路。這也說明成都與涼山的合作在90年前開始試驗性的合作了。今天的成涼合作已進入空前合作的時代了。
西昌美新煙廠由民國時期西昌名人徐仲偉先生創辦,由于史料不詳,無法查找到該煙廠的具體創辦時間,但從《西昌市文史資料選編》第三輯刊登的“解放前的西昌商會”—文中和涼山州志辦整理的民國時期涼山大事集中可得出初步的時間段。徐仲偉先生在民國時期的西康省西昌屯委會供職,是西昌著名的實業家,曾擔任西昌商會第八屆主席(1939年10月至1941年12月),1941年10月徐仲偉因二十四軍軍務暫時調離西昌。徐先生從1939年到1944年先后創辦、合力、了新昌銀行、西昌水電廠(1939年12月)、興寧面粉廠(1944年)、華寧瓷器廠(1940年7月)、《建寧報》(1939年2月)報紙和瀘山果園(1943年10月)等實業。而西昌美新煙廠確無法找到開辦時間,根據以上實業的開辦情況,西昌美新煙廠也應該在1939年至1944年期間建廠的。西昌美新煙廠的煙標采用當時最新的彩色印刷技術,設計和印刷精美的瀘山牌香煙也成為涼山歷史上第一家具有一定規模的先進卷煙廠,它比1986年建成的西昌卷煙廠早了40多年。
2009年,涼山彝族自治州建州40周年之際,西昌卷煙廠為慶祝建州40周年特別設計、生產了一套《彝族服飾高級系列香煙》,作為州慶禮品贈送前來參加州慶活動的州內外來賓。當時,自己因參與周慶宣傳而獲得了這套系列香煙,又因為自己不抽煙而幸運的把它保存了下來。由于香煙是及時消費品,因此這套精美的《彝族服飾高級系列香煙》很快就被消費了,一些煙標也被一些喜愛煙標的收藏者收藏。隨著時間的流逝,使本來生產數量就有限的這套煙標的存世量十分稀少。如今這套設計新穎、制作精良的《彝族服飾系列香煙》煙標已經成為國內煙標收藏愛好者追逐的對象,這套香煙也成為西昌卷煙廠生產的最有影響力的卷煙品牌之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