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經典民歌,讓華夏知道了山西有眾多好風光,但去山西旅游僅僅只是欣賞一下自然風光,那還真有些暴殄天物了。這是一個以文化底蘊深厚著稱的省份,去山西研究建筑、歷史、民俗等方面,估計你會有更大的收獲,而攝影愛好者估計也會迷失在山西眾多古城的神韻中。
平遙作為晉商文化的杰出代表古城,假若未能在有生之年走上一遭,也許將成為最大的遺憾。晉商文化中最出名的莫過于票號,而到了平遙,你就有機會住在由票號世家侯王賓舊居改造的客棧——平遙一得客棧中,體驗第一手的晉商世家生活了。
濃縮的晉商文化
平遙一得客棧所處的這座宅院,始建于清乾隆1736年,由上院、下院、書房院、車馬院、花園和祠堂六個宅院組成。進入客棧大門,所看到的院落便是主院,此院為侯王賓舊居的上院,是典型的兩進院的四合院。客棧平面呈“日字型”,正屋是窯洞加前廊與抬梁式磚瓦房組成的建筑,扯牽頭是威武的木雕龍頭,窯頂建有一間小樓屬風水樓,房舍用料粗大,柱礎石刻大方高雅,檐檔間隙很小,舊居大門外還有高大的拴馬柱與上馬石,拴馬柱上雕刻著大猴子背著小猴子,寓意輩輩封候。

一得客棧之所以取名“一得”,恰恰是希望賓客光臨古城,去領略古文化的同時,體察純樸民風,感覺自然風情,使人寵辱皆忘,養心凈氣,不亦樂乎,總會有所得。四方賓客,匯集于斯,帶來八方人情,四面清風,古城人亦有所得;古人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相蕩,萬物生焉”。從一而始,從一而終。為人做事之本,故名“一得”。這“一得”中也融入了晉商特有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住在這間驛所的人們能夠捕捉到一絲山西商人的精干和質樸。
體會當下的種種情愫
穿過深幽的巷道,所有32間(套)客房就隱藏在重重院落中,分為單人間、標準間、豪華間、豪華三人間、家庭套房幾種房型。典型的二進式四合院;考究的垂花門樓;精美的雕刻及彩繪;傳統的土炕、古典的明清家具……走進客棧,如同走進了歷史中一般,體驗到文化、意境,智慧的啟迪以及生活的寧靜和沖淡,體驗到在塵世中日積月累的浮躁慢慢稀釋,內心澄明清澈。
這樣一種酒店,你不會因為其陳舊斑駁的門窗而厭惡,不會因為其繁華盡褪的門庭而心生冷落,相反的是,住在這里體味的就是那仿佛塵封已久卻又天天都有鮮活故事的歷練滄桑。入住在這里的客人多為外賓,他們前來找尋的不只是舒適的環境,更多的是其有如居住在昨天的歷史里,卻體會著當下的種種情愫,不由自主的跌落在這個寧靜的院落中,細細品味個中滋味。
豪門、大院、窗花、土炕

客房設施是典型的明清家居風格,齊腰的黑色墻裙和地上磨得已經發亮的石塊地板并沒有使得客房有壓抑的感覺,相反超過3米的挑高和足有1人高的大窗,以及可以睡下4人的大炕,都讓活動空間不算充裕的客房內部體現出一種“高、寬、亮”的舒適感和親切感。從外面看去,黃色的門窗是新加上去為了保護其原有的設施,這一新一舊兩道門窗(門鎖是普通的三環鎖),也恰恰反映出客棧本身注重保護歷史細節,力求原汁原味的經營理念。
一進門就能看到那種很少見的傳統衣架,出色的雕花和鏤刻工藝使其觀賞和實用性兼具。內部吊頂上掛起的紅燈籠和墻上傳統的鏡畫,大炕上的黑木方桌,古典的字畫和桌椅,都鮮活的將住客拉回到那個久遠又放佛就在身邊的時代,清醒間卻又迷失在這個空間里。最有特色的當屬占據客房大部分面積的土炕了,寬度足夠睡下4人。睡在炕上的感覺十分踏實,全然不用擔心會很硬,有足夠舒適的軟墊鋪在上面,床單被罩等用品衛生整潔,潔白的很踏實。側臥在土炕上,即使不拿一袋旱煙,依然充滿地主當家人的范兒。且小院內異常安靜,外界的喧鬧與這里全然沒有干系,在這里就是放慢節奏,悠然的體會這份安逸和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