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太多酒店設計,都充滿了快節奏的文化消費,很難讓入住的人沉靜下來。”在徐金榮眼中,最想做的設計,是充滿內涵的中式建筑,風格質樸而優雅,使用的人可以感到身心平衡,“建筑設計最基本的使命就是為人所用,入住的人能感受到情緒波動達到平和的狀態。”這些理想的設計理念,或多或少都已經在現有的一些度假酒店設計中可窺一二。
開放式擁抱自然
對于作為旅游目的地的度假酒店,徐金榮覺得體驗人文是酒店最重要的使命。要讓酒店建筑仿佛與周邊的樹木一樣,是從土地里生長出來的,融于這片土地,融于人文歷史,搜集當地的設計符號融入到度假酒店設計中。
灰色瓦屋頂,灰色火山巖墻基,白色墻體,細節處融入唐文化的建筑元素,這座在2014年9月開業的海南七仙嶺希爾頓逸林度假酒店,溫泉、奇峰、熱帶雨林、黎苗風情,都是亮點,而如何在酒店建筑設計中融合當地文化、自然風光和異域風情,這就要看設計者設計語言的搜索和詮釋功力了。
為了把人和自然更好結合,與七仙嶺現有的建立在熱帶雨林的高大樹木中的酒店不同,七仙嶺希爾頓是建立在山坡上的,走進大堂就感覺到一種自然的氣勢,透過無邊際的落地玻璃窗,整個熱帶雨林像一幅油畫一樣展現在住客面前。

“當我們的客人發現泳池的水居然也是溫泉水的時候,紛紛準備泳衣躍入溫泉中暢游。”酒店總經理王開榮重現了試營業幾天來游客對溫泉水的熱情。確實,溫泉亦是七仙嶺重要的組成部分,把這個地域文化融入到度假酒店,徐金榮的團隊獨樹一幟地打破了傳統溫泉酒店用泡池的手法,把溫泉引入浴室的水系統和泳池,“溫泉水的水質不同,我們需要設計獨立的水系統。”
參與室內設計的同時,徐金榮的團隊也策劃了酒店園林的設計。徐金榮致力于追求規劃、建筑、景觀一體化的設計。酒店景觀以皇家園林設計手法,采用對稱式景觀空間形式,形成點、線、面相結合的酒店形象空間。根據建筑空間的布局,以水為元素貫穿整個景觀軸線,串聯起各個景觀節點,形成有序的線性空間。強化空間的連續性,或開敞空曠,或隱蔽私密,讓空間變得多樣性,滿足各種功能需求的同時豐富人行其中的空間感受。“我們的團隊考察了當地和熱帶雨林的不同植物種類”,利用自然的景色保護酒店住客的隱私,也同時享受自然的環境。
同樣是要融于熱帶雨林,但由于酒店建筑位于不同的民族地區,受限于不同的地域文化,表現手法上要善于隨機應變。為了位于西雙版納的安納塔拉度假酒店“雨林中的寨院”的設計目標,徐金榮和他的團隊著重考察了當地很多傣式建筑,“安納塔拉的地理位置非常有優勢,邊上就是勐侖傣寨,圍繞著中科院的熱帶雨林和野象博物館。”為了不浪費這些極具當地風味的景色,酒店大堂區被設計成直面羅梭江和熱帶植物園、主入口的跌水空間、入口雨棚空間、入口走廊圍合的庭院空間、荷花池、高挑通透的大堂空間、純凈的大堂吧水面、層疊的無邊際泳池空間等一系列豐富的空間順大堂軸線依次展開,折射出跌宕起伏的心理體驗。
再現人文建筑
“每個建筑都有自己的一種設計語言,只有結合場地特色和現有資源,把設計語言通過流線組織表達出來,才能實現‘生長’的建筑最好的表達方式。”無論是屋頂、檐口、墻飾,還是客人流線、服務流線,都是構造設計語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七仙嶺的原住民大多是黎族,他們崇拜青蛙文化,“黎族的建筑文化比較貧瘠,但是青蛙的造型又實在有點鄉土,不符合奢華度假酒店的設計語言。”徐金榮考慮再三,選擇了去西安考察,策劃把唐文化融入到七仙嶺希爾頓的酒店建筑當中,但是對古代建筑的運用遠不是這么簡單的,“建筑設計最忌諱的就是一味仿古,古代建筑大多只有1層樓高,而酒店起碼有5、6層,把大唐的屋頂原封不動地搬到一幢5層樓的現代建筑的酒店建筑上,建筑語言一下子被分成兩段式。”為了能讓住客身心平衡舒適,徐金榮把唐文化融入細節,保持現代建筑的輕巧,把簡約的大唐文化搬進七仙嶺希爾頓酒店的建筑風格中。
建筑本身詮釋的就是一股人文情懷,這需要通過設計一系列的流線組織進行詮釋,比如,營造一個寬敞、流動的居住空間。
西雙版納安納塔拉度假酒店,作為一家小型奢華的五星級酒店,酒店的目標明確且直接,“我們來入住的會員,肯定是希望能全面體驗當地風情,而不是只是看國際化的設計。”
但是在徐金榮的團隊走訪了西雙版納遍地的現代傣式建筑后,發現傣式建筑的缺點也非常明顯,一來尺度比較小,二來建筑風格比較瑣碎。“尺度小指的是民房,他們底樓養家禽家畜,二樓才住人,房子非常狹窄。而寺廟和宮殿金碧輝煌,設計語言太過繁瑣。”
“如果一面墻就放一兩個作品就很漂亮,放一塊木雕,那個味道就出來了。”于是,安納塔拉的設計借鑒傣式建筑的風格,但是把很多元素簡化了。酒店客房的格局保留了傣式的風格,圍合成寨院感,向內是熱帶風情的特色庭院,向外一面朝向熱帶植物園和羅梭江,另一面朝向成片的香蕉林。這樣的設計心思,仿佛對周圍的文化與自然成開放狀,內外都與外部環境在同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