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早餐吃到一半,突然斷電。背景音樂戛然而止,窗外大風呼嘯過山谷。
時間倒流兩小時,在露臺上守望“日照金山”。見陽光如膏,從最東面一點一點抹到雪嶺上。清寒的空氣順著脖根子一絲絲鉆進去,如冰針刺在脊梁。
我逃回客房,躺在飄窗上看傳說中的圣山蘇醒。晨暉很快染遍了山坡,我心滿意足地爬回床。睡飽了吃,吃飽了再看山。
這里是谷幾濃,國道G214沿線的一個村莊。村莊建在海拔3,600米的云嶺山腰,酒店就修在僅有五戶人家的村子旁。在窗邊俯瞰盤山公路,唯見壁立千仞。其間車行逶迤,慢如蝸牛。從中甸到此,不到兩百公里,山路要走五小時,比起茶馬古道已是神速。再往上過了德欽,就是昌都的門戶芒康。
旅行者看山,大多到霧濃頂與飛來寺,不辭辛苦的,直接去了雨崩。谷幾濃逐漸被外界所知,是在松贊梅里建成后。旺季時,也人來人往。到冬歇前后,又變得門可羅雀??戏皆綆X到這,心中多少都藏了一個只屬于自己的香格里拉。
松贊酒店英文叫“S o n g t s a m Lodges”。這名字顯露了主人打造中國Amankora的野心。Amankora由安縵分布在不丹的五間度假屋(Lodge)組成。每間Lodge個性各異,既可作單獨目的地,彼此又結成旅行環線。
松贊的五家分號,也星羅棋布在中甸、德欽與維西縣的景區里,最近的Lodge間也有兩小時的車程。若有閑,大可以把整個松贊環線都跑一遍。若只能擇其一,那便是梅里。
因為,山就在那里。在每個房間里。不用開門,只須抬頭,就可見山。
一口茶,一張床,一扇窗。臥看天光變幻,宛若一枕黃梁。
梅里主樓是新造的三層碉房,無論外形與內部構造,都在藏式民居基礎上作了改良。傳統用于圈養牛羊的底層成了大堂。頂層曬臺和經堂也改為觀景露臺與書吧。二層客房則全部位于朝南一側,每間都擁有直面梅里群峰的飄窗。室內材質以原木為主,配合麻質墻布的使用,自然而古樸。銅器和陶器在這里也被大量使用,力求簡潔的同時也保留了些許民族元素。
本質上,松贊梅里的設計是現代而西化的。畢竟經堂、佛龕、火塘與黑窗套這類符號對外來而言過于陌生。中柱與雀替等傳統建筑元素也被更實用的構造所取代。如何在提升實用性與舒適性的同時呈現民族風情,是對設計師的考驗。當民族元素只剩下裝飾價值時,仁安悅榕莊選了濃妝,松贊梅里挑了素顏。
二
兩天前,我住在獨克宗城里的阿若康巴·南索達莊園。莊園的主人請了泰國Zinc Journey來管理。Zinc在斯里蘭卡有兩間酒店,年底還會在尼泊爾開一家。室內是由昆明設計師李眾完成的。
入睡前,我在朋友圈里盛贊了對這間酒店的第一印象。殷勤的服務,得體的設計,選址也不錯,走幾步就可以到大佛寺。除了餐飲品種太少,只能提供限時服務,我對它的初評甚至超過了悅榕莊。
災難發生在夜里。窗外的裝飾燈帶亮了整晚,我戴上眼罩,如躺在蒸籠般輾轉反側。第二天發現,包覆床墊芯的塑膜竟然沒撕,在地暖作用下將溫床變成了烤箱。第二晚關掉地暖,卻著了涼。
細節即魔鬼。松贊的服務并沒有超越南索達莊園,兩家在我住過的上百間酒店中也算一流。但論細節,無論是入住時就為客人備好的千層底布鞋,還是細心準備的全日免費餐飲,前者都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