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紐交所IPO。開盤價每股68美元,市值1676.20億美元,創造了中國乃至世界互聯網的奇跡。不知道15年前的馬云和其他17人在成立阿里巴巴的時候,有沒有想到過自己會有今天的成就。
13天前,北京時間9月6日凌晨,阿里巴巴向美國證監會(SEC)提交了更新版的招股說明書,經當時的測算,阿里估值在1542億——1698億美元,應該是全球歷史上規模最大的IPO之一,同時也在一定范圍內被認為是全球新經濟發展的標志性事件,阿里巴巴因此得到了全球范圍內極高的關注度。在不久前彭博社發布的最新億萬富豪指數中,馬云榮登中國首富,也讓他再一次成為這層意義上的社會焦點,雖然這并不構成本文關注的重點。
雖然成為媒體焦點對于馬云來說,已經如同家常便飯,但在人們眼中,馬云身上除了很多的光環之外,也籠罩著一層迷霧。在很多人眼里,馬云是一個公眾偶像,把握時機的直覺、超群的演說能力和開創一個時代的事功都讓他光芒閃耀。而在其他人眼中,言辭鋒利,特立獨行的馬云又充滿著爭議。馬云和阿里巴巴的成就已經無須贅述,本文,謹以愿景、功業、靈性、道德、成長性五個方面,力圖拂去馬云身上的迷霧,定論馬云。雖然,這是不可能的。
馬云的愿景級別
和諧,這是馬云今天所表達的愿景。
愿景,是一個看著很虛的詞,指向一個終極目標。但愿景的本質上的關聯是價值觀,或者說是一個人、一個群體、一種文化的價值訴求,哲學訴求。與西方文化最大化的價值訴求不同,中國文化的價值訴求是“致中和”,也就是和諧。據觀察,馬云今天的愿景也是如此:和諧。
人活在世,無外乎三種關系,人與自我,人與人,人與物。西方文化的價值觀基本上是最大化,即財富、權利的最大化,或權力意志的最大化。與自我,是欲望的盡情抒發,是張揚;與人,是自我意志的最大化施加,而不管對方是不是愿意接受;與物,是對物質的最大化控制,對自然的最大化改造,符合自我的意志,而不管對方能不能接受。而中國文化追求的和諧,同樣體現在人與自我,人與人,人與物三個方面。
自我的和諧,體現在行為和思想不矛盾,對名譽訴求和利益訴求的可駕馭之上。馬云,是一個追求自我和諧的人。在近期給清華畢業生的演講中,馬云提到了自己的擔心:“這30年來,我天天在擔心,但是我只是擔心自己不夠努力,我擔心自己沒看清楚災難,我擔心自己沒把握好機遇”。而對于自己和阿里巴巴,馬云則分享了阿里巴巴這么多年的成功經驗:“什么是戰略,就是做未來最重要的事情,堅持理想,堅持正能量,堅持樂觀,堅持腳踏實地。”這或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今天的馬云也存在著很多的擔心和矛盾,卻也堅持著內心理想的指引,尋求自我的和諧,并希望傳播積極向上的樂觀,傳播正能量。就像他在演講中所說:“30年后不忘初心,依舊是這樣的笑臉,這才是成功。”
與人的和諧,體現在人盡其才,不侵蝕他人利益而達到共贏的融洽關系之上。馬云,是一個追求與人和諧的人。對內,阿里巴巴遵照太極的宗旨管理,努力打造一種企業文化和制度平衡,激勵和規范平衡的管理結構;對外,阿里巴巴運用“定、隨、舍”的方式運作,應時而動,順勢而行。而實際上,阿里巴巴所做的事情也充滿著圓融的理念。無論是最初的阿里巴巴平臺力圖解決中小企業的經營渠道,還是剛出現的招財寶力圖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馬云和阿里巴巴所做的都是在幫助其他經營者走向成功,而自己也隨之變大變強;而普通消費者也因為淘寶、天貓、支付寶等平臺業務直接與普通經營者連接到了一起,并獲得巨大的實惠和方便。阿里巴巴的愿景正如馬云所說的DT思想:“以別人為主,強化別人,支持別人,DT思想是只有別人成功的你才會成功”。
與物的和諧,體現在財貨和諧分布,物盡其用,取予平衡的關系之上。馬云是一個追求與物和諧的人。阿里巴巴,淘寶,天貓等等電商平臺不僅連接了消費者和經營者,更直接連接的是每個人與自己想要的貨物。余額寶、招財寶等金融平臺讓人們更好地融通財富。而馬云極力想打造的菜鳥網絡,更是希望通過物流,彌補地區間的商品市場不均衡造成的物品分布不均。讓財貨和諧的分布,是馬云努力的方向,正如馬云所說阿里巴巴的使命,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雖然有人說,這還算不上是靠近終極的使命。
盡管如此,馬云的愿景還是在一般人看來遙不可及的,但馬云和阿里巴巴正走在朝著愿景前進的路上。如何做到對自己喜怒哀樂發而皆中節,平息集團內部利益的紛爭,處理好平臺與客戶和用戶的關系,不在原則層面與政策對抗而實現財貨的融通,這是馬云和阿里巴巴在前進路上需要思考的問題。一步步做到了進退適宜,馬云和阿里巴巴就一步步接近了自己的愿景。
馬云的功業級別
馬云成就時代,時代成就馬云,這是馬云的功業。
功業,意指一個人或一個群體的榮譽和成就。中國文化給予一個人的最高評價,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馬云和阿里巴巴集團將中國帶入了網商時代(至少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將互聯網購物普及到中國每個城市,創造了數百萬的就業機會,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融通了人們的財貨……馬云可稱得上立功。但僅說馬云成就了一個時代,是片面的,實際上,也是時代成就了馬云。
20年前,沒有雄厚資金和渠道支持,靠實業打拼的中小企業正在苦苦的掙扎中抱團求生。而馬云也經歷過創業的糾結,也正是因為這些糾結,讓馬云有著極強的危機意識。直到今天,馬云所走的路,并不是一條直指成功的路,而是一條不斷避免失敗的路,而這,也將他托舉到了今天的位置。
20年前,互聯網接入中國,那時的互聯網在大家眼里還只是一個工具,大家都沒有從中找到方法和思想,更別說境界。或許是95年的美國之行讓馬云開了眼界,亦或是名師指點讓馬云意識到了互聯網大潮將來臨。回國后,馬云充分利用起了互聯網這個工具,開始做網上黃頁,開發網站,賺錢。但工具僅僅是工具,沒有技術基礎的馬云也意識到自己沒準有一天會被把這個工具運用得更好的人趕超。危機意識讓馬云開始從中尋找讓自己不被淘汰的辦法。
99年,馬云挖掘出了互聯網中蘊含的平臺免費+增值服務收費的方法,意識到互聯網作為連接工具的優勢,開發出阿里巴巴網站,開始發展企業與企業間電子商務。當時,中國正準備加入WTO,大批的中小企業正尋求進入廣闊市場的突破口。國內B2B模式的成功和融資的到手讓馬云開始全力拓展國際市場,幫助大批中小企業找到了通往國際市場的入口,而阿里巴巴也躋身全球領先的小企業電子商務平臺,并因為平臺盈利模式得到了豐厚的回報。但這背后也依然存在著危機,互聯網平臺式的方法正在被門戶網站使用,阿里巴巴隨時可能被另一個更具影響力的平臺所取代,馬云開始再次尋求能在洪流中不被沖垮的辦法。
馬云也有了新的收獲,互聯網不僅僅是方法,工具,還有思想——互聯網生態圈思想。在這種整體觀的思想指引下,馬云和阿里巴巴在03年開始,先后創辦了淘寶網、阿里旺旺、支付寶、阿里媽媽等等品牌,從對用戶、通信、支付方式、宣傳等多方面入手,打造了一個圍繞阿里巴巴的生態圈。馬云和阿里巴巴集團在創造了數百萬就業機會的同時,也塑造了眾多網店創業致富神話。無數中小企業從中解決了自己的銷售渠道問題,也找到了自己的市場位置。網絡購物已經融入了生活,而“淘寶”在很長一段時間成為了人們口中“網絡購物”的代名詞。但是規模和生態圈也并非牢不可破,互聯網思想不斷在蔓延,積累了巨量用戶,有入口優勢的互聯網巨頭們依然能重建類似阿里巴巴的生態,并依靠巨量的用戶來沖散阿里的先發優勢。馬云的擔心還在繼續。
互聯網已經延伸到每個行業,每個角落,所有企業家都在學習用互聯網思想武裝自己。當連賣煎餅果子的都宣傳自己有互聯網思維并用互聯網思維經營時,馬云意識到要把互聯網運用到天下無敵,還需要境界。互聯網精神正是一種境界,指向的是全世界人共同追求的平等,開放,分享,協作;給予支撐的是所有人的尊重,包容,博愛,誠信。馬云悟到了這一層。到今天,余額寶,淘寶眾籌平臺,招財寶等一次次刷新人們觀念的業務模式無不體現了互聯網的精神。這些業務融通了人們的財富,在讓人們享受到了豐厚回報的同時,也讓無數尋求融資的企業得到了搏擊商海的資本。互聯網精神境界下的阿里巴巴已經成為一張多方固定的大網,難以沖破。馬云和阿里巴巴,通過成就他人,成就了自己。
馬云和阿里巴巴的成就毋庸置疑。但如果沒有馬云,也相信會有牛云、羊云的出現并達到今天馬云的高度。因為,馬云所走的路,并不是一條堅持直指成功的路,而是一條不斷在這個迅速變換的時代中避免失敗的路。可是,歷史沒有如果,時勢造英雄也是不爭的事實。馬云和阿里巴巴今天的成就也給出了一個經驗:不被擊垮,一直存在就是成功。
今后能否巧妙且有分寸地運用自己和阿里巴巴的影響力,在文化、教育、環境、科研、醫療、公益等等領域塑造一個更好的中國,豐富人們的精神,還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馬云所能達到的功業高度。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風在吹,大數據時代的風在吹,云時代的風在吹,馬云能飛多高,還取決于他自己能否在大風之中不被吹倒。
馬云的靈性級別
還只是精明的商人,這是馬云的靈性級別。
一個人的靈性決定了他與其他人心靈相通的程度。一個靈性更高的人,會讓我們覺得與之接觸更舒服,因為他在靈性層面與我們產生了共鳴。馬云的悟性很高,無論是對互聯網在境界、思想、方法、工具層面的領悟,還是從阿里巴巴這一路引領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到今天龐大的阿里生態圈,馬云都展現出了極高的悟性。但是馬云的靈性不足,或者說,比起偉人般的楷模,馬云還僅僅是個商人。
偉人只是一個合格的偉大的公民。人不只是世俗的功業,還有精神層面的提高。一個偉大的公民帶動的一個群體締造的帝國促進了整個世界的運轉效率只是小的一個方面;更大的原因,是對這個世界投入的關愛和對人們精神世界的影響。
阿里巴巴的帝國建立得很大,貢獻了大量的稅款,也創造了無數的就業機會,解決了無數中小企業的渠道和融資……這是事實,但馬云還缺少對人們精神層面的提高的說服度。在馬云口中最重要的環境、醫療、教育、文化領域,他所做的貢獻還不夠引起人們的注意。而馬云宣傳的正能量和精神導師形象與他所表現的在商言商的逐利形象還有很大的反差。在人們眼里,馬云只是成功構建了帝國的統帥,還不完全是精神領袖。或許,也和馬云所處的年齡和階段有關。但至少,馬云現在還不是。
藝術家貢獻的不只是現實的成就,也是對人心靈的觸動和感染。喬布斯是藝術家。蘋果改變了世界,但改變的方式也許并不全是好的。喬布斯的iPhone充滿美感,卻定位高端市場引起了人們的攀比欲和那閃光的不可降解的材質可能的對地球的污染;我們的時間開始都被手機控制,卻減少了面對面的溝通……。但至少,喬布斯和蘋果蘊含的科技與人文的結合觸動了人們的心,對美感的追求讓人們開始關注生活中的美。“藝術即感情。”
馬云現在還不是藝術家。將網商低價質優的產品帶給人們,方便并改善了人們的生活,互聯網金融讓人們更好的理財并得到回報……這些也是事實。但馬云還缺少對人們心靈層面的觸動,人們也無法從阿里巴巴所做的事中獲得如同喬布斯那樣的美感。阿里巴巴對人們的影響更多的是在物質和物欲上,讓人們關注更多的商品,關注性價比,關注購買,關注每天獲得幾毛錢的利息。互聯網精神的“平等、開放、分享、協作”被其他人拿來炒得火熱,而阿里巴巴帶給人的是“商品、廉價、渠道、利息”這些關鍵詞。在人們眼里,阿里巴巴只是個帶給了人們更豐富產品,更方便生活的公司,而不是觸動心靈的藝術符號。或許,和阿里巴巴所處的行業和提供的服務有關。但至少,馬云還不是藝術家。
一個有靈性的人,雖然不一定能讓所有人都舒服,但至少不會讓人討厭,因為他和其他人有精神或者心靈的交流,人性是相通的。而馬云身上充滿了爭議,因為他不是用靈性的方式做事,自然無法獲得精神或者說心靈的認同,帶來的只有共同利益方的追捧,和利益沖突方的抵觸。
作為一個成功學的代表之一,馬云身上處處透露著勵志。無論是出身還是外貌,馬云都算不上出眾,但他依然憑借自身的努力和把握機會的能力做到了今天的中國首富之一。危機意識、風險處理能力讓他在互聯網時代的大風中被抬得很高。但是到目前為止,馬云離自己和諧、圓融的愿景還有距離。馬云的很多言辭和阿里巴巴的很多作為,往好的方面說是內心安定,方向明確,不在乎旁人的眼光;往壞的方面說是不考慮他人的感受,本質上或很大程度上考慮的還是自己。如果說支付寶事件,淘寶商城暴動太久遠不能說明現在,或許上半年,央行限制第三方快捷支付時的回應就很能說明問題。
在央行叫停第三方支付時,馬云的回應是針鋒相對:“打敗你的不是技術,可能只是一份文件”,聽起來更像是在鬧脾氣。而當時另一巨頭騰訊也受到了影響,但是馬化騰的回應是:“我們感覺監管機構大方向是支持金融創新,但是對實際創新、新生支付方式,監管當局的確需要進一步了解實際運作。這對互聯網公司也是一個正面的過程。我們樂意和監管機構詳盡溝通,希望最后能實現”。兩馬誰的話更讓聽話的人舒服,一看便知。
但同樣,馬云默默耕耘的慈善事業我們不一定都能看見,現在也并不代表未來。對于有極強悟性的馬云來說,靈性的提升也許并不困難,或者他明白這一點但是就是沒有時間做也說不定。只是現在,馬云和阿里的所作所為展現出的在一定程度上還是一個精明的商人形象。未來的時間還很長,今后的馬云和阿里巴巴在撼動很多東西的同時,或許也能打動人心。
馬云的道德
大勢所趨,順勢而為,這是馬云的道德。
道德評判,一直是一件困難的事。之所以不用善惡來評定,是因為善惡通常跟當事人和旁觀者的立場和所站高度有關。一個普通的當事人會更多考慮絕對的善惡,即通過一個人此刻所做的事情來進行通常的善惡標準判定;而一個旁觀者,或者身居高位,縱觀全局的當事人,更多會考慮相對善惡,即所做的事將造成什么樣的后果,對全局有什么影響;絕大多數人因為自己所處的立場在這兩者之間游離。而如果一個把握時代脈絡,統領全局的人,是需要跳出善惡觀的,他們需要考慮的是所做事情的時代意義和未來意義,做一件事符不符合這個大集體,一個社會,甚至是一個國家的前進趨勢。馬云,在第三個層次上。(當然在這之上,頓悟了的人,是無善無惡,沒有善惡觀,甚至沒有道德概念的,這不在我們討論的范疇,而這也應該也是馬云在努力超越自己,想達到,卻還沒達到的層次。)
很多人眼里,馬云是個唯利是圖的惡人。代表性的兩件事之一,是3年前支付寶的剝離。在大部分人看來,馬云在忽視其他股東利益的情況下,利用VIE留下的空子直接將支付寶從阿里巴巴集團剝離,是馬云為了獨占利益的表現。但如果我們全局來看這件事,在支付寶必須要在中國順利通過監管部門取得牌照才能繼續進行的情況下,只有兩種選擇,要么將支付寶剝離,而這必定會損害到股東利益;要么采用另一種方式,使用一個空殼內資公司控制支付寶,而這個空殼公司由股東們協議控制,顯然這種做法違法。事實上,之后媒體也披露出來,后一種做法曾經由雅虎和軟銀提出過,被馬云以不合法為由拒絕。
而如今的支付寶,已經可以形成互聯網上的金融閉環,結合阿里巴巴帝國和業務大網的支撐,實際上已經實現了一套可以自內運轉的互聯網誠信金融體系。對這個體系的控制,是維持這個體系穩健運行的關鍵所在。如果在有外資控股的情況下,利用財務重組或者其他方式對支付寶公司產生震蕩,一場互聯網的金融危機將會讓中國這十年辛辛苦苦建立的互聯網金融成就付諸東流。監管部門的擔心是必要的,而互聯網金融是大勢所趨,馬云所做的或許僅僅是用看似強硬的手段,做了一件必須要做的事。
上市過程中的阿里巴巴也再次面臨了VIE的質疑,雖然在美上市的中國互聯網企業大都采用這種模式,但是鑒于有支付寶的前科,外資們對阿里巴巴格外地擔心。但是,相信如果阿里帝國真到了實現另一個大閉環,需要絕對安全的控制權的情況下,馬云會再一次這么干。而這與善惡和牟利無關。
再說另一件有代表性的事,2011年淘寶商城暴動。在很多人看來,造成此次暴動的原因是因為淘寶設立新規提高服務費和保證金,對小商家的盤剝壓榨,讓小商家無法承受,而馬云和阿里巴巴也被塑造成一幅唯利是圖,踩著客戶往上爬的嘴臉。但是,事實上,當時的消費者的網購習慣已從純粹的價格驅動,轉為為性價比驅動。京東等商城的正品服務形象已經成型,而部分淘寶賣家們互刷成交記錄,用劣制品充數已然將淘寶做成了低端品市場。在物流配送服務方面,淘寶又落后于京東、凡客。在電子產品等品類,淘寶已不具有優勢。可以說,淘寶商城到了最危險的時候。而要提升自身平臺上的產品與服務質量,首先就必須重塑商城的形象,提升門檻,并加大處罰力度,這勢必會阻擋住很多弱小的賣家。
而如果當時讓淘寶商城的賣家放任自流,在用戶心中形象被一再拉低,用戶大量流失,對于僅有先發優勢的淘寶就是死路一條,而阿里巴巴因此建立的互聯網金融用戶基礎將大打折扣,也就沒有阿里巴巴的今天。而事實證明,在提高門檻的兩個多月后,淘寶商城改名天貓,再次用特色和更好的服務重新站穩了腳跟。而用戶數的積累,使得互聯網金融服務在推出后,徹底刷新了人們的觀念。在流量就是王道,每個人都強調閉環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家或許更能理解當初阿里巴巴的做法的重要性。
在人們看來,阿里犧牲合作伙伴和客戶的利益,保住自己集團的成長,是自私。但對于馬云和阿里巴巴來說,或許不是考慮是否自私,是否賺得多與賺得少的問題,而是一個大的商業帝國生死存亡的問題,更是這個社會,這個時代的發展走向問題。
但是,同樣還是在手法上。馬云也需要重視作為一個企業家和公眾人物的社會責任和社會影響,考慮人們的感受,就像為了修高速公路實現現代化也不能使用暴力拆遷一樣,在做法上就必須采用大家能理解的方式,或者尋求大家的理解,只有這樣,才會得到正面的評價。而口碑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也是另一條王道,雖然一個真正的牛人是不會為口碑意識而左右的。
馬云的成長性
成佛成魔一念間,這是馬云的成長性。
成長性,取決于一個人設立的目標和他現在所處的位置。馬云離自己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距離,這就意味著,馬云還依然在讓自己不斷成長。但是站得越高,也可能摔得越重,對于馬云來說更是如此。
對于自己,馬云練太極,修身養性,但世事繁雜,能讓心真正定下來還需要大功夫。如果繼續高調張狂下去,馬云極有可能因此而偏執,甚至提前耗盡內功。而如果馬云能保任,開始控制自己的言行,尤其是心態,不再鋒利張揚,也將更符合太極的精神和形象。
對于公司內部,如何平息集團內部利益的紛爭,保證內部的干凈,保持與外資力量的平衡,并讓所有人朝一個方向努力,是阿里巴巴未來繼續前進的基礎。處理不好,阿里巴巴極有可能因為內部腐敗而分崩離析;而處理得當,阿里巴巴便有了長期、可持續、世界級的雄厚基礎。
業務層面,更好地處理平臺與客戶和用戶的關系,不在原則層面與政策對抗而實現財貨的融通,運用好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提供更好的服務,是阿里巴巴拓展至全球的關鍵。阿里巴巴的先發優勢只在中國,如果沒有更扎實的技術做支撐、提供更個性化的服務,在國外認可度低,阿里巴巴在國外依然會表現平平。而一旦把握好了新時代的脈絡,阿里巴巴可在世界范圍內重現在中國的影響力。
而馬云能否運用自己的和阿里巴巴的影響力,通過更能觸動人們精神和心靈的方式做事,在文化、教育、環境、醫療等等領域塑造一個更好的起點,豐富人們的精神,決定了今后馬云所能達到地位。如果不改變自己的想法和作風,馬云依然會繼續充滿爭議下去,并會有更多的質疑。而一旦為自己正名,馬云將真正成為網商時代的豐碑。
馬云悟性很高,處事果斷,善于抓住機遇,也懂得中國智慧的內圣外王之道。但他離他內心所追求的境界還有距離,同樣反應在事上,也與他所追求的和諧有著差距。阿里巴巴上市,獲得了新的融資平臺后(相信他不僅僅認為是融資平臺),馬云又該怎么玩,能否適應和理解世界舞臺,又能從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和云里面挖掘出怎樣的新的東西,能否在這些東西之外或之上有更大的成就,實現精神上的突破和抱負,我們拭目以待。畢竟,世界不僅是物質的世界,世界更是精神的世界。
后記
回到當下,馬云或阿里有3+1個挑戰:1)平臺上商家銷售物的品牌度誠信度正貨度,不好控制,或以現在的商業模式是無解的,這就是京東等的不服和信心的來源;2)當原來兩家制約性的股東逐漸退出后,在無制約的情況下,各種心態的變化;3)產業生態體系中,可能遇到的基于保護用戶利益的反壟斷或被要求分解公司主體利益相關方;3+1)合伙人制的實際內涵,只有馬云自己知道,這也可能是最大的問題。馬云或阿里在境界上的提升,或將是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