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智慧旅游在面向未來結合市場經濟與網絡經濟方面,正在努力打造網上網下資源配置相結合的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其特點是,在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的同時,發揮網絡配置資源的主導作用,實現信息化驅動工業化發展的新思路。通過產業智慧化,靠網絡經濟提升服務化位勢到世界水平,這條路不僅對四川有價值,對網絡時代中國經濟向服務化方向轉型也有積極啟示意義。
四川智慧旅游平臺探索的意義
四川智慧旅游平臺建設從戰略上看,其亮點在于把握住了現代服務業制高點。
同是發展電子商務,歐洲同中國的條件差不多,但中國在世界范圍異軍突起,而歐洲卻成績平平。最大差別在于,中國有阿里巴巴等一批世界級的平臺,而歐洲卻沒有。可見,平臺對現代服務業發展是個關鍵。
杭州發展電子商務的重點,不是定位于電子商務服務業,而是定位于支撐服務業。同樣,四川智慧旅游發展服務業的重點,也不在于一般的旅游服務業,而是定位于旅游的支撐服務業。一般服務業與支撐服務業的區別,就好比輕工業與重工業的區別。后者是前者的倍增器和放大器。
四川提出建設 “世界旅游目的地”,客觀上要求抓住旅游服務的制高點。四川智慧旅游平臺就是把握這一制高點的關鍵一環。
四川智慧旅游平臺中,4A以上景區正在實現的旅游平臺包括四川旅游運行監管和安全應急管理指揮聯動系統,實現“看得見、連得上、呼得應”。通過政府內部的指揮監控平臺,可以把四川主要景區實時的信息都反饋回來,它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把各個部門,包括公安、交通、氣象。在大數據平臺上,將各地政府旅游景區信息整合起來,可以進行來川游客進行客源分析和流量走勢預測,幫助旅游管理部門作出事前預警、事中引導分流、事后精準營銷。平臺實現了政府公共服務的智慧化。
四川智慧旅游平臺從智慧旅游營銷、智慧旅游管理、智慧旅游服務方面,進行以服務游客為核心的智慧旅游體系構建。將旅游業從吃、住、行、游、娛、購方面,將要素供應環節、銷售環節和服務環節聯接在一起,形成旅游產業鏈,通過為不同的環節提供屏幕,提供鏡頭,提供鍵盤,為游客提供全程服務。
服務平臺建設為服務體系建設注入了新的支撐力量。平臺將技術、公共服務、管理與商業服務整合在一起,既充分發揮了市場在配置資源方面的基礎作用,又有效地發揮了政府提供公共服務和管理的作用。
在信息化時代,發展現代服務業抓什么,怎么抓,四川智慧旅游平臺建設思路,給人們留下重要啟示。
四川智慧旅游實踐的價值解析
四川智慧旅游實踐,正回應了時代主題的轉變。“2020后”型的中國經濟問題意識的焦點,正從制造業轉向服務業,從制造經濟轉向服務經濟。以信息化驅動工業化,講好“服務業的故事”是破題關鍵。在這個大背景再看智慧旅游,它實際上以小見大地講的是一個服務業智慧化的故事,解決的服務業如何才能達到世界水平的問題
首先,抓住為人服務這一中心。
搞四川智慧旅游的人,就是搞信息化的人,作為內行,他們對什么是智慧化的看法見識過人,擺脫了把智慧(包括網絡、大數據、云)當作技術的工具式思維;認識到信息化的問題,就是經濟問題本身,是一個“服務業的故事”。而服務問題的核心,是從以企業為中心,轉向以人為中心。在旅游上,就是“以游客為核心的智慧旅游”。這就抓住了智慧化為什么的要害。
其次,發揮網絡配置資源的主導作用。
在實體經濟中,人們提出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這是完全正確的。但這個道理,在19世紀正確,20世紀也正確。它來自“制造業的故事”。在21世紀,網絡正在成為2.0版的市場,成為配置資源的新機制。如何在新的條件下創新市場機制,考驗著中國人的創造性。
比較市場與網絡兩種資源配置機制的異同。相同在于,都要以人單合一(供給等于需求)為最終尺度;不同在于,市場與網絡,表面上是實體與虛擬的區別,實際是信息不對稱與信息對稱的區別。實體信息不對稱,就只能求一個總量上的供求均衡,一遇差異化、個性化就“半瞎”;而網絡信息對稱,長于實現一對一的精準匹配基礎上的總供求均衡。
如果每一個游客的需求,都有一個供給對等滿足。旅游總供求不就自然均衡了嗎?智慧化的本質就是信息對稱。信息對稱,就是指“給我一雙慧眼,讓我把這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智慧旅游,就是要把游客這一核心,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而不是象信息不對稱那樣“半瞎”。
對旅游來說,均衡最初級的問題就是景點人數不過多,也不過少。有電視臺不理解這個,看到四川景點今年客流少了,帶著攝像機守著抓“問題”。殊不知,去年九寨溝爆棚,超負荷運行。《旅游法》要求不能超過景點最大接待量,因此今年負增長才是正常的。
以市場的方式配置旅游資源的缺陷在于,雖然有《旅游法》規定的景點供求平衡這樣的總目標。但不能具體到一個人、一輛車這個水平,進行實時實地調控匹配供求。旅游不像事先訂機票,全是到了現場,在供求失衡已不可改變的條件下買票。實體調控供求,是車到了景區,才告訴人家進不去,因為爆棚了。僅進行總量調控,結果只能是今年總爆棚,明天總減少,后年再總爆棚這樣大起大落地調整。四川旅游還存在景點間游客嚴重不平衡現象。
智慧旅游就不同了,通過智慧旅游平臺建設,構建了一套一對一配置資源的體系,不光靠價格信息,更主要靠非價格信息。例如,與交通部門對接,根據車牌號看到這個車是哪個公司的。包括聯系人,聯系電話、行程單。每輛車都有一個GPS,旅游部門可以看到這個旅行車這個團今天的運行情況,早上8點多鐘出發的,包括時速多少,沿途是怎么走的。看到一輛車“現在已經過了茂縣”,就知道它是往九寨溝方向去。網絡可以一對一告訴人家,前方景區爆棚,推薦改道去別的景區。將來發展到象訂機票那樣,訂好了座位,才去機場。多一個人,少一個人,都可以精確調控。這就是信息對稱的優勢。
信息化驅動工業化不是一句空話,對服務業升級來說,實質性的不同在于,可以從總供求盲目自發達到均衡,變成精細化供求匹配自覺達到均衡。這從資源配置機制現代化水平這一點,保證了世界旅游目的地級的服務,與普通景點服務的質的不同。
第三,克服制約產業升級的關鍵瓶頸。
從結構升級方面看,傳統服務業往往是低附加值的,而未來服務業要求高附加值。智慧化通過降低差異化成本,有效克服服務業成本病,可以創造出世界水平的服務能力。
過去游客是通過旅行社把這些吃、住、行、游、購、娛要素組合起來賣給游客,它實際上相當于一個裝備車間,但由于游客需求差異性太大,資源整合成本過高。智慧旅游打通要素供應環節、銷售環節和服務環節(包括公共服務環節),讓游客全程、隨時、隨地實現個性化的消費。智慧化為服務個性化提供了驅動力。
著名經濟學家鮑莫爾認為,服務業使用人力比使用機器成本高,但因為服務差異化太大,難以用機器取代人來提高效率,因此勞動生產率低于制造業,這被稱為服務業成本病,是服務業難以現代化的世界性難題。但對四川智慧旅游來說,問題正在解決。因為智慧化本質就是用電腦提高人腦的效能,證偽了服務業不能利用機器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定見。作為世界旅游目的地,智慧化利用的不是一般機器,而是打造高附加值的產業鏈、價值鏈構成的價值網絡,可以說是在先進生產力幫助下實現管理服務的現代化。
四川智慧旅游面對的問題,對全國同樣存在。中國發展制造業有一套,工業化基本完成后,人們需要中國服務的新經驗。四川智慧旅游上路了,而且這一步踩得很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