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見王激揚,很難把他跟印象中對制造業企業家的定義聯系起來,擁有著博士頭銜做產品出身的他,更像是富有激情的領導者,他把工作當作使命,他從容、儒雅、平易近人。在和王激揚交流中,他會不時地點頭、頻頻微笑,待你問完,以極富感染力的形象語言來解答。
2014年對TCL通訊國內來說很關鍵。這一年,王激揚異常繁忙又頗有成效,TCL手機國內9、10月份出貨均達到70萬臺,未來兩個月有機會實現單月過百萬,么么噠等產品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上攪起了巨大聲量。TCL手機以一個低調的黑馬姿態闖進中國手機市場這場搶位游戲中。在這場事關生死的較量中,快成為關鍵,產品更新速度快、推向市場快,量大效率高獲益快,這看似再正確不過的道理,卻往往將整個行業的注意力集中在快和多這樣的表象上,而忽視初衷。而適當地放慢節奏,或許可以更快地達到目標。對于“慢即是快”其中所蘊含的道理,王激揚有著不一樣的深刻感悟。
2012年,TCL通訊確立了重新開辟中國市場的發展戰略,此前一直主管TCL通訊研發和后臺運營等業務,卻沒有任何市場銷售實戰經驗的王激揚向李東生主動請纓,挑起重啟中國市場的重任,現在看來,李東生的選擇和支持帶有很大的冒險意味。經過兩年時間,TCL手機在國內出貨逐月攀升,從市場幾乎難以循跡,到月出貨70萬臺,用王激揚的話來說“現在我已經明顯知道,我們已經站上一個新臺階?!痹诟偁幦绱思ち业氖袌錾?,換來這一結果所要克服的困難和困惑,局外人是很難想象和體會的。
TCL這些年去哪了?
提起TCL手機,不少人會有這樣的疑問,“TCL手機這些年去哪了?”。這個問題王激揚本人也曾無數次在不同場合被問及,甚至在2008年中歐讀書時,還有同學問他“TCL還在做手機?”
TCL手機走過了十五年跌宕起伏的道路。如果你對十多年前翻蓋式手機還留有印象,當時只要選購此類產品,TCL的寶石系列手機就一定會在備選之列,寶石手機因為設計時尚美觀早已成為了那個時代的經典。1999年成立的TCL通訊,是中國最早拿到手機牌照的12家廠商之一,因為敢于投入研發,敢于投入市場,很快脫穎而出,迅速成長為當時一線國際品牌三星、LG眼中的競爭對手,出貨量與LG相當。
王激揚的回憶:“公司99年成立后花了一年多時間,從跟類似現在的主板公司合作,做整機集成開始;2001年,TCL手機開始爆發式增長并逐漸在國內廠商中領先,2001到2004年是TCL手機的高速增長期。2003年,TCL手機以9.31%的市場綜合占有率取得國產手機第一,全球第八的驕人成績。最值得驕傲的是,TCL手機年利潤超過10億,一度為其他所有國產廠商的總和。”
當時國內手機市場一片繁榮,但是危機正在悄悄臨近,并在2005年前后集中爆發。把國內手機廠商推向寒冬最直接原因為關稅和山寨機。
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承諾,從2004年起,中國對進口通信產品實施零關稅,這其中就包括手機品類。受惠于此的國際品牌改變以往只盤旋在高端市場的競爭策略,借助強大的產品技術能力和品牌影響力,以及規模效率的優勢,大力向低端市場切入,國產手機成本的優勢不再,集體陷入困局。
“WTO的加入是一個很大的節點,在2003到2004年的時候,與國外產品相比國產手機占中國手機市場的半壁江山甚至更多,2004年開始國外品牌手機享受零關稅,得以卷土重來?!背酥猓跫P還提到了另一個原因——“經過這么多年與中國品牌的競爭,國際品牌逐漸摸清了國內的渠道模式,學會了渠道的下沉,利用有能力的國包商充分幫助他們打通渠道,實現大規模鋪貨?!?/p>
此外,國內手機廠商還要面臨山寨手機的沖擊。2005年前后,由于市場準入門檻很低,山寨產品以低廉的價格、全能的姿態、超前的速度大肆盛行,監管未能跟上市場發展,競爭環境被極大破壞。
雙重夾擊下,很多國內手機廠商一蹶不振。如此境況下,TCL通訊自然也無法獨善其身。此時的TCL通訊除了要面對國內窘境外,還有另外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完成對阿爾卡特手機部分的并購整合。同時應對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難以兼顧。
著名作家吉姆·柯林斯曾經在總結大量優秀公司成長為卓越公司的事例后總結到,“實現跨越的公司不僅僅關注做哪些事才能成為卓越公司,它們同樣也關注哪些事不該做,哪些事應該停止做?!泵鎸呻y,TCL通訊最終做出決定,暫時將主要精力集中在海外市場。
跨國并購的現實意義
并購阿爾卡特手機業務并非是TCL通訊應對當時國內困局的臨時之舉。事實上,在02、03年隨著在國內良好局面的開創,TCL通訊就開始組建海外銷售隊伍,開拓海外市場。2003年TCL集團啟動建立跨國企業的“龍虎計劃”,目標成為世界級企業,建立全球化的品牌形象,未來3-5年內在已經取得國內競爭優勢的兩大領域——多媒體終端顯示和移動信息終端領域,建立起可以與世界級公司同場競技的國際競爭力。2004年初,TCL收購法國湯姆遜彩電業務后,國內如日中天的TCL手機,也正需要擴大海外業務,恰遇法國老牌電信企業阿爾卡特欲出售經營不善的手機業務。阿爾卡特當時被看作是又一個送上門來的獵物。經過三個月談判,2004年4月TCL與阿爾卡特簽約組建合資公司TA,各自占股55%和45%;2005年中,TCL通訊以4.8%的股權置換阿爾卡特持有TA公司45%的股權,吸并TA,TCL通訊實現全資控股TCL移動和TA兩家公司,經營TCL和ALCATE兩個品牌手機及配件。
TCL通訊并購阿爾卡特并沒有預想的那么順利。兩個擁有不同文化的公司實現整合,本身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再加上當時TCL集團另外的跨國并購也未能達到預期,這讓整個集團的業務承受巨大壓力。但是這次針對阿爾卡特的并購卻給TCL通訊帶來了脫胎換骨式的改變。在TCL通訊并購阿爾卡特走過10年之際,再次問及此次跨國并購的意義,王激揚坦言如果沒有這個并購,TCL通訊很可能同其它眾多國內早期品牌一樣,現在可能已經歸于沉寂。因為在當時國內手機市場的重重不利局面下,本土品牌很難獲得市場機會。
事實上,并購不只為TCL通訊帶來擺脫當初國內市場亂局的機會,更多的為企業的整體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創造了機會。
在市場方面,作為一家成立于1898年的通訊設備供應商,法國阿爾卡特面向全球120個國家和地區推出產品和服務,中國企業最難進入的歐洲和美洲為其主要陣地,TCL通訊藉此打開了全球市場的大門。TCL通訊可以將市場推進到歐洲、中東、非洲、南美等之前根本無法覆蓋到的地區,國際主流的運營商都成為了TCL通訊的客戶,實現了業務全球化。
不同于國內其他手機企業,在收購阿爾卡特后,TCL通訊仍然保留了其完整的海外銷售體系和地區力量,迅速實現本土化。“TCL通訊不需要外派大量員工,而銷售團隊的本地化也使TCL通訊可以牢牢抓住市場的動向?!?/p>
談到并購帶來的技術以及專利方面的受益,王激揚最有發言權。“當時國內的手機廠商技術力量相對國外品牌還有不小差距,至少在五年以上,海外市場,準入門檻非常高,對產品的質量、定制化要求很多,不同運營商有著不同的要求,這需要多年的技術沉淀和品質控制才能做到。”另一方面,阿爾卡特為TCL通訊帶來了豐富的2G、2.5G、3G、4G等領域的專利也為TCL通訊的海外擴張獲得了通行證。
談到當初技術整合的過程,王激揚回憶說:“那時我負責研發,為了技術轉移,我經常往返法國,在經過了一年半后,團隊、技術才全部轉移到中國來?!闭劦郊夹g轉移的順利實施,王激揚也表示有一些幸運,因為在TCL通訊并購阿爾卡特之前,阿爾卡特已經在將一部分技術力量轉移到中國上海,形成了一定的技術基礎。
王激揚坦言,從阿爾卡特身上還學到了真正做強企業的方法——流程管理。正是這種科學的管理體系對TCL通訊日后的做強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我們內部的開發流程叫PIM(Product Implantation Menu)實現手冊,非常嚴謹,從產品前期的調研,到上市退市,整個從產品的開發、市場的銷售,全部都非常詳細,這些是中國企業最欠缺的。”正是這種嚴格、成體系的流程化管理,也客觀上讓TCL通訊擁有了國內當前最前沿的手機工廠。而阿爾卡特嚴苛的品質管控體系也讓TCL通訊受益匪淺,獲得運營商的廣泛認可。
王激揚感慨,“TCL通訊用兩年時間完成并購整合,用五年時間修煉內功,2009年我們真正開始收獲,智能手機市場我們起步也比較慢,特別在中國市場,但是我們卻越來越穩,沒有意外2014年將是我們并購阿爾卡特之后,還將迎來更大成績,不論銷量、營收還是利潤?!?/p>
雖然這還不是國際化的全部,但切實邁出每一步才能走向全部。慢即是快,TCL通訊的國際化進程走了十年,讓人越來越信心滿滿。
回歸國內,是為了一個更大的目標嗎?
一方面是出擊國際市場的頗多斬獲,另一方面則是本土市場的缺失,且本土是一個人口占全球接近20%的巨大市場,這對于一個已經成功實現國際化運作的企業來說,放棄如此規模的市場無論如何都是一件讓人困惑的事。
2012年,TCL通訊CEO郭愛平在1.2億臺全球生產基地投產儀式上,提出手機銷量在三年內全球前五,五年內全球前三的目標。而此時的TCL通訊在全球手機品牌排名第7的位置上已經整整兩年。郭愛平表示,排名不是TCL通訊回歸國內的出發點,根本還在于應對行業全球化的競爭,在一個品牌不斷走向集中的行業,參與國內這個巨大市場的征戰是必須要做的事。
盡管TCL通訊是有備而來,主動承擔指揮此役的王激揚也早有思想準備,但當真正投身國內市場拼爭之初,還是讓他感到了種種不適。王激揚對此的總結是:
中國市場和國外市場非常不一樣。首先體現在銷售渠道方面。海外市場一般不需要手機廠商去做地面渠道,運營商的規劃性強,比如TCL通訊在與美國運營商的合作中,現在已經按照規劃開始做明年下半年左右的事情了,包括在歐洲市場都是這種節奏;而手機廠商把機器賣給運營商,賣給大的連鎖,后面的分貨、出貨事情都由合作方來完成;國內的運營商步伐很快,更加進取,要跟上這種步伐,就要適應市場的高速發展。除了運營商外,電商也不同。電商最早在美國興起并一度領先,但是現在電商在中國興起后,蓬勃發展并領先全球,我們還需要進一步摸索這條道路。國內手機市場還有很大一部分社會化渠道,TCL手機早年也曾是社會渠道王者,但是原來的思路并不能完全適應現在的發展狀態。
認識到市場競爭的差異,就要開出不同的藥方?!拔覀冮_始要做完全匹配中國市場的銷售,要把渠道重建,渠道首先要有針對三大運營商的運營商渠道,然后是符合互聯網思維的電商渠道,以及大連鎖等社會化渠道。我們就是這樣一步步建起來的。 ”
其次是自身隊伍建設。由于海外的運營商模式,TCL通訊在管理歐洲、中東、拉丁美洲等地的業務并不需要太多的人,但是國內手機廠商動輒上千人。“為什么要重建隊伍?因為我接手時的中國區團隊,是一個長期沒能打勝仗,甚至是沒打過仗的隊伍。這樣的一支隊伍,既沒有必勝的信念,也沒有戰斗的激情。從2013年到現在,我花了兩年的時間,通過各種渠道招攬人才,重新組建國內市場的銷售隊伍。在完成隊伍的建設之后,我才敢說,中國區的業務可以開始起步了?!睂Υ送跫P很自信。
最后重要的是——推出消費者認同的極致產品?!皣鴥戎悄苁謾C行業競爭非常激烈,軟硬件更新演進速度特別快,遠超歐美等發達國家。這就需要特別針對中國市場的產品,產品上市節奏、整體成本、供應鏈響應都要符合市場發展?!绷硪环矫妫白龀龅漠a品是不是真的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怎樣與消費者、用戶溝通,與他們一同改進提升產品體驗?怎樣把產品工藝、體驗、品質做到極致”這些新問題都在考驗TCL 通訊,但是一步步在提升和改善。
認識市場和競爭對手——組建完整的團隊——推出滿足消費者的極致產品,整個過程用了近兩年時間。王激揚認為,“抓住問題的核心和適應外圍環境并不難。慢是認清市場格局,慢是建一支過硬的隊伍,慢是做出極致的產品;慢是服務好客戶,慢是與消費者成為朋友。 TCL通訊具備這個基因,海外市場如此,中國市場也在朝著這個方向去走?!?/p>
每一個物質目標的背后,都有一個偉大的精神目標。
真正一點一點的進步,
結果就會一步一步展現出來
雖然現在TCL通訊在國內的布局已經逐漸成形,但在談到在國內品牌重建初期的艱難時,王激揚坦言當時壓力的確很大,對于壓力來自什么地方,王激揚這樣解釋:“我是工科生,做工程我知道,整個系統的大致函數是什么,如果變化一個輸入,將會產生一個變化的輸出。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發了很多力,但產出這塊卻見不到變化,有時候就會懷疑我們做的這些舉措是對還是不對,感覺這個體系像個黑洞一樣,感覺沒有入門,那種感覺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p>
“去年到11月份過后就好多了,就是意識到急不來,要一步一步的來,內部也在講‘慢就是快’,要真正一點一點的進步,不要走那種回頭路,把這個體系搭好了之后,結果就會一步一步展現出來。”
其實從“慢就是快”的提出到心結的徹底打開,王激揚內心真正的扭轉也花費了很長時間,這是一個學習過程,自身和整個團隊都急不來。在2013年春節時,TCL通訊打響了回歸國內市場的第一仗后,TCL通訊就總結得失,開始成體系、一步步的推進后續的跟進。“去年6月8日各個部門都回來總部,我在開會時就已經在和大家說‘慢就是快’了,但是為何我在講‘慢就是快’之后,還是壓力很大?我覺得我當時從思維角度來說已經轉過來了,但是其實還沒有真正徹底說服自己,因為心里還是想快一點?!彼M一步解釋說:“讓我有幻想的原因,還是對事物的不了解,當你非常了解這個事情之后,你就不會心存幻想,你就會更踏實一點。那時候,確實看不到輸出,我們就不停地去了解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對隊伍的整體認識,對中國市場的認識一點點的清晰起來,這時心里就真正放下來了?!?/p>
“我們已經對國內手機市場有了充分認識,也逐步站穩腳跟,接下來還有很長一段路需要走,但是我們相信在集團和公司的支持下,能夠越走越好。TCL手機也會在TCL‘雙+’戰略——‘智能+互聯網’、‘產品+服務’的引導下做出更多的貢獻。今年以來,云服務的構建、鐵粉團社區等一系列措施逐步執行。作為粉絲經營的后來者,TCL鐵粉俱樂部已經迅速壯大,擁有數萬人規模?!蓖跫P驕傲的說。
“慢就是快”是一種胸有成竹和怡然自得,更是一種洞穿事物本質的魄力和智慧。
這讓我們想起了一位偉大的先知,《明朝那些事兒》中作者最推崇的No.1人物王陽明,陽明在解釋孟子的“無忘無住”時,說了一句“不間斷,不預速求效”,使人無往而不勝。當然,背后是一種絕對精神和對精神的認知。
抓住問題的本質,不懈努力,真正一點一點的進步,偉大的結果就會被一步一步地孕育出來,這是全世界每一個偉大企業的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