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日經指數大漲56.7%,主要驅動力是在該國投資者拋售的同時,外國投資者欣然吸納了價值約14萬億日元的日本股票。然而,同期日元卻暴跌21.3%,創下近34年來的最大跌幅?;蛟S有人會覺得奇怪:為何外國投資者大量買入日本股票,日元卻并未升值?照理應該有大量買入日元的需求才對。
大部分其他國家的股票和本幣都同時走強或走軟,其中道理非常簡單:如果預計本國經濟將回升,外國投資者就會買入該國貨幣,并用于買入本地股票。然而在日本,上述奇怪的逆向關系卻已存在多年。
我認為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第一,如果日元走軟,即便以美元計價的出口金額不變,以日元計價的出口價值也會增加。對于將工廠移至海外,且利潤來自海外的日本企業來說,情況也是如此。其海外辦事處的營收被歸入總部合并賬目,在日元下跌的情況下,匯兌收益的價值也將升高。因此,重要的是日本是否具有國際競爭力或先進的技術。
第二,由于外國投資者通過賣出遠期日元來對沖貨幣敞口,或是借入日元資金來購買日本股票,所以他們買入股票不太可能引發日元買盤,也就不會影響外匯市場。
最近,投資者開始覺得這種奇怪的關系不再成立。但我堅信上述關系仍然存在,原因在于其背后的推動因素并未發生變化。首先,由于日本產品的質量或日本的全球競爭力并沒改變,日元疲軟應會推高股價。即便出口增長像現在這樣疲弱,情況依然如此。
其次,由于日本央行實行超寬松貨幣政策,外國投資者能夠以接近于零的低廉成本借入日元資金。因此,除非日元利率大幅升高,否則日元與日股之間的反向關系就不太可能改變。此外,外國投資者有持續的動力進行貨幣對沖,通過賣出日元,他們能夠獲得對沖溢價。
所以,我堅信在日本利率大幅升高或日本的國際競爭力消失之前,這種奇怪的關系仍將繼續存在。投資者在投資日本股票,尤其是那些擁有巨大貨幣敞口的全球性企業或出口導向型企業時,需密切關注日元動向。
與此同時,長期以來日元被視為“避險”貨幣,原因之一在于多年來日本的國外凈資產一直位列世界第一。當日本有巨額融資需求時,日本投資者能夠拋售海外資產,將其轉換成日元,從而增加日元買盤。
最近,日元兌美元匯率跌至多年新低,導致部分市場參與者開始懷疑日元的避險地位。然而,我堅信這一地位不會輕易喪失。
日本的國外凈資產主要由外匯儲備、證券投資及對外直接投資三部分構成。其中外匯儲備所占比重超過三分之一,這主要是日本央行大規模干預日元兌美元所致。證券投資則包括外國債券和股票,對外直接投資包括日本企業在境外設立工廠等。
因此首先,除非日元開始急劇升值,且日本央行出手干預,進行買入美元、賣出日元的操作,否則日本的外匯儲備不太可能縮水。
其次,日本投資者往往會在日元貶值時增持外國債券,尤其是美元債券,而在日元升值時減持外國債券。因此,除非日元急劇升值或貶值,否則證券投資這一塊也不會有太大變化。
最后,日本的對外直接投資規模遠遠超過外國對日本的直接投資。換言之,日本公司已紛紛在海外開設工廠,而外國公司卻暫未在日本進行如此明顯的擴張。
簡言之,日本仍將繼續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國外凈資產,而日元也將繼續被視為避險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