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酸
葉酸是B族維生素的一種,由于最初是在菠菜葉中提取出來的,所以現在習慣把它稱為葉酸。
研究表明,在懷孕前開始每天服用0.4mg的葉酸,可大大降低新生兒神經管畸形發生的概率。因此,葉酸是已經被證實與胎兒神經管畸形有著密切關系的營養素。另外葉酸還可降低兔唇的發生率,并可避免發生先天性心臟病。
葉酸補充的最佳時間是孕前3個月至孕早期3個月,最好能延續到孕期結束。
正常量的葉酸補充對孕媽媽來說是必須的,但如果過量服用反而會產生副作用,如影響鋅的吸收而導致鋅缺乏,使腹中的寶寶發育遲緩、出生時體重偏低。
補充葉酸應從日常飲食中開始,其中綠葉蔬菜和水果中含量較高,除此,每天小劑量補充0.4mg葉酸片,可以彌補食物中葉酸攝入的不足。
DHA
DHA是人體非常重要的不飽和脂肪酸,它是一種維持神經細胞正常成長及運作的主要元素,也是大腦和視網膜的構成成分,對寶寶的智力和視力發育非常重要。
有研究指出,胎兒在子宮內DHA攝取不足將導致成年后的血壓問題。所以,孕媽媽能否給胎兒提供充足的DHA顯得尤為重要。
孕婦可適當多吃核桃、杏仁、花生等堅果類食品,以及深海魚類、魚油等從天然食物中攝入DHA。兩個數字
0.4mg的葉酸用于預防胎兒神經管畸形,這一研究結果得到世界50個國家的認可;而5mg葉酸是用來治療女性貧血的,所以在購買葉酸補充劑時一定要認真看清說明書,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選擇。
補充DHA的前提是在DHA缺乏的情況下,實驗表明缺乏DHA時適量補充才有效。不缺少DHA情況下,補充DHA不僅無效,還有副作用。對于嬰兒,母乳喂養已經能夠為嬰兒提供充足的DHA。
鈣
鈣是人體內重要的礦物質,也是含量最多、需要量最大的礦物質,而在懷孕期間,孕媽媽對鈣質的需求量最大。
懷孕第5個月后,是腹中寶寶骨骼和牙齒發育的快速時期,因此需要從孕媽媽體內吸收大量的鈣質。孕媽媽在懷孕早期可以從日常飲食中補充鈣,如牛奶、豆制品、蝦皮、芝麻等均含鈣較高,其中牛奶和奶制品含鈣特別高,且容易吸收;懷孕5個月后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適量補充鈣劑。
鐵
鐵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也是造血所需的原料。但孕婦因為體內多了胎兒,血液量增加,血漿增加,血液濃度相對降低。缺乏鐵,會出現眩暈、頭痛,因此需要攝取含鐵豐富的食物預防貧血,孕媽每天最少需吸收30mg的鐵。可以經常吃一些動物肝臟、雞蛋、豆腐、櫻桃、紅棗等食物,并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幫助鐵的吸收。
懷孕中期易發生妊娠性貧血
懷孕后雖然血液增加,但紅血球并沒有增加,所以孕婦容易出現貧血,如果不及時治療,分娩時會因陣痛延長分娩時間,子宮不能正常收縮,出血量變多等情況,讓生產過程變得更痛苦。
鈣劑可選擇含有維生素D的復方鈣劑,因為維生素D能促進鈣的吸收,且不需要另外服用維生煮D,避免造成維生煮D攝入過量,還可減輕孕吐反應。
碘
碘是維持人體甲狀腺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元素。懷孕期間,胎寶寶的甲狀腺發育尚未成熟,需要母體供給較多的甲狀腺素,因此孕婦的需碘量高于正常人。
孕婦是碘缺乏病防控的重點人群。孕婦缺碘會增加流產幾率,并影響到胎兒大腦發育,嚴重者可引起胎兒智力低下和發育障礙。
準媽媽在日常食用普通碘鹽的基礎上,每周應至少食用一次海魚等含碘量較高的海產品。
另外,平時烹飪時盡是晚些放鹽。等菜或湯臨起鍋時再放鹽,可以避免長時間爆炒和燉煮導致食鹽中的碘被分解掉而失去補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