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東
1歲 生日星
媽咪手記
記得那次東東發高燒,整個人無精打采地趴在床上,看著她燒得通紅的小臉,我的眼淚忍不住流了出來。東東看到我哭了,吃力地爬到我面前,用小手不停地幫我擦眼淚,還把玩具塞進我的衣服里,摟著我的脖子用小手在我肩膀輕輕地拍著。也許寶寶只是模仿以往我哄她的樣子,但是我寧愿相信這是母子連心,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在牽動著彼此。
清理耳屎
耳朵里好像有臟東西,該不該讓媽媽幫我清理一下呢?
一般情況下,如果寶寶的耳屎不多就不需要處理,它會自行移到外耳道,如果媽媽確實擔心,可以稍微處理一下。
在寶寶臨睡前,在他的耳朵里滴1~2滴耳藥水。滴藥水時,要讓寶寶躺在床上或者把他抱在膝蓋上,然后將他的頭側過來,一只耳朵在上,一只耳朵在下。藥水滴入后,要讓孩子保持這個姿勢2分鐘,使耳屎得到充分的稀釋。
如果寶寶的耳屎較多,可以用3%小蘇打溶液,每2~3小時滴1滴入耳內,一天3~4次,1~2天后耳屎變軟再用小鑷子輕輕將其取出,注意這個過程一定要固定好小兒頭部,勿使其亂動。
另外,平時可以用涂有金霉素眼藥膏的小棉簽,在外耳道卷一下,一則可以幫助殺菌,二則能濕潤外耳道的皮膚,從而使耳屎自然脫落,不會形成大塊。但是,如果寶寶的情況比較復雜,建議媽媽帶寶寶去醫院檢查。
耳屎的作用
耳屎中富含油脂,它可以滋潤耳道皮膚上的細毛,這些細毛能阻擋由外界的塵埃顆粒,還能防止昆蟲等微生物對耳朵的侵害。耳屎還能起到“消聲器”的作用,它減低聲波的沖擊,保護鼓膜,進而保護聽力。由于寶寶的聽力還處于發育階段,所以耳屎的這種保護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另外,耳朵有自我清潔的功能,到了一定的時間會自己流到外耳。所以,媽媽不需要經常給孩子清理耳屎。
媽媽手記
2歲 生日星
楊陽楊
上周,楊陽楊和小伙伴豆豆、小月亮一起玩,豆豆拿了一個小鏟子和小耙子,楊陽楊很想玩他手里的小鏟子,于是就找他要,豆豆很爽快地給他,這時候小月亮也想玩小鏟子,可是楊陽楊合不得,他拉起小月亮的手指向豆豆的方向,示意他去找豆豆要那個小耙子。小月亮沒動,楊陽楊又推了他幾下示意他過去要,當時在場的大人都笑了,一致認為楊陽楊很有心眼兒。
對看干
媽媽說我現在變得好調皮,說什么都不聽,老喜歡跟她對著干,這樣不好嗎?
2歲的孩子已經開始有了自我意識,對周圍的很多事情都充滿了好奇,遇到事情會有自己的主張,不愿意再聽大人的話。其實,這并不是一件壞事。所以,面對孩子與你對著干時,爸爸媽媽千萬不可責怪孩子。
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當孩子和你對著干時,可能是他覺得這件事情這樣做不對,也有可能是被父母忽視,他希望能得到父母的在意和關心。只有明白孩子想什么,才能夠引導孩子,幫助孩子。
陪著孩子做他想做的事情。如果孩子和你對著干的原因是合情合理的,例如他要求如何擺放玩具,那么爸爸媽媽可以放手讓孩子去做,甚至和他一起完成,這能夠讓孩子感到滿足,甚至對他的思維都有所幫助。
冷靜處理。如果孩子的要求太過分,甚至超出了原則問題,這時候爸爸媽媽可以讓他一個人呆著,即使他大哭大鬧也不要理他,等他的情緒冷靜下來,然后再跟他講道理。這時候孩子會更能明白父母的心意。
“不聽話”的孩子更聰明
每個爸爸媽媽都喜歡聽話的孩子,他們乖巧、文靜、可愛,讓人看見了都心生憐愛。而不聽話的孩子則讓家長頭疼,他們搗蛋、喜歡惡作劇。其實,“不聽話”的孩子更聰明。他們的主意多,腦袋靈活,遇到任何事情都喜歡動腦筋,好奇心大,喜歡刨根問底,喜歡探索,這些品質對他們未來的成長有極大的幫助。所以,當爸爸媽媽遇到“不聽話”的孩子時,要耐心去引導,他們可能是未來的科學家。
小天天
3歲 生日星
媽媽手記
快3歲的小天天在自己的“童話故事”里一步一步地快樂成長著。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任何的新鮮事物都充滿好奇,所以媽媽會用不同的方法引導寶貝。記得第一次讓寶貝接觸數學,是比大小,媽媽拿了一大一小兩個蘋果,等寶貝要吃時,媽媽就會順帶說一句“小天天要吃大的蘋果,還是小的蘋果呀?”這樣,在潛移默化中,寶貝就有了數學的概念。
數學啟蒙
我3歲了,現在開始學數學,會不會太早了?
數學,得玩起來: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生活中,可以說家里無處沒有數學。我們應該多和小朋友玩數學游戲,在生活中發現數學,感受數學,這不僅不枯燥,還能開發思維,增進感情。
學數學不能急:每個個體發展有早有晚,對數字、數學理解也不一樣。家長不要過早對孩子做出一個武斷的評判,去否定孩子在數學方面的能力,否則容易給孩子留下陰影,影響日后學習數學。
“背數”不是在學數學:孩子對于數的理解要通過不斷的操作、體驗,“背”絕對不是一個方法,切勿強迫孩子不斷重復寫數、背數,過早的強迫學習可能會讓孩子更畏懼數學。
幼兒的記憶特點
A 記得少、忘得快。但記憶的范圍和保持的時間.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擴大和延長。
B 缺乏目的性。記憶以無意識記為主,只記住形象篤明的對象,引起興趣的事物或引起強烈情緒體驗的事。
C 方法呆板。幼兒不會對事物進行分析,較多地對事物表面進行機械識記。
D 記憶不精確。大多幼兒記憶不完整、容易相互混淆、歪曲事實,還容易受周邊環境影響。
小麥兜
4歲 生日星
媽媽手記
不知不覺中,小麥兜又長大了一歲。在幼兒園學習生活了一年,小麥兜變得更加的獨立、自信、勇敢,樂于與人交往,很好地適應了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專注力提高了,養成了睡前閱讀的習慣;小嘴也變得更甜了,經常主動拉著我說:“媽媽我愛你!”最近還常說,等爸爸媽媽老了,他就結婚生一個小寶寶,我們在家幫他帶寶寶,他賺錢給我們花……哈哈,樂死我們了。
不愿分享
媽媽總是讓我把玩具分給小伙伴玩,可是我不愿意,我這樣做錯了了嗎?
不會分享并不可以用道德上簡單直接的“對”或“錯”來評判孩子,分享意識的建立需要一個過程。
首先,孩子正在建構自我意識,正在邁向獨立。在這個階段,孩子建立“所有權”的概念:我、我的、我的東西。在他們心目中,所有的東西都是“我的”,并沒有意識到別人也有“我的”這種觀點,也不明白為什么要跟別人分享。
其次,他們尚未掌握“借”與“還”這種概念。不知道“借”出去的物品還能完璧歸趙,而是片面地認為一旦離開手,就意味著失去。孩子只有確認什么是“我的”,什么屬于自己之后,才能逐漸意識到什么是他人的,把自己跟其他人的物品分開。
不強迫分享,但要關于引導
分享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所以,爸爸媽媽不要強迫孩子。不要為一個玩具、一塊糖果就給孩子扣上“小氣”“自私”這樣的帽子。要理解、接納孩子,耐心等待孩子成長,讓分享變成一件他心甘情愿的事。比如,當孩子新得到一個玩具時,不要急著讓他分享,而要等他玩夠了,玩滿足了,再試著建議他與別的小朋友交換玩具,告訴他,這樣子,他和小朋友都可以得到兩份快樂,多好呀!相信孩子在家長的逐步引導下,會慢慢體驗到分享的樂趣。
兒子5周歲了,回憶即將過去的一年,孩子的變化還是很大的,從小班變為中班,從口齒不清到可以描述得清清楚楚,從不會穿衣穿鞋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不會吃飯到可以用筷子自己獨立吃飯還會洗碗。孩子的一點一滴的變化,我都牢牢的記在心里。兒子,暑假結束后,你就是大班生,希望你的生活永遠開心快樂!出汗
媽媽說我睡覺老愛出汗,這是缺啥呢?
寶寶正處于生長發育的快速階段,身體的新陳代謝旺盛,在睡眠中出汗是常見的,多半是生理性出汗。而病理性出汗則會在出汗時,還會出現原發病的明顯癥狀。
生理性多汗多見于頭和頸部,常在入睡后半小時內發生,1小時左右就不再出汗了。
·孩子大腦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如果裹得太嚴實,身體過熱,只有通過出汗,以蒸發體內的熱量,來調節正常的體溫。
·有些活潑好動的孩子,白天運動量大,產生的熱量多,機體沒有能力;腎多余的熱量通過出汗散發出去,熱量積聚在寶寶體內。而入睡后,產生的熱量減少,交感神經敏感性減弱,身體便通過出汗散發多余熱量,以維持機體正常體溫。
此外,如果在入睡前喝牛奶、麥乳精或吃巧克力等也會引起出汗。
過大壓力也是導致磨牙的重要原因。白天受到父母或是老師的訓斥,或是睡前過于激動,都會使大腦管理咀嚼肌的部分處于興奮狀態,從而睡著后不斷地做咀嚼動作。因此,我們要給孩子營造一個舒適的家庭環境。另外在睡前,我們要盡量避免孩子過度興奮,不看過于激烈或恐怖的電視節目,或者做過激烈的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