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中法貿易文化往來日益頻繁,中國葡萄酒近些年頻頻在國際比賽中獲獎,逐漸得到更多權威專業人士的肯定,但是由于渠道有限,大部分法國葡萄酒界人士和大眾消費者仍沒有機會了解和接觸到中國國產葡萄酒。一些有識之士通過種種方式和渠道,向法國向世界推介中國葡萄酒,此舉旨在讓更多人了解中國葡萄酒的發展現狀,助力中國葡萄酒走向法國,走向世界市場。通過專業品鑒的形式,將中國葡萄酒推向歐洲市場的前臺,這樣的嘗試讓人驚喜。
2014年4月17日,名為“中國葡萄酒之旅”的葡萄酒品鑒活動在波爾多二大葡萄酒學院舉行。此次活動秉承以中法葡萄酒文化交流為目的,為中國自釀品牌葡萄酒提供了一個國際性的展示舞臺?;顒悠陂g,各方人士以學術品鑒的形式對遠道而來的中國葡萄酒進行了專業系統的評價。主辦方負責人談道:“在這個世界黃金緯度的葡萄酒產區,向享譽世界的葡萄酒王國展示自己的醇香,這是一件多么令人興奮不已的盛舉?!?/p>
據悉,為了更全面地向外界揭開中國葡萄酒的神秘面紗,活動征集了來自全國各地主要葡萄酒生產區域的酒樣,最終確定來自新疆、寧夏、山東、山西四個產區的共十五款酒樣參加?;顒踊I備之初,便得到國內多家媒體的關注和波爾多二大葡萄酒學院的支持?;顒游硕嗝劸茙煛⒕粕碳皬氖缕咸丫平逃某晒θ耸康膮⑴c,其中釀酒師Marc Dworkin先生還帶著在“發現中國:2014中國葡萄酒發展峰會”上全球頂尖水平的三位葡萄酒大師杰西斯·羅賓遜(Jancis Robinson) ,貝爾納·布爾奇(Bernard Burtschy)和伊安·達加塔(Ian D’Agata)聯名推薦的“九頂莊園”亮相。
知難而上
從舉行酒會的設想雛形到活動舉辦歷經近四個月的時間,起初的想法很簡單,但真正開始行動卻遇到了很多困難?!皬幕顒诱骷?、篩選酒樣到活動實施起來的難度與阻力比想象的要復雜。尤其是在酒樣運輸方面,原本還有更多想要參與的酒莊因為運輸問題和調配樣品的失誤,遺憾的錯失了這次難得的參與機會,也使我們的味蕾無緣在此品嘗到更多元化的味道。另一方面還有為了將活動辦好的力求完美的心態,也使我們承受著一些壓力。雖然也曾想過要放棄,但是國內的媒體還有酒莊,以及身邊的朋友們都為我們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和鼓勵。特別感謝寧夏產區,一次性無償為我們帶來七款酒樣。這一舉動無形之中也為我們活動的進程與方向有了更明顯的推動?!睋顒迂撠熑私榻B道。
眾所周知,由于種種原因,中國葡萄酒走出去和得到認可并不容易。負責人告訴我們:“在策劃并實施這次活動的過程中,我們也能特別深刻地感受到,中國葡萄酒發展仍舊面臨著一個非常漫長且曲折的道路。為何存在這種困境,值得我國從事葡萄酒行業的相關人士們深思和研究。但令人欣慰的是,有大批的留學生在為國產葡萄酒的推廣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從勃艮第到德國,再到澳洲……中國葡萄酒之旅進行到波爾多這一站,并不是終點或完結,而是一個新的起點,而且我們有理由相信,還會有更多的學子繼續做下去?!?/p>
桃紅葡萄酒獲贊
戎子酒莊提供的是此次活動唯一一款桃紅葡萄酒,極其適合在這種春暖花開的季節飲用。酒色完美,果香濃郁,充分展現了赤霞珠的香氣特點,覆盆子、草莓……各種紅色漿果的香氣混合,但仍帶有些許生澀。入口非常飽滿,酒體圓潤,可以感到酒中留有剩余的糖,非常討喜,酸度在后期表現明顯,平衡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有些品酒人員認為對于一款桃紅來說,酒體有點過于圓潤了。對于這款酒,大部分的釀酒師表示,這樣一款酒在市面上對于普通的消費者應該是有非常廣闊的市場,尤其是對于女性消費人群。
給中國葡萄酒的建議
每款酒樣品嘗結束后,都會有人踴躍發言,發表自己的評價。活動特邀的Thomas DUCLOS先生,曾擔任白馬酒莊釀酒師,他走遍了中國大部分產區,非常了解中國的風土特色,他發表了一番獨到的見解,提出了一些應該引起中國釀酒師們思考的問題。
1.干旱地區的灌溉控制問題
眾所周知,寧夏產區氣候非常干旱,每年降雨量在200毫米左右,不到波爾多的四分之一。寧夏的土壤以砂質土為主,或帶有一些大顆粒石頭,對水分的保持度非常低,因此,灌溉必不可少。但對于灌溉的控制卻非常重要,特別是對于葡萄這種對水分非常敏感的作物。灌溉的量和時機都需要非常細致的把握。如果灌溉量過多,酒中的酚類物質會有欠缺,單寧結構將會相對簡單,缺乏結構感;而如果灌溉不足,葡萄則有達不到成熟的風險。灌溉時機的選擇則更是一門學問,需要對葡萄生長機理非常了解才能成功掌握,尤其是在非常干旱的地區。葡萄灌溉上的失誤有可能會帶來酒的口中感受和結尾時常會出現的苦味,以及單寧結構的缺失或過度強勁。因此,灌溉問題是一個值得研究并掌握的問題。
2. 橡木桶的使用量問題
在品鑒到其中一些酒時,很多款酒都出現了來自橡木的香氣蓋過了葡萄本身果香的問題。在很多釀酒師眼里,這不得不算是一種遺憾,因為品嘗的好幾款酒都能感受到其強勁的果香潛力,但橡木味像一層厚厚的墻,將果香擋在了另一邊,只留下了一絲縫隙。一款優秀的紅葡萄酒不僅需要有陳釀帶來的橡木及各種香料,烘烤的香氣,更可貴的則是這些香氣和葡萄本身果香的和諧。因此,不同葡萄原料對不同橡木的接受能力相差很大,需要釀酒師對每一塊地產出的葡萄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將橡木的使用量把握到最佳。
在這個問題的把握上,蘭一酒莊非常成功,參加品酒的意大利年輕釀酒師安東尼諾非常欣賞蘭一酒莊的香氣,“橡木沒有毀掉酒的果香,而是讓其變得更加復雜。”
3. 寒冷地區的冬季埋土問題
葡萄埋土在中國北方,尤其是西北部是必不可少的一種操作,因為冬季的溫度經常會低于零下20度,而這種操作會大大減少葡萄的壽命,限制在25至30年,并且還是少數植株能活到這個年齡。因此,這是限制中國葡萄酒質量的一大障礙,畢竟一般年齡在30至45年的葡萄藤才能產出質量優異的葡萄。
4. 葡萄成熟度控制以及采收期確定問題
在品嘗山西戎子的桃紅時,大多數品酒人員都擁有同樣的感受,就是明顯可以感受到酒中剩余的大量殘糖,雖然這使得酒體圓潤,但也使得酒體非常沉重,尤其是對于一款桃紅來說。而在結尾,可以感到大量酸度的釋放。從技術數據來看,酒中留有9 g/L的殘糖,而pH值卻同時低到了3.02。可以推斷,酒中的殘糖用于平衡過高的酸度。如果殘糖不足,酒會因為過酸而失去平衡,因此釀酒師很正確地做出了選擇。但從另一角度考慮,為什么會有這么高的酸度呢?Thomas提出了一種可能性,就是葡萄成熟度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特別是當一片葡萄園的成熟度非常不一致時,部分未成熟的葡萄能將酸度提高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因此,釀酒師只能通過一些技術手段來“制造”平衡。如果葡萄的成熟度能得到更好的控制,也許酒的平衡能夠表現得更加自然。
5. 過早氧化問題
在品鑒會上所品的幾款酒中,有幾款酒出現了與酒的年齡非常不相符的顏色。例如,2012年的九頂酒莊樣酒出現了褐色或棕紅的顏色。與此同時,酒的香氣也出現很多氧化特性,例如李子干的香氣,巧克力的香氣,夾帶著一些青蘋果的香氣。這些香氣本應該出現在年齡更大的酒中,但由于陳釀控制中的種種原因,出現在了非常年輕的酒中。通常這些情況的產生是由于陳釀過程中氧氣的加入量過多而產生,當然問題也有可能是由質量不好的橡木塞所帶來,或酒在運輸過程中經過了惡劣條件。但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問題在陳釀過程中就已產生。因此,陳釀過程中的氧氣給入量應該得到更好的控制。還有一種可能性,年齡過小的葡萄樹產出的葡萄更容易氧化,例如一些用3年的葡萄樹的葡萄釀出的酒非常容易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