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經濟的轉型和升級給糖酒行業的深度洗牌提供了機會;隨著宏觀經濟與酒類食品行業的新形勢,給廣大糖酒食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那么,整個糖酒行業應該如何把握機遇,迎接挑戰?在成都糖酒會期間,酒業內外人士共同探討了“中國酒業的變革與機遇”,在這個冷熱交加的3月里,探討“嚴冬”里的生存和成長之計。眾多專家學者、行業大佬齊聚一堂,重在通過酒業改革的“上層思考”,幫助廣大廠商正確判斷形勢,有力把握機遇,在行業變局階段規避市場風險,提升發展。
“冬天里的N把火”
中國改革研究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 樊 綱
酒類調整改革不僅給市場帶來了沖擊,也帶來了積極發展作用
目前,酒類行業可能面臨挑戰。回想中國經濟二三十年的情況,中國宏觀經濟超過9%是通貨膨脹,真正是兩位數增長,一定是通貨膨脹,又是資產的泡沫。中國的兩位數對中國來講是過熱增長,它不是正常的,政府要宏觀調控。酒類調整的原因不是單一的,講求波動,比起其他行業的波動,酒行業波動也不大,我們要搞市場經濟,有一定的摸索,我們要看到改革不僅給市場帶來一些沖擊,也帶來了一些積極的發展作用,我們自己的市場潛力是很大的,至少在這個市場沒有人說我們是西洋市場。另外,在沒有產業的情況下,取決于你怎么做資產,怎么做得更好,不同的人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講不同的故事,做唯一的建議就是專業化,專業化就是創新,去創造,去提升我們每個行業的競爭力,不是所謂的轉產,而是更加專注更加專業的發展,相信我們這個行業未來也會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宗慶后
薄利多銷才是白酒的正道
今天的酒文化體現了悠久的歷史文化,酒水行業對文化的傳承也有很大的貢獻,酒業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因素。酒業應該有變革,應該回歸到大眾消費。我們以前堅持飲料的發展,從去年開始,我們才開始做多元化的產品。跨界產業必須考慮有沒有需要,有沒有機會,有沒有能力三個方面的因素,我們具備這樣的條件。娃哈哈進軍白酒行業不是自己在單獨做,而是利用了優勢互補——利用了集團的資金優勢和傳統白酒企業的技術優勢,因此產品質量有保證。很多白酒企業為什么發展不起來,就是因為其資金壓力太大了。而娃哈哈拋開去年原材料上漲等因素的影響,擁有著上百億的資金利潤,這就是娃哈哈進軍白酒的強大支撐。白酒行業在變革時期,堅持薄利多銷,利潤也是非常可觀的。目前白酒行業的發展低谷其實也是行業全面轉型的契機。白酒應該把價格真正降下來,讓利給消費者,為老百姓提供出美味、健康、價格適中的產品,這樣才能不斷培育和擴大我們的市場。
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 良
白酒要堅持品牌塑造和文化宣傳方向
每一個企業都有自己的標準,但是標準也是在不斷變化,正如白酒行業的技術標準,也是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消費者的需求提高在變化,所以瀘州老窖在變,這個變是按照我們階段性的堅持,階段性的標準的執行的前提下,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按照整個戰略目標來變革或調整。我要講的不只是瀘州老窖,我們白酒行業堅持做主體,堅持變革,通過改變形成階段性的信任,我們要堅持白酒品牌塑造和文化宣傳的方向不能變。我們需要思考怎么來研究,怎么來變革,怎么適應消費需求,怎么在這個上面去變。我們白酒應該結合中國文化來宣傳,比如我們現在正在打造中國最大的白酒酒莊群落,建立中國白酒酒莊,就是要把酒莊文化和我們消費者的消費多元化、消費者的休閑文化結合起來,我想這也是我們白酒新的一個利潤增長點。面臨新的營銷管理,我們要變的是我們的管理問題,我們的營銷方法,特別是要利用現在的移動互聯網,利用現在的自媒體時代,要引導和適應我們80后和90后文化的消費觀,習慣性的趨勢。我相信白酒充滿希望。
中國酒業協會副秘書長 宋書玉
過去十年白酒企業為消費者做得非常少
白酒是社會生活一個非常重要的消費品,是滿足物質文化交流的產品。不僅僅是酒業,我們很多行業也面臨著變革,關鍵是如何更好地滿足消費階層的需求,怎么傳達它的理念,如何更好地適應消費者的需求,我們談到白酒,白酒好像面臨著挑戰和威脅,壓力更大一些。其實從白酒的角度去分析,我們在這輪深入調整當中就是技術創新和品牌規劃,我們的口味如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包括體制上的東西,包括營銷上如何去變革。這十年,除了我們技術產品更好地滿足消費需求,其實有很大的變革的就是營銷的創意上,這十年是整個白酒產業的進步,基本上這些亮點背后來引導消費,真正抓住這些消費體系。我覺得未來酒業的發展,重中之重是服務的創新。我們產業都應該思考的問題之一就是我們拉大了與消費者的距離,這就需要我們不斷改進。我覺得這個是未來產業,就是白酒業內外人士提出來的非常重要的課題,就是提高服務,提高消費者的體驗。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馬 勇
產能過剩是白酒行業深度調整的內在因素
“禁酒令”只是開啟白酒業調整期的導火索,政策和質量問題只是白酒業陷入寒冬的導火索,真正使白酒陷入嚴冬的是行業的無序競爭和產能嚴重過剩導致白酒業進入深度調整期。2013年,我國白酒銷售收入超過5000億元,是2004年的8倍;利潤為800多億元,是2004年的13倍多,其增長速度令人吃驚。使白酒業產能過剩的三大推手:地方政府、酒企和業外資本。地方政府大力推動各類項目上馬,這是我國整體經濟呈現產能過剩特點的一個重要原因,白酒業同樣如此。全國多家主要酒企在過去幾年也制定了跨越式的產能擴張計劃。茅臺和五糧液均早已制定了集團銷售收入突破1000億元的目標。另外,近年來業外資本介入行業進行重組、并購的案例也不勝枚舉。聯想控股旗下的豐聯集團并購武陵酒業、河北乾隆醉、曲阜孔府家等酒企等等。但是我認為白酒生產量的增加符合中國經濟發展客觀規律。
中國酒類流通協會會長 王新國
了解消費者需求,提供健康價值觀
受三公消費被限制的影響,公關酒業受到挑戰,我們只有變革,找到機遇,給能夠抓住機會的人提供機會。我認為流通環節在關注創新之外,還要看到國家戰略,真正從社會入手,了解消費者的需求,為整個行業提供健康的價值觀。挑戰與機遇并存,我們要不斷改變生活方式,這個浪潮就在我們的認識過程中,我們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推進白酒行業的創新,管理的創新。
寧夏紅枸杞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金山
酒業創新必須迎合新時代的消費觀
今年我們一直在探討酒業的創新,作為一個企業,創新是要以健康為前提的。中國的酒業發生了一些變化,從過去消費者這種爭峰式的消費逐步轉變成自我消費,消費者的需求越來越多樣性,消費者特別是80后、90后這些新生代的消費群體逐漸成為消費主流,整個消費者市場會發生變化;消費變化特征中提出“我的消費我做主,我的消費我喜歡,我的消費我健康,我的消費有品位,我的消費要時尚”的消費理念,倒逼我們每一個企業必須進行產品的創新,營銷理念的創新,產品接納的創新,要去發現潛在的消費者,要去滿足潛在的消費者。由此,讓我們在未來的市場競爭當中更具競爭力。
四川壹玖壹玖企業管理連鎖有限公司董事長 楊陵江
酒商平臺商給廠家創造更多的價值
作為酒類銷售商,我們想一直成為廠家和品牌到消費者中間最快捷,成本最低的渠道,我們其實并不是創新企業,創新模式在于漸漸從酒商轉成酒商平臺商,因為有我們的價值,酒商可以通過我們這個平臺,共享最扁平化帶來的效率。我們有消費者的數據,我們的平臺有服務化,也有更多資源,我要給廠家塑造更多的價值空間。
行業人士的探討,有思想的碰撞爭鳴,也有對行業創新轉變的思考和指導。這也非常符合當前酒行業的運行特點,面對改革調整的現實挑戰,我們必需盡快找到宏觀形勢下的“變之道”。改革會有“陣痛”,但同時也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機遇。通過行業內外人士的共同努力,酒行業的冬天也是春天。近一年來,酒行業對于改革調整的趨勢已經達成共識,那就是在回歸理性的同時,尊重消費者的需求是非常必要的。
2014年,這個冬天沒有給我們驚喜,不曾給我們想象中的畫面,但是春天已離我們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