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蘇格拉底的一句話:“智慧即美德。”一個人如果經常想一想世界和人生的大問題,對于俗世的利益就一定會比較超脫,不太可能去做那些傷天害理的事情。說到底,道德敗壞是一種蒙昧。當然,這與文化水平不是一回事,有些識字多的人也很蒙昧。
假、惡、丑從何而來?人為何會虛偽、兇惡、丑陋?我只找到一個答案:因為貪欲。人為何會有貪欲?佛教對此有一個很正確的解答:因為“無明”。通俗地說,就是沒有智慧,對人生缺乏透徹的認識。所以,真正決定道德素養的是人生智慧,而非意識形態。把道德淪喪的原因歸結為意識形態的失控,試圖通過強化意識形態來整飭世風人心,這種做法至少是膚淺的。
意識形態和人生智慧是兩回事,前者屬于頭腦,后者屬于心靈。人與人之間能否默契,并不取決于意識形態的認同,而是取決于人生智慧的相通。
一個人的道德素質也是更多地取決于人生智慧而非意識形態。所以,在不同的意識形態集團中,都有君子和小人。
社會愈文明,意識形態愈淡化,人生智慧的作用就愈突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就愈真實、自然。
知識是工具,無所謂善惡。知識可以為善,也可以為惡。美德與知識的關系不大。美德的真正源泉是智慧,即一種開闊的人生覺悟。德行如果不是從智慧流出,而是單憑修養造就,便至少是盲目的,很可能還是功利的和偽善的。
(摘自作者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