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休是晚唐的一個和尚,多才多藝,詩、書、畫俱佳。有一個姓錢的武將,在平定叛亂時為朝廷立了功,被昭宗皇帝封為鎮東節度使。錢節度使居功自傲,而且野心勃勃,自稱“吳越王”。得知貫休住在靈隱寺,就命人去見貫休,讓他給自己寫一首賀詩。貫休早就聽說這個錢節度使居功自傲,但考慮到他是主政一方的大員,且在平叛中立過戰功,覺得怎么也得給他個面子,于是就寫了一首賀詩,制成條幅,交由來人帶給錢節度使,詩中有這樣兩句:“滿堂花辭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對錢節度使威鎮吳越的氣勢給予了稱頌。錢節度使看完詩后,特別高興,但他仍不滿足,因為他心里早就產生了獨霸一方和朝廷分庭抗禮的政治野心,所以不滿足自己所統轄的范圍只有“十四州”,因此,他又差手下人拿著詩帖去找貫休,讓貫休把“十四州”改為“四十州”,并對貫休進行言語威脅。貫休本來對錢節度使就不滿意,見錢節度使得寸進尺,心中便特別氣憤,但他又不便直接得罪錢節度使,便讓人安排來人住下,答應明天一早就把改好的詩呈上。來人便在寺中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一個小和尚送來了貫休的那個詩帖,來人打開一看,發現詩并未改動,只是在詩的后面有一句話:“州亦難添,詩亦難改。余孤云野鶴,何天不能飛?”來人大怒,立即去找貫休,但早已不見了蹤影,原來,貫休天亮之前早就悄悄下山了。
貫休在歷史上以詩、書、畫聞名于世,但他處世的風骨,也為人所贊道,拒不改詩的氣節,就顯示了他不向當權者低頭的風骨,令人敬仰。
(摘自《南國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