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與毛澤東是同縣老鄉,建國不久,齊白石懷著對毛澤東的敬仰之情,精心制作了兩方印章,分別用陰陽文刻寫了“毛澤東印”四個字,用宣紙包好后托人送給了毛主席。毛主席很高興,特意在中南海設宴答謝齊白石,并邀請郭沫若作陪。
席間,毛澤東為齊白石敬酒,感謝他送的印章和畫作。齊白石一愣,說:“我什么時候為主席作過畫呀?”毛澤東笑吟吟地拿出一幅金綾裝裱的縱幅國畫,上面畫著一棵郁郁蔥蔥的李子樹,樹上落著一群毛絨絨的小鳥,樹下則站著一頭憨厚的老牛,老牛正側著腦袋望著小鳥出神。
這時,一直仔細看畫的郭沫若用身體擋住了畫,笑著說:“白老這件墨寶是送給我的,要想帶走,應當問我!”齊白石望望畫,又看看郭,百思不得其解。郭沫若笑著說:“你看,樹上畫了五只鳥,這不是我的名字嗎?”他故意把“上”和“五”加重語氣并拖了長音。齊白石、毛澤東同時哈哈大笑起來。原來,郭沫若原名開貞,字尚武。
郭沫若扯起畫,邊卷邊說:“物歸原主,我帶走了。”毛澤東大手一揮說:“且慢!你沒看見畫上標有人的名字嗎?”這次輪到齊白石、郭沫若同時愣住了。毛澤東怡然自得地說:“請問,白老畫的是什么樹?”齊白石說:“李子樹”。毛澤東又問:“畫的茂盛嗎?”“茂盛。”齊白石順口答道。毛澤東笑了:“李樹廁的茂盛——這不是我的化名李得勝嘛!”原來,1947年3月,解放軍撤離延安時,毛主席面對延安說,離開者,得勝也。因此毛澤東曾化名為李得勝。
齊白石也樂了:“如此說來,拙畫還有點意思,那么勞駕二位在卷首上賞賜幾個字如何?”毛、郭二人欣然同意。毛澤東筆走龍蛇寫了七個大字:“丹青意造本無法”;郭沫若寫的是:“此老胸中常有詩”。上下兩句渾然一體成為一聯。齊白石喜出望外道:“二位這樣夸獎白石,我可要把它帶走啦!”這次毛澤東沒有阻攔,而是看著郭沫若笑著說:“兩位政治家斗不過一位藝術家呀!”
不久,齊白石將一幅自己非常喜愛的作品《鷹》送給了毛澤東,而那幅由毛澤東、郭沫若題字的“廢品”卻成為“珍品”被齊白石珍藏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