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8月18日,隨著南半個中國的解放,新中國成立在即,毛澤東用新華社評論員的名義,發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此后這篇文章進入中學語文教材,司徒雷登成了新中國家喻戶曉的名人。鮮為人知的是司徒雷登在現代中國歷史上獨占“四個第一”。
第一個在中國生活工作55年并葬于中國的美國人。
司徒雷登是血統純正的美國人,但他出生在中國的杭州市,當時他的父母正在這里傳教。司徒雷登在這里生活了10年,直到1887年回美國上學。1904年學成后帶著妻子回到杭州,子承父業,繼續做傳教士。此后到南京、北京做教師、當校長和出任美國駐華大使。1949年8月2日,夾著皮包“灰溜溜”地離開已經被共產黨解放了的南京。除去回國求學的17年,司徒雷登在中國的大地上前前后后生活、工作的時間竟然長達55年之久。1962年,司徒雷登在抑郁凄涼中病逝于華盛頓。2008年11月17日,他的骨灰才得以安葬在杭州的半山安賢園公墓,此處距離安葬他父母親骨灰的九里松公墓不遠。自此,這位美國人長眠在他的第二故鄉中國。
第一個在中國創辦燕京大學并出任首任校長27年的美國人。
1918年,在北京的兩所教會學校醞釀合并,計劃創辦“北京大學”,后正式定名為“燕京大學”。1919年春天,司徒雷登眾望所歸,出任這所新辦大學的首任校長。33年之后的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燕京大學消失,這里終于成為北京大學的所在地,只是校園名稱依舊稱作“燕園”。在司徒雷登任校長的27年里,燕京大學迅速崛起為中國最著名的高等學府之一。30年間,燕京大學培養了近萬名學子,各行各業才俊濟濟。
第一個在中國從事抗日活動并被關押4年的美國人。
1937年日軍侵入北平,司徒雷登在燕園升起了星條旗,阻止日軍入校,后帶領師生走上街頭,領呼反對入侵的口號。日軍搶占校園時,驅趕師生離校,他站在校門口,向被迫離校的師生頻頻鞠躬致意。日本人對此自然懷恨在心,等珍珠港事件爆發,干脆將他逮捕了事,一關就是4年,直到日本投降才放他出獄。而在這期間,這個美國人執掌的燕大校園,一直是抗日師生活躍的地方。
第一個在駐華大使任上試圖和新中國建立外交關系的美國人。
1949年南京解放后,首任僑務外事辦事處負責人是黃華,燕京大學1932級學生,被老校長稱為“我教過的最好的學生之一”,兩人正在受命秘密接觸。以司徒雷登為代表的一批追求和平的美國人士,沒有把大使館隨國民政府遷往廣州,而是留下來嘗試在外交上承認新中國的可能性,已經進展到中共高層指示加掛火車包廂,請司徒雷登7月以私人身份去北平面商的程度。但就在這個節骨眼上,美國國務卿艾奇遜電報通知司徒雷登必須于7月25日啟程回美,中途不得停留。8月2日,在全副武裝的解放軍戰士的護衛下,司徒雷登在南京明故宮機場登上了飛返美國的飛機。中國現代歷史在此轉彎。
(據《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