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九九乘法表,不管年齡大小,應該人人熟知。但一談到養生,卻好像有各種復雜的說法和規則。中國營養學會秘書長翟鳳英、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楊力、蘇州榮格心理咨詢中心高級督導王國榮共同為大家制定了一份“養生乘法表”。只要將下面這個口訣熟記于心,并逐一實踐,或許你能從中獲益:
少肉多豆 按“膳食平衡寶塔”的建議,一個人每天最好只攝入瘦肉75克,即一副撲克牌大小的一塊。其中,體力勞動者、男性可以多吃紅肉,腦力勞動者、女性及身體機能退化的老人,應多吃白肉。尤其是患有肥胖、心臟病、高血壓等的人,更應少吃肉,多吃豆制品。豆子被稱為“地里長出來的肉”,特別是用大豆做的各種豆制品,比如水豆腐、豆腐絲、豆腐干、豆腐皮之類,都是提供蛋白質的好食品。
少鹽多醋 鹽不僅會偷走你身體里的鈣,還會帶走正常的血壓。自家做飯時,除了少放鹽,也要盡量控制醬油、番茄醬、辣椒醬、咖喱等調味品的攝入量。炒菜時不妨放點醋,用米醋腌泡菜可以降血脂,用陳醋配著面食吃能助消化,做魚和骨頭湯的時候放點醋,還有助于其中鈣質的吸收。
少衣多浴 適當的涼爽刺激,有助于促進身體代謝,提高對低溫的適應力。當戶外早晚氣溫降低到10℃左右時,就應該結束“凍”了。洗個熱水澡既能解乏,又助睡眠。早晨起來最適合淋浴,可以喚醒身心,水溫應在40~50攝氏度,比體溫略高。
少食多嚼 每餐在固定時間吃;每次少盛一點,吃飯至少保證20分鐘,因為從吃飯開始,經過20分鐘后,大腦才會接收到吃飽的信號。一股來說,每口食物咀嚼15~20次,有助消化,避免發胖,還能緩解緊張、焦慮的情緒。
少藥多練 不管平時多大方,吃藥時最該“摳門點”,老年人還應遵守“歲加量減”的原則,60歲以上的老年人,其用藥量相當于成人用藥量的3/4,不可自行增加,并且同時最多只能服4種藥。最新研究顯示,只要每天堅持鍛煉15分鐘,平均可延壽3年,比如快走、慢跑、騎自行車等,都稱得上最好的“藥物”。
少欲多施 平時不妨多給予別人幫助,小小善行能讓你感到自己生存的社會價值,給你帶來情感滿足。另外,好的東西不要自己獨享,分點給別人。
少慮多笑 笑不僅能增進肺活量,還能幫你減肥,給心臟松綁。任何人都會有情緒失控的時候,不妨準備一個“心情急救箱”,比如看場電影、跑幾圈、和孩子們在一起,讓笑容照亮生活,同時也“溫暖”心臟。
少言多行 健康計劃不能只是口上說說,動輒以“沒時間”、“堅持不下去”等當做借口,與其整日抱怨體重降不下來、啤酒肚漸漸隆起,不如利用這些時間行動起來吧!
從今天起,每天努力改掉一個壞習慣,就當給自己儲存一份健康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