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不瘋狂一點?
如果沒有過四川聯合一百網絡營銷有限公司董事長、人生課創始人徐丞功的一場走進大學的精彩演講,陳飛可能并不會發現自己潛藏的演講才能,不會走進那個斑斕的演講世界,心中也不會灌滿那么充足的試錯勇氣與追逐激情,也許會在大學畢業后如無頭蒼蠅一般,在不知深淺的各行業里游走。但是他有幸在大學還未畢業時,就接觸到演講這門藝術,并深深著迷。如何練好自己的口才呢?陳飛說,直到今天,他都一直保持著一個習慣,每天回家會聽半個小時的世界著名演講家的CD,在反復聆聽中去發現這些優秀演講的關鍵點所在,他們在哪些地方會故意有停頓,哪些措辭會贏得觀眾的掌聲,哪些語句太過平淡以至于流失收聽率……“張大嘴說‘啊’,大聲說話,隨時隨地說話,是我貼在床頭的大字標語,督促自己去做到。”說起這些往事,陳飛語速飛快,每一個字都擲地有聲,有時甚至不自覺地配合著肢體語言,“演講腔”想是會跟著他一輩子了吧。
演講作為一種語言藝術,應當具有強烈的藝術魅力。這魅力來自于演講獨有的很能吸引人、感染人和激發人的藝術力量。因著激情互動的演講風格,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陳飛被粉絲親切地稱為“激勵小天王”。陳飛不僅去過許多高校做演講,還是多家中小企業員工的激勵導師。聽過他演講的人,大概都知道,演講臺上那個陳飛不僅電力十足,還極具幽默感。有時看似一番閑話,實則關涉題旨。那些富有幽默感的演講語言,巧妙而又風趣,本身就能給聽眾以“盡可能多的美感和愉快”。那些機巧的談吐,意味深長而又充滿情趣,一石激起千層浪,投入聽者心中,慢慢發酵。
演講真的可以幫助到聽者嗎?有時候演講的形式會不會大過內容,略顯浮夸?記者拋出疑問,陳飛有些意味深長地說:“我曾經整夜不睡覺,思考過這個問題。這要從兩方面來看,演講雖不是文學,但需要借鑒和運用文學的表現手法。”的確,在演講中,無論描述事實,還是闡釋事理,都不能總是給人以空泛之感。而演講者往往善于運用形象化的語言表情達意,把深奧的道理淺顯化,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讓紛繁的思緒情景化。只有這樣,才容易激發聽眾的興趣和想象。“但另一方面,演講能影響多少人,多大程度地影響人,我心中也沒有肯定的答案。因此,我在2012年創辦了丞功六度人脈俱樂部,隨后入股鉑瀾青年會所。因為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人脈就像空氣那樣重要,經營人脈是我們每個人的必修課。”如今的陳飛雖然大部分時間忙于公司的工作,但演講并未淡出他的生活,偶爾也會出山溫習身在舞臺中央的“富有”。用演講的精神做企業
采訪當日,鉑瀾會所正在籌備一個有關女性企業家的活動,燕語鶯聲不時入耳,聘聘裊裊的女服務員穿梭會場,調試中的燈光神經質地變幻莫測。陳飛聊起演講來眼含溫情,于他來說,每一次上臺講話都是一場需要特別對待的儀式,說話并不是那么簡單。
上世紀6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Stanley Mil-gram提出“六度人脈”的概念并加以驗證。所謂六度人脈是指:地球上所有的人都可以通過6層以內的熟人鏈和任何其他人聯系起來。“也就是說,只要你愿意,最多通過6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世界上的任何一個陌生人。當然,這只是平均值,而非絕對值。”陳飛解釋道。正是被《六度人脈》這本書深深觸動,陳飛為自己創辦的俱樂部命名為丞功六度。如今俱樂部已經有個人會員上千名,定期會有論壇、沙龍等活動。賦予每一場活動價值,是陳飛和其團隊策劃和舉辦每一場活動的初衷。
除了專業上的交流,技術上的切磋,資金上的對接,俱樂部還會舉辦一些不那么嚴肅的活動,比如紅酒品鑒會、書畫收藏講座、音樂分享會等著力提高企業家個人魅力的活動。陳飛認為,領導人注意提高自己的學識,提高自己理解人的能力,提高自己公平對待事物的能力,加強幽默感,增進溝通能力,就會逐漸給自己添加魅力色彩,通過吸引力法則,也會吸引到更多優秀員工。
曾經創業失敗,曾經在人才市場流浪,對于生活與事業,陳飛從未減少一絲激情,天生樂天派的他,聽著搖滾樂熱血沸騰地跟一波又一波的工作杠上了。80后的青春開得正艷,瘋狂一點,再瘋狂一點,又怎樣?
QA
陳飛
舞臺點燃我的熱情
Q=《成都女報》A=陳飛
Q:想要做一個演講家,什么是最重要的?
A:觀察生活的能力,因為生活是最好的老師。演講的力量,歸根到底,來自對事理的深刻認識和揭示。演講者要善于透視社會,解析人生,把自己獨特的思想感悟提煉和升華為富有哲理性的精粹語言。
Q:近期在看些什么書.有想要推薦的嗎?
A:近期看的大多是關于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書,比如《沒有陌生人的世界》《人脈圈》《解碼俱樂部》都寫得挺好的。
Q:空閑時間會做些什么?
A:如果太累,會聽一些古典輕音樂,放松神經,然后在音樂中睡著。精力飽滿的時候,會去看演唱會,我喜歡那種現場的張力感,喜歡舞臺的魅力,特別喜歡張學友的演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