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全長146公里的四環線沿線,將建設同樣長度的生態帶,展現出“茂林修竹”、“柳岸杉林”等不同形態的七種生態景觀。武漢市政府常務會原則通過了這一生態帶的有關建設方案。
武漢市四環線全長146公里,其中,西四環段預計明年建成,南四環段已開工,北四環、沌口長江大橋、青山長江大橋預計年內開工,東四環處于可行性研究階段。
根據方案,在建設四環線主干道路的同時,將在道路兩側建設各約50米寬的環城生態廊道,以“江城山水畫廊”為主題,打造七個色彩鮮明的生態林景觀帶,展現“一廊七景”的生態綠化格局。
其中,生態帶背景樹選取高大速生濃蔭喬木,中景、前景樹選用落葉喬木、亞喬木等,規劃使用樟樹、楊樹、欒樹、水杉、法桐、楓楊作為6大骨干樹種,以及烏柏、刺槐、青桐等鄉土樹種共60余種,全線栽植苗木約108萬株。
金桂秋欒:起于沌口長江公路大橋,止于江夏區藏龍島互通。全長27.4公里,造林面積3785畝,約23萬株,以桂花、欒樹、雪松為特色,主要樹種還有樟樹、法桐。
柳岸杉林:東起黃陂區白沙灣互通,止于黃陂區黃花澇互通,全長15.4公里,造林面積1785畝,約10萬株。這一區域以生態濕地為主,特色樹種為水杉、池杉、垂柳,主要樹種還有青岡櫟、獨桿女貞、濕地松、楊樹。
煙霞疊翠:起于武漢化工區互通,止于黃陂區白沙灣互通,全長19.2公里,造林面積2595畝,約12萬株。這一段主要是農業園區,將以槐樹、刺槐特色,主要樹種還有樟樹、杉木、楊樹等。
楓葉流丹:起于黃陂黃花澇互通,止于東西湖區慈惠互通,全長18.9公里,造林面積2760畝,約20萬株。這一段的主題為”秋色“,主要樹種為樟樹、楓楊、青桐,選擇楓香、銀杏、烏柏為點綴樹種,打造出”數樹深紅出淺黃“的林帶景觀。
花海融春:起于江夏藏龍島互通,止于青山區北湖互通,全長20.2公里,改造提升567畝,約萬株,此段為四環與外環共建段,外環線100米寬林帶已形成,規劃主要增加櫻花、烏柏、三角楓等。
茂林修竹:起于東西湖慈惠互通,止于沌口長江公路大橋。全長20.8公里,造林面積2460畝,約18萬株,以竹類品種為特色,主要樹種為毛竹、樟樹、青桐。
紫玉桐花:起于青山區北湖互通,止于武漢化工區化工互通,全長24.1公里,造林面積3396畝,約21萬株。這一區域主要是森林保護區和化工園區,以紫花泡桐為特色,主要樹種還包括樟樹、柏樹、杜英、喜樹等。
(來源:武漢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