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件事實
2014年1月13日18時50分許某市公安局刑偵大隊水接被害人李某報稱:當日凌晨5時許其在該市某步行街的停車場內被一名陌生男子持刀搶劫,被搶走現金570元人民幣及一部白色OPPO牌U705T手機(經鑒定價值1710元)。接到報案后,該局隨即接受案件并立案。后經組織警力進行偵查,有一證人陳某證實其于2014年1月13日晚以550元的價格向“白毛”(即董某)購買一部OPPOU705T手機,但其不清楚該手機的具體來源。2014年1月25日19時許,民警在一肯德基餐廳內將董某抓獲,在抓獲時從董某身上查獲一把黑色折疊刀,并依法予以扣押。同年2月25日,該局以犯罪嫌疑人董某涉嫌搶劫罪提請本院批準逮捕。
二、主要爭議
關于本案犯罪嫌疑人董某的行為是否構成搶劫罪及如何處理存在以下兩種意見:
第一種觀點認為,依法批準逮捕犯罪嫌疑人董某,理由如下:犯罪嫌疑人董某在凌晨5點這一時間段出現在停車場,不符合一般的邏輯,且最初供述其有搶劫,后辯稱其只是路過那邊,并未實施搶劫,只是聽到有人喊叫,后一陌生人將一手機拿給其,其才將該手機拿去賣的。且董某辨認的搶劫地點為步行街某大廈旁的巷子內,被害人李某指認的搶劫地點為該大廈入口前的停車場,以上兩處地點經現場實地勘查為同一地點,與被害人的陳述基本相印證。雖董某辯稱其供述前后不一致是因為其在偵查機關受到刑訊逼供,且入所身上有傷,但其在看守所仍然有承認其實施搶劫的供述,且證人陳某證實購買的手機為董某出售的。故建議以涉嫌搶劫罪批準逮捕犯罪嫌疑人董某,并引導偵查機關進一步偵查取證。
第二種觀點認為,依法不批準逮捕犯罪嫌疑人董某,理由如下:犯罪嫌疑人董某的供述存在翻供,并反映其受到刑訊逼供,且在其入所體檢表中的體表傷情上確實有寫明外皮血腫(入守檢查表上的體表傷情一欄記載頭皮血腫,無頭痛、無惡心、無出血),且其在看守所有承認其搶劫的同步錄音錄像視頻聲音太小,聽不清其說話,且其在筆錄最后的簽字中寫“以上筆錄經我看過和我說的不相符”,雖犯罪嫌疑人董某辨認的搶劫地點為與被害人李某指認的搶劫地點經現場實地勘查為同一地點。但被害人李某的兩份辨認筆錄,第一份辨認不出對其搶劫的男子,第二份辨認出2個比較像搶劫其手機的男子(有一個是董某),但不敢確定是哪個。
而公安機關又無更直接、客觀證據證實該傷為董某自傷所致,故犯罪嫌疑人董某的供述有涉嫌刑訊逼供嫌疑,其余證據取證合法,具有客觀性、關聯性、合法性。綜合全案證據的綜合審查分析,認定犯罪嫌疑人董某涉嫌搶劫罪的犯罪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建議不批準逮捕。
三、評析意見
筆者同意第二種觀點,認為認定犯罪嫌疑人董某涉嫌搶劫罪的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具體闡述如下:
1、本案的犯罪嫌疑人董某在偵查階段的供述前后存在明顯不一致,其辯解在辦案單位因受刑訊逼供而被迫作出有罪供述。犯罪嫌疑人董某在被羈押到看守所后所作的第一次供述翻供后,被偵查人員外借一次,雖偵查機關說明該次外借是辨認購買作案工具現場,但在當日的訊問筆錄中,犯罪嫌疑人董某又承認有實施搶劫的事實,其到案后的第五次供述雖有交代實施搶劫的事實,但該份筆錄上其核對筆錄后簽上 “以上筆錄經我看過和我說的不相符”,。因此,雖無直接證據證實犯罪嫌疑人董某受偵查人員刑訊逼供而作有罪供述,但也無法否認其辯解。
2、本案的被害人陳某雖陳述了被搶經過,且辨認被搶劫的地點與犯罪嫌疑人董某辨認的地點為同一地點,但被害人李某經兩次辨認無法明確指出犯罪嫌疑人董某,只能同時辨認出兩人疑似對其實施搶劫的嫌疑人,因此該證據無法直接指證系返祖嫌疑人董某所為。
3、犯罪嫌疑人董某的入守檢查表上的體表傷情一欄記載頭皮血腫,無頭痛、無惡心、無出血,即頭部存在明顯的血腫。
4、偵查機關在犯罪嫌疑人董某被羈押到看守所后被偵查機關借出所,但將其帶出所辨認購買對購買作案工具的地點進行辨認,該辨認并不是所必須的辨認。
5、在犯罪嫌疑人董某被外借出所后,其才供述有事實搶劫,當日偵查機關所錄的同步錄音錄像視頻資料聽不清犯罪嫌疑人董某所講。
6、證人李某雖指證從犯罪嫌疑人董某處購得被害人被搶的手機,但犯罪嫌疑人董某并未否認其取得該手機的事實,且其辯解沒有其他證據反駁。
綜上,筆者認為認定犯罪嫌疑人董某涉嫌搶劫罪的犯罪事實不清,證據不足。
四、處理結果
經研究,決定以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不批準逮捕犯罪嫌疑人董某。
五、視角延伸
搶劫罪是常見的侵犯財產類的罪名,但在司法實踐中對該罪名的證據搜集上卻容易出現難以取證,以本案為例,在財產被侵害時,被害人無法看清犯罪嫌疑人的長相,無法辨認出實施搶劫的人。
本案的偵查機關在取證的過程中存在問題,多次被犯罪嫌疑人董某指控刑訊逼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關于非法證據排除的規(guī)則(第五十四條至五十八條),立法意圖主要是解決刑訊逼供問題,這一規(guī)定直接使刑訊逼供獲得的言詞證據等沒有價值、沒有意義,消除為偵查破案而刑訊逼供取證的動機。非法排除的包括物證、書證等實物證據。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又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也要排除”。刑訊逼供是一種侵犯人權且極易造成冤假錯案、妨害司法公正的取證方法,它給司法活動帶來了巨大危害,同時給涉案公民造成了極大的身心創(chuàng)傷,這與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背道而馳,是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過程中的不和諧因素。
(作者單位:南安市人民檢察院偵查監(jiān)督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