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區)級政法部門擔負著鞏固基層政權、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和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職能,做好縣級政法部門經費保障工作是地方財政部門的主要職責,不僅是政法部門履行職能的基本需要,更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需要。
一、政法部門經費保障基本情況
行政政法支出的安排和管理思路的調整是隨著政府職能的轉換和國家工作重點的轉移而不斷調整的,1996年至今我國社會主義公共財政的行政政法支出經歷了“一般保障--重點保障”的階段。90年代初財政部召開了部分地區行政財務工作研討會后,行政政法經費管理的指導思想發生了變化,行政政法部門經費保障進入了一般保障階段,即在從緊控制行政政法經費的同時,提出了科學合理地安排行政政法經費支出,保證行政機關工作任務的完成、因調價影響行政政法經費增支的,安排預算時應從實際予以考慮、連續幾年的壓縮而造成的修繕、購置費用的保證程度下降,應予以妥善解決。同時中央還制定了《關于對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本級行政費定額考核辦法的通知》,開始對行政政法經費執行情況實行考核辦法,通過獎懲手段來控制行政費支出增長幅度。其后,隨著市場經濟和公共財政的建立,政府職能由直接參與經濟轉移到間接調節和服務經濟建設,財政退出一般競爭性領域,公共財政以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為基點,以彌補市場失靈為前提,以滿足公共需要為目的。把典型的、純粹的行政政法支出作為公共財政保障的重點。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近年來政法部門支出情況看,地方財政雖然逐年加大了政法經費支出的保障力度,有效保證了政法部門正常運轉,促進了政法機關公正執法,維護了社會穩定。但受地方財政困難等問題影響,導致政法經費保障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地方財政困難,難以滿足政法部門的經費需求。按照財政包干、分級負擔的財政管理體制,地方政法部門經費由同級財政負擔,而東寶區屬典型的“吃飯”型財政,年初預算只能保證人員經費、略高于一般行政機關的日常公用經費及少量專項經費,日常公用經費不足及大要案經費大多采取罰沒收入返還的辦法來彌補,在保工資、保運轉、保穩定后,區級難以拿出資金用于政法支出。一方面地方財政難以滿足政法部門的經費需求,另一方面給地方財政運行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二)基礎設施落后,歷史債務沉重,影響政法部門的工作效率。從政法部門目前的情況看,信息網絡設備、偵查訴訟設備、檢驗鑒定設備、通訊指揮設備、安全保密防范設備、訴訟檔案管理設備、個人防護裝備器材等裝備不同程度地存在短缺現象。現有車輛大多性能差,車型不合理,超期服役,且缺乏維修保養。由于財力有限,區級財政只能安排少量資金用于政法部門基礎設施建設,盡管上級對基層政法部門基礎設施建設在經費上進行了補助,但補助經費遠遠不夠,而為了貫徹落實上級“兩房”建設的要求,在歷年基建款都沒有還清的情況下,又只好靠“借、墊、貸、欠”來解決,使基礎設施建設欠賬越來越大。由于財力有限,使得多數政法機關暫時無力化解歷史債務。等等這些,都嚴重地影響政法部門的工作效率。
(三)政法部門組織收入的積極性不高,加大了地方財政支出壓力。由于政法各部門尚未完全建立與收支脫鉤政策相適應的管理機制,沒有形成抓收入績效考核管理模式,對政法部門實行“收繳分離”、“罰繳分離”收支脫鉤管理后,各部門組織收入的積極性大大降低,一些部門和相關人員可能出現應收不收、應罰不罰,弱化執法力度問題,形成等、靠、要的思想,加大了地方財政支出的壓力。
三、對策建議
當前形勢下,僅靠市和區兩級來保證區級政法部門的經費供給對貧困地區來講是不切實際的,必須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進一步深化財政體制改革,重新調整各級財政的事權和財權,建立保證政法部門經費供給的長效機制。
(一)加大中央和省級財政的轉移支付力度。在現行財政體制下,區鄉兩級財政十分困難,實行政法經費保障后,保障支出的財力缺口大,單純依靠市、縣兩級財政解決實施政法保障的資金缺口難度很大,沒有中央和省級財政的專門幫助難以持久實施。而1994年中央實行分稅制財政體制以來,中央財政每年都要集中相當的財力,具備了調節地區之間經濟發展不平衡,增強貧困地區財政實力的條件和能力。因此,在當前保持現行財政體制的情況下,中央和省級財政應加大對貧困地區的財政轉移支付,增強貧困地區財政實力。特別是應將區級政法經費保障機制的建立情況和經費保障情況作為重要因素,實行專項轉移支付,以確保現行財政體制下,財政困難地區縣級政法經費保障有穩定的資金來源。
(二)改革現行財政體制,由中央或省級財政集中統一保障政法工作經費。從長遠來看,要從根本上解決政法經費保障的資金來源問題,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保障水平基本一致的政法經費保障機制,必須改革現行財政體制,重新劃分各級財政的財權和事權,徹底改變當前政法部門經費供給分別由各級財政自行負擔的傳統做法,將政法部門的經費供給由現行體制下的分級負擔改為由中央財政或省級財政集中統一保障,最好是由中央財政統一保障,才能有效地解決地區之間經濟發展不平衡和財力差異造成的縣級政法經費保障資金嚴重不足、保障標準高低嚴重不平衡的問題,確保貧困地區的政法部門履行職責所必須的經費保障,維護社會穩定。
(三)加強經費管理,提高政法經費使用效益。政法部門要加強經費管理,不斷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在實行政法部門經費保障的情況下,各政法部門要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和經費保障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意識,繼續發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反對盲目攀比和超前建設,加強支出管理,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開支范圍和標準,大力節減開支。逐步建立政法經費支出績效考評機制,設計和制定符合政法部門特點的考評指標體系,科學考評政法經費的使用效益,并以此作為安排政法部門經費的重要依據,從而促進政法經費支出效益最優化。
(作者單位:湖北省荊門市掇刀區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