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學生為中心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是現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途徑之一。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積極探索以學生為主體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 在教學中既要注重學生的學習結果,也要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最終達到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英語的能力。
關鍵詞 大學英語 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英語能力
近些年來,由于大學畢業生在實際工作中所表現出來的英語應用能力的不理想,教育工作者開始對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提出了質疑。教師們逐漸意識到:教師只是學生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的一個外部因素,而語言習者才是內因、是關鍵。
1、教育領域已經開始在交際過程中能達到成功有效的交際,言語交際雙方試將教學主體轉移,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都要采取一種合作、默契的態度,這一教學模式有以下3個特點:(1)以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作為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中心;(2)以課堂作為學生語言實踐的重要場所;(3)提倡自主學習,以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2、英語教學是整個教育工作的一部分,應該遵循“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養”這個總目標開展工作。 因為英語學習既是語言學習,又是文化學習。 因而,學生在學習英語時,既要學習英語語言知識,又要學習英語的語用知識,最終提高學習者綜合應用英語的能力。 在課堂中的英語教學,主要是對課文的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就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有目的、 有意識的引導下,通過對課文的閱讀,憑借自己的經驗,去體驗課文中的情味或情感,去體會英、漢兩種語言的民族文化特征和詞匯意蘊的內涵, 去理解文章的主題、作者的意圖,最終達到對課文的理解,形成一定的語言文字素養。
3、英語課堂互動教學模式
營造輕松和諧、師生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構建有效的課堂互動平臺。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應該處于一種平等的地位,應該在平等中進行合作,不應采用競爭方式把某一學生的成功建立在另外一些學生失敗的基礎上,教師也不應該把自己的角色看成是一種特權,容不得學生染指。根據課堂互動主體的角色關系不同,互動可劃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師生間的互動
除了教育學中談及的“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一寬泛的理解外,應當關注以下內容: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設疑, 鼓勵學生大膽提問,發動學生積極地投入對問
題的共同探討之中。教師針對課文內容巧妙而又恰當地提出響應的問題,引領學生,從而更好地促進設疑的互動。通過師生設疑解惑的互動,大大加快了問題的解決,有利于教學目的的實現。
(2)生生互動
經常在英語課堂中進行生生互動,能給予學生面對面交談和獨立運用語言的機會,產生信息的交流,并且在雙方的交互活動中獲得反饋,給予修正,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3)小組活動
小組活動適合量大、內容多、結構復雜、學生自主性強的討論形式的任務,如:游戲、角色扮演、信息差活動、拼讀活動等。小組內部學生還可以通過彼此交流、討論和辯論等形式進行語言學習。此方法的優勢在于,學生切身參與到語言活動中來,使用目標語言真實地表達自己的認知和感受,并從中體驗到真實的交際需求,提高實際應用語言的能力;在小組活動中,學生相互交流,實現資源共享,共同增加詞匯量和語言信息量。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積極性都得以調動。成功的小組活動能使班上更多的學生在同一時間內投入到活動中去,更能營造一種互動的課堂效果和交互的情感氣氛,更能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4、實施英語課堂互動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1)互動任務的設計要合理
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課堂或課外教學活動時,一定要從他們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出發,難度不要太大,盡量讓互動任務合理可行。這樣才不會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而打退堂鼓,才能使互動教學取得良好的進展,避免半途而廢或流于形式。
(2)要考慮到教學對象的特點
教師應該考慮到學生的年齡、學業背景、獲取知識的方式以及他們學習語言的目的等情況。這些都會影響到他們學習語言和進行語言交流的動機。只有綜合考慮了這些因素,才能根據不同的需要,設計出不同的課程類型,選擇不同的語言材料。因此,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就成了教師必須認真研究的內容。
(3)要考慮到教師不同的個性特點
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個性。教師作為個體,往往以自己感到舒適的方式進行教學,效果會更好。有的教師喜歡通過角色表演,帶動學生交流表達;有的善于以不明顯的激勵方式,讓學生進入互動交流。無論那種方式,只要運用得當,都會取得成效。教師的教學方式應該靈活多變。
(4)生生互動
生生互動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好方法。每個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動腦、動眼、動耳、動手、動口,將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有利于激發學習熱情,培養學習興趣。因為他們是同齡人,生活和學習背景相似,彼此交流不拘束、不緊張,對一些問題很容易達成共識,可以相互激勵,相互促進,相互學習。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往伴隨學生整個學習生涯,而師生之間的交往相對于生生交往則少之又少。在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交往比任何其他因素對學生學習成績、社會化和發展的影響都更強有力。
(5)加強教師之間的互動
師師互動是課堂教學向課外的延伸,是整個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環。不同教師在知識結構、思維方式和教學風格上都有很大差異,即使是同科目的教師,他們在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的設計上也有不同。通過教師與教師間的互動交流,可相互啟發,相互補充,有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
參考文獻:
[1]李蔭華主編.大學英語: 精讀(第三版),第三冊[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45-47.
[2]唐蕓.大學英語教學中幫助學生塑造健康人生的思考[J].畢節學院學報,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