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湖南中醫藥大學教學改革項目(No:2011JG001,2011JG004,2011JG039),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No:2013-131,2013-204),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No:2011-508),湖南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項目(No:JG2011B028),國家自然基金項目(No:81303123),中國博士后基金項目(No:2013T60770,2012M511382),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No:11JJ4075),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項目(No:20114323120007),湖南省重點學科中西醫結合基礎資助,湖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感染性疾病中醫藥防治研究》資助(NO:15),湖南中醫藥大學重點學科基礎醫學:病理學及病理生理學學科資助。
作者簡介:雷磊,男,1963年生,醫學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中醫婦科學教學研究。
通訊作者:劉慧萍,女,1979年生,醫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中西醫結合教學研究
摘要:
研究性教學在高等中醫院校醫學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對培養醫學生的創新能力有重要作用。本文通過在中醫婦科教學中應用研究性教學方法,探討在研究性教學實踐中對提高學生的臨床辯證思維能力的作用。
關鍵詞:研究性教學;中醫婦科;臨床;中醫藥
【中圖分類號】
R271.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6-0010-01
中醫婦科學是中醫臨床專業學生必修的臨床課程,基于其實踐性強的學科特點,中醫婦科學的教學必須讓學生正確掌握常見婦科疾病的概念、病因、診斷及辨證論治,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1]。對于尚未進入臨床實習的學生,在初學中醫婦科學時,接觸臨床機會有限,如何在課堂教學應用研究性教學方法,激活學生對專業課程的學習興趣和探究動機,培養學生的臨床辯證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是需要任課教師重點關注的問題。
1 建立中醫婦科學研究性教學模式
1.1 研究性理論教學的創新理念:
中醫臨床各專業教學創新思維培養體系基于以下理念:一是研究性理論教學理念,以往的課堂教學基本上采用填鴨式滿堂灌的方式,現在許多國內外教學研究者提出研究性教學的創新理念,如:多媒體技術應用、PBL教學法、互動式教學法及雙語教學等為我們研究性教學改革提供新思維[2]。二是研究性教學理念的整合,理論教學同實驗教學一樣,都是構成高校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改變理論教學單一模式的同時,打破對實驗教學方法和模式的傳統觀念,形成研究性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創新思維體系統籌協調的新觀念。中醫婦科學教學必修以臨床病案為基礎,必須遵循基礎性、綜合性、研究性、開放性的基本原則,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際動手能力,開發并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與創新意識,做到理論與實踐緊密相結合。
1.2 中醫婦科學研究性教學的創新理念:
中醫婦科學是中醫臨床五年制、七年制各專業學生的臨床專業課,研究性教學應用于中醫婦科學臨床課程教學,對促進教師提升臨床醫療能力和教學能力雙轉化有橋梁作用,對培養具有良好中醫臨床思維能力的準醫生有奠基作用[3]。教師在課前要及時收集并整理典型病例,設計教學環節。教師應根據所使用的教材和教學大綱要求,收集并整理典型病例,依據臨床實際操作模式,設計教學環節;在課堂教學時,模擬臨床實際,引導學生在采集病史和進行輔助檢查、診斷、治療等方面進行獨立思考、綜合分析。
2 構建中醫婦科學研究性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
2.1 研究性課程體系的創新:
研究性教學內涵:一是教師把研究的思想、方法和取得的新進展引入教學活動。二是教師以研究的形式組織教學活動,打破原有的凝固、完整的學科邏輯和機械的順序。三是學生積極參與研究之中,在研究中學習、在研究中成長,養成獨立思考的氣質和批判精神。課堂是研究性教學的重要場所。所謂研究性課堂教學,就是基于強調學科原理形成過程和師生互動為主要特征的教學方式。醫學專業課程以其強大的生命力在醫學教育和實踐的園地里吸收著更新更豐富的營養,正在生機勃勃地成長。它主要研究疾病發生發展規律,是溝通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橋梁。同時, 醫學專業課程作為介紹疾病發生發展規律的學科,許多定理的條件和結論并不是事先就知道的,而是科學家們對許多具體、特殊的現象用科學的思維方式進行不斷分析和探究才得到的[4]。而醫學生具有積極地思維、豐富的想象力和扎實的基礎知識。如果我們在中醫婦科學教學過程中,從創設問題情境出發,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探究激情,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體驗知識的發生過程,還原原來的科學思維活動,通過師生互動、雙向交流的形式,鼓勵質疑批判和發表獨立見解,就不僅能使學生深入理解醫學專業課程的各種概念機制,還可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5]。因此,我們認為在中醫婦科學課程開展研究性課堂教學是十分可行而且具有深遠意義的。
2.2 研究性教學內容的創新:
在研究性教學法中,講解方式主要以啟發誘導為主,不宜單純講解教材中的諸條內容。講授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幾種:①精講點撥式:在臨床課教學中要突出教學目標中的重點、難點,在與學生共同分析病案的過程中,突出強化和強調重點、難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在運用案例時要力求典型,內容簡明;②案例類比式:在研究性教學中,一個案例在說明某一特定病理現象的同時,也涉及其他病例的內容,容易使學生的判斷過程混亂,針對這種情況,要適當地施以類比式講解,如講完了異位妊娠、先兆流產等疾病后,教師要及時歸納出這些疾病的共有體征和特有體征,然后讓學生針對案例自己作出論斷,提高其綜合分析能力;③討論分析式:與階段性教學目標相聯系,給學生提供一些涉及所學基本概念、重點、難點的案例,輔以提示后讓他們分組討論,交一份討論稿,并予以評定[6]。
在中醫婦科學課程體系中,按照從宏觀到微觀、從基礎性到創新性的模式進行,圍繞新世紀科學發展、經濟和社會發展對高素質創新人才培養的需求,科學地設計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內容進行研究性教學,全面培養學生的理論思維體系和實驗技能、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 梁天珍.研究性教學地內涵、特點與實施策略[J].教育與職業,2013,26(8):114-115.
[2] 趙瓊.以團隊為基礎的研究性學習在循證醫學課程中的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10:16-17.
[3] 劉慧萍,莫新民,雷磊,等.中醫婦科碩士研究生培養初探[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1,18(3):104-105.
[4] 彭先桃.大學研究性教學的理念探析[J].教育導刊,2008,(3):56-58.
[5] 劉慧萍,喻嶸,張國民,等.專業學位研究生中醫素質與技能養成教育模式改革與實踐[J].科技創新導報,2013,1:188-190.
[6] 劉慧萍,張國民,葛金文,等.構建立體化實驗教學平臺培養創新型中醫藥人才[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7):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