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評價妊娠期糖尿病早期糖篩查及OTGG對臨床防治的意義。方法: 選取在我院住院分娩的GDM孕婦148例,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74例,進行糖篩查試驗及OGTT,同時給予治療干預:合理控制能量、充足蛋白質、適量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充足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及產后及時調整攝食量。結果: 對照組在并發羊水過多、產褥感染、剖宮產率、早產率明顯高于治療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兩組并發子癇前期差異不顯著 (P>0.05)。巨大胎兒發生率、圍生兒死亡率、新生兒窒息率比較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顯著降低(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妊娠期糖尿病早期糖篩查及OTGG對臨床防治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妊娠期糖尿??;糖篩查/OTGG;臨床防治
【中圖分類號】
R781.6+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6-0027-02
妊娠期糖尿病(簡稱GDM)是指妊娠期發生或首次識別出的不同程度的葡萄糖耐量異常,如果在妊娠早期發現,不排除在妊娠前已經存在葡萄糖耐量異常的可能性[1]。如不及時治療,GDM患者發生先兆子癇、難產、手術產和產褥感染等多種產科以及圍產期并發癥如巨大兒、胎兒宮內生長受限、不明原因的胎死宮內、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低血糖和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等概率明顯升高[2-3]。我們依據糖篩查及糖耐量試驗(OTGG)的早期實驗室檢查診斷,對臨床防治具有重要的意義,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研究對象選擇 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間,在我院住院分娩的GDM孕婦148例,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74例,其中治療組,年齡21~40歲,平均(30.06±5.10)歲,孕次1~5次,平均(1.28±1.47)次。初產婦50例,經產婦24例;對照組,年齡22~39歲,平均(29.02±5.08)歲,孕次1~5次,平均(1.21±1.43)次。初產婦52例,經產婦22例,兩組患者均經過飲食控制后血糖控制效果欠佳的患者。兩組患者在患病年齡、孕次、初產婦、經產婦等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診斷方法
1.2.1 糖篩查試驗方法[2]:隨意口服50g葡萄糖(將50g葡萄糖溶于200ml水中,5min內服下),服糖后1h取靜脈血測血糖,血糖值≥7.8mmol/L為糖篩查異常,應進一步進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ral glucose tolerancetest,OGTT)。當血糖值在7.20~7.79mmol/L時,應結合高危因素考慮是否行OGTT。糖篩查試驗的敏感度為59%,特異性為91%,臨床上80%的GDM可經此方法診斷。
1.2.2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 [3]:OGTT是檢查人體血糖調節功能的一種方法。正常人口服一定量葡萄糖后,在短時間內暫時升高的血糖隨后不久即可降至空腹水平,該現象稱為耐量現象。當糖代謝紊亂時,口服一定量的葡萄糖后則血糖急劇升高,經久不能恢復至空腹水平;或血糖升高雖不明顯,在短時間內不能降至原來的水平,稱為耐量異?;蛱悄土拷档汀L呛Y查異常但血糖<11.1mmol/L,或糖篩查血糖≥11.2mmol/L但空腹血糖正常者,應盡早做OGTT。OGTT前3天正常飲食,每天碳水化合物在150~200g以上,以避免禁食碳水化合物對結果的影響。禁食8~14h后查空腹血糖,然后服75g葡萄糖(將75g葡萄糖溶于400ml水中5min內服下)或進食100g標準面粉制作的饅頭。自開始服糖水計時,1h、2h、3h分別取靜脈血測血糖。取血后應盡快離心,測定應在2h內完成,以免葡萄糖分解。 參考值:空腹血糖<5.8mmol/L。進食后1h血糖水平達高峰,一般在7.8~9.0mmol/L,峰值不超過11.1mmol/L;2h不超過7.8mmol/L;3h可恢復至空腹血糖水平,各次尿糖均為陰性。
1.3 治療方法: ①合理控制能量:妊娠1~3個月能量供給量與孕前相同。妊娠4個月后,能量供給適量增加,每天增加0.84MJ(200kcal),以滿足胎兒生長的需要。②充足蛋白質:為滿足孕婦和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應保證蛋白質的供給量,孕中期每天增加15g,孕晚期每天增加20g。按孕前每千克理想體重供給蛋白質1.5~2.0g,蛋白質占總能量15%~20%,其中優質蛋白質占33%以上。③適量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碳水化合物占總能量45%~55%,在妊娠晚期每天不低于250g,過低不利于胎兒生長發育。④維生素和礦物質應充足:供給量可參照我國飲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⑤合理安排餐次:餐次對妊娠糖尿病更為重要。除早、午、晚餐外,還應給予加餐,每天在總能量不變的基礎上,可進食4~5餐或更多。⑥產后及時調整攝食量:產后胎盤排出,全身的內分泌激素逐漸恢復到非孕時水平,胰島素需要量相應減少,若不及時調整攝食量,易發生血糖大幅度波動。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0.0統計軟件進行χ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并發癥的發生率及剖宮產率比較: 對照組在并發羊水過多、產褥感染、剖宮產率、早產率明顯高于治療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兩組并發子癇前期差異不顯著 (P>0.05)。 見表 1。
3 討論
妊娠期糖尿?。℅DM)是指在妊娠期首次發現或發生糖代謝異常,發生率為1%~5%。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多數在產后可逐漸恢復,33%病例在產后5~10年轉為糖尿病。妊娠期容易出現糖耐量不正?;蛱悄虿。赡苁怯捎趦确置诩に?,如胎盤生乳素、雌激素、黃體酮、絨毛生長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等增多,在周圍組織中均具有抗胰島素作用。同時還產生胎盤胰島素酶,分解胰島素,使之失去活性;加上妊娠期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釋,胰島素相對不足。因此,孕婦對胰島素需要量較非孕時增加近1倍。胰島素功能正常孕婦可適應這種變化而維持糖耐量在理想水平,而胰島素功能不夠健全者易在妊娠期出現糖耐量異?;蛱悄虿?。
現代研究表明,妊娠期分泌的眾多激素均有抗胰島素作用,此時胰島細胞分泌更多胰島素,才能維持體內糖代謝平衡。如果孕婦的胰島素儲備功能不足,或胰島素受體減少或功能降低,則可能發生糖耐量異常,甚至糖尿病。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增長,人民生活方式的改變,GDM的發病率逐年上升,成為常見的妊娠期并發癥,GDM對圍產期主要影響有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感染、羊水過多、產后出血、巨大兒、胎兒發育異常、死胎、新生兒低血糖等。國外許多文獻認為未治療的GDM,母體并發癥明顯增加,且圍產兒患病率主要與治療早晚有關。目前對GDM的處理主要是嚴格控制飲食,檢測血糖,維持血糖在正常范圍內,如通過飲食控制不滿意,應及時加用胰島素治療,控制血糖,以期取得良好的妊娠結局[4]。
參考文獻
[1] 李大慈.現代產科治療學[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1997,11~36.
[2] 鄭懷美.現代婦產科學[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8,174.
[3] 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上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418~436.
[4] 黃沛清 ,王剛 ,鐘沛文,等.妊娠期糖尿病診治與妊娠結局的相關性分析.實用婦產科雜志,2004,20(5):28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