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對105例乙型病毒肝炎患者血清中HBsAg﹑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以及ALT﹑AST﹑GGT﹑LDH檢測,結果顯示HBVM抗原陽性者4種酶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升高率為12.7%~45.6%,而抗原陰性者4種酶異常率低于陽性者。期中HBsAg和HBeAg同時陽性者與ALT升高有顯著的相關性。
關鍵詞:乙肝病毒標志物;肝臟酶;酶聯免疫吸附試驗
【中圖分類號】
R322.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6-0031-01
為了探討乙肝病毒血清標志物(HBVM)陽性與肝臟有關酶的變化關系,我們隨機抽樣105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檢測了血清標志物HBsAg﹑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并同時檢測谷草轉氨酶(AST)﹑谷丙轉氨酶(ALT)﹑γ-谷氨酰基轉移酶(GGT)及乳酸脫氫酶(LDH)。對其結果及其相互關系進行分析與探討,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樣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門診及住院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05例,期中男性61例,女性44例,年齡18-79歲。
1.2 試劑:乙肝標志物試劑由濰坊三維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提供。ALT﹑AST﹑GGT﹑LDH試劑由德國羅氏診斷有限公司提供。
1.3 儀器: 酶標儀:深圳雷杜RT-6100 洗板機:深圳雷杜RT-2600 生化儀:羅氏P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1.4 方法:5種HBVM檢測方法均采用酶聯免疫法(ELISA),檢測步驟按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按試劑盒說明書判斷方式判斷檢測結果。ALT﹑AST﹑GGT﹑LDH均采用羅氏P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
2 結果
105例標本同時檢出HBsAg﹑HBeAg﹑抗HBc均為陽性79例,單一HBsAg陽性的為23例,二種抗原均陰性而抗HBe ﹑抗HBs中單一陽性或兩種同時陽性者共26例。105例酶超過正常值者AST為43例,ALT者28例,GGT12例,LDH40例。異常結果的百分率見表1。
表1 105例標本中4種酶異常的百分率%
將HBVM中HBsAg﹑HBeAg﹑抗HBc均為陽性79例的作為Ⅰ組,將2種抗原均為陰性的作為Ⅱ組共26例與4種酶相聯系比較,結果顯示Ⅰ組4種酶異常率為12.7~45.6%,而Ⅱ組的4種酶異常率明顯減少,兩組間的AST﹑GGT﹑LDH沒有顯著性差異,只有ALT有顯著性差異(p <0.005)結果見表2.
表2 Ⅰ組和Ⅱ組與4種酶關系的比較[n(%)]
HBsAg﹑HBeAg﹑抗HBc均為陽性79例,單一HBsAg陽性的為23例,兩種不同抗原模式的ALT的結果異常例數及ALT的平均單位見表3。結果表明HBsAg﹑HBeAg二種抗原均為陽性的ALT異常率為55.7%,平均升幅最高,為86u,是正常參考值的2.3倍。而單項HBsAg陽性的23例,ALT異常僅4例,平均37u,在正常范圍內。
表3 HBVM二種抗原模式與ALT水平的比較
3 討論
肝臟是人體的重要代謝器官,含有多種酶[1]。本文所檢測的ALT﹑AST﹑GGT﹑LDH是肝臟代表性的酶譜,其中以ALT最具有特異性,尤其是在病毒性肝炎或乙肝病毒感染后,可導致ALT等的變化,臨床根據酶活力的變化,可以大致評估肝臟病變的程度。
從表2結果可以看出Ⅰ組雖然只有34.2%ALT升高,但比較Ⅱ組的3.8%升高,兩組間有顯著性差異(p<0.005)。雖然Ⅱ組中4種酶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及一定的異常率,但與Ⅰ組相比兩組間的AST﹑GGT﹑LDH沒有顯著性差異。表明ALT對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感染及肝細胞損害是較為靈敏和有價值的。Ⅱ組中只有1例ALT升高,提示抗HBS是HBV的中和抗體,表示體內HBV被消除并能保護機體抵抗HBV的再次感染。所以ALT多在正常范圍。
表3結果顯示HBsAg﹑HBeAg﹑抗HBc同時陽性血清ALT異常者55.7%,并且酶活力升高也明顯,是正常值的2.3倍,可以推測HBeAg﹑抗HBc陽性者大多有HBV-DNA的復制,也說明ALT水平的高低與機體免疫功能紊亂及肝細胞炎癥活動程度有關。
當HBsAg﹑HBeAg﹑抗HBc同時陽性時,其ALT水平高,表明這部分肝炎活動期患者的機體免疫功能紊亂,而導致肝細胞損害嚴重,出現ALT等多種酶的升高[2]。
綜上所述,HBVM的不同陽性結果及不同模式,可導致機體免疫功能的紊亂[3],從而引起肝細胞不同程度的損害而導致ALT,AST等酶的升高,因此,HBVM的不同模式陽性者結合多種酶水平觀察,可為乙肝診治及預后的判斷提供準確的依據。
參考文獻
[1] 張永紅. 乙肝病毒標志物定量檢測與肝臟損害的相關性研究[J].實用臨床醫學,2005,12:4-5
[2] 全俊.乙型肝炎標志物不同表達模式與慢性乙型肝炎的關系[J].肝臟.2003.36-38
[3] 鄭文. 乙型肝炎血清標志物與HBV_DNA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民康醫學.2011,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