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幾年來,隨著核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131碘核素在甲狀腺疾病的檢查以及治療中得到了廣泛的使用,131碘治療的費用相對較低,治療方法安全可靠,治療效果顯著。甲狀腺癌患者手術治療之后的131碘治療也逐漸得到臨床醫生特別是外科醫生以及患者的高度重視。但是針對此治療方法也有很多臨床外科醫生有不同的意見和看法,本次研究就131碘治療甲狀腺癌的機制、臨床意義、臨床應用現狀、及輻射防護及治療安全性等問題作一綜述。
關鍵詞:131碘; 治療; 甲狀腺癌; 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
TQ124.6+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6-0042-01
甲狀腺癌是最常見的內分泌系統惡性腫瘤,占所有惡性腫瘤的1.6%,發病率近年呈持續上升趨勢。2011年美國確診甲狀腺新發腫瘤48020例,占內分泌腫瘤的95.3%,占所有新發腫瘤的3.0%[1],天津城市居民1981—2006年間的甲狀腺乳頭狀癌平均發病率為1.30/10萬,其中女性為2.14/10萬癌,女性PTC的發病率明顯高于男性,從1981年的0.87/10萬增加到2006年4.70/10萬[2]。
1 甲狀腺癌的治療方法
甲狀腺癌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碘、甲狀腺激素替代及TSH抑制治療。
甲狀腺癌手術治療是關緊,美國甲狀腺學會(ATA)2006年頒布的《甲狀腺癌診治指南》主張:擴大手術切除范圍可以改善高危型患者的存活率,推薦對大多數分化型甲狀腺癌采取甲狀腺全部切除和近全部切除術式。即使在低危中擴大手術范圍,也可以減少腫瘤復發。對于高危型患者外科手術切除的徹底性是預后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保證術后碘治療效果的基礎條件。術后的碘治療目的是殺死殘留的甲狀腺癌細胞灶和轉病灶。大劑量131碘(30~200mci)也稱為治療性全身掃描(RxWBS)。其適應證是:⑴TNM分期II期、III期、IV期的病例;⑵TNM分期的I期病例,術中或術后組織學檢查發現以下情況之一者也要做RxWBS: 腫瘤多病灶、淋巴結轉移、甲狀腺外轉移或者浸潤性生長,組織學可見侵入性表現.
2 131碘來源及治療甲狀腺癌的機制
碘131屬于元素碘的一類同位素,屬于人工放射性核素,其半衰期是8.3天,在自然界是很難存在的。醫學上使用的131碘主要通過核反應堆中核燃料裂變產物中提取,攝入人體內的碘主要聚集在有甲狀腺功能的組織里,碘衰變時發出的射線對局部組織產生電離輻射,既可以破壞殘留的正常甲狀腺組織,也可以破壞腫瘤組織達到治療甲狀腺癌的目的。
3 碘治療甲狀腺癌的臨床意義
1、降低DTC復發和轉移發生率,DTC多灶性發生率高達25%~30%[4],甲狀腺乳頭狀癌有雙側多灶性和潛伏期長,復發率高及易發生局部淋巴結轉移的特點,清甲時131碘可以殺傷在殘留甲狀腺組織內的癌細胞,可以對DTC甲狀腺外侵犯或轉移的功能性病灶發揮作用。因此131碘清甲能降低DTC復發和轉移發生率 2、清甲后有利于碘全身顯像和Tg檢測隨訪DTC患者 雖然DTC及其功能性轉移灶分化程度較高,但其攝取碘的能力明顯低于正常甲狀腺組織、所以如有正常甲狀腺組織殘留,將影響DTC病灶攝取碘。清甲后患者體內無正常甲狀腺組織產生Tg,Tg水平的變化直接反映DTC病情變化。3、有利于DTC分期和隨訪,有利于對DTC準確分期和合理制定治療及隨訪方案。
4 碘治療甲狀腺癌在臨床中應用情況
臨床工作中甲狀腺癌的碘治療率較低,不管分期為幾期基本上沒有進行碘治療。 原因有以下幾點 ①對DTC術后是否行碘治療各位專家也存在著爭論。一方面,絕對的偏“左”或偏“右”,前者主張,不管是什么狀態都不要碘治療。另一方面,根據相應指南,按DTC患者術后復發轉移風險程度即低危、中危和高危進行區別對待。應該說這樣的治療策略是符合科學原則的。但在實踐中,主要爭論還是緣于手術范圍的不統一導致了不同結局。例如,同樣的病程分期和年齡階段,都屬于術后高危組患者。對于已經行原發灶全切的來說,即使頸淋巴沒有清掃或清掃不足的患者行碘治療都是合理。而對于原發病灶切除不足如僅行腺葉切除的病例來說,就會出現兩種觀點,一種支持多次碘清甲,另一種則認為多次清甲不太適合,療效值得質疑,究竟孰是孰非,并無定論。我們尚無統一的碘治療DTC的標準。②所有甲狀腺癌中DTC占90%以上,而DTC患者的預后好,10年生存率超過90%,而I、II期的DTC生存時間更長,生活質量高,絕大部分DTC本身不會造成患者的生命危險[7].關于碘清甲對DTC死亡率和生存率的影響, 目前還無足夠的循證醫學證據,③我國討論大劑量碘對公眾形成潛在輻射危害并非危言聳聽。
5 碘治療甲狀腺癌的輻射防護問題
進行碘治療時,給碘活度≤1110MBq(30mci)可以門診治療,給碘活度>1110MBq(30mci)則需住院治療,待患者體內存留的131碘≤1110MBq才可以出院。DTC患者一次給碘活度肯定大于1110MBq,所以碘治療后DTC患者需要住院治療。出院后的患者作為輻射源對周圍發出外照射,他人與患者接觸時將受到外照射產生輻射危害。。依據測量結果,采用Mountford法計算得出:所以我們應加強公眾人群的輻射防護。
6 小結
放射性碘治療屬于現在有循證醫學依據的唯一一個治療方法,不但屬于內放療的一種,也屬于靶向治療的一種。其特點為:對患者沒有創傷性、患者沒有痛苦,碘針對治療甲狀腺癌轉移灶具有費用比較低,治療安全可靠的特點。現在,在我們國家,我國多學科參與制定的2012年DTC診治指南中明確規定了高危因素的DTC患者應行131碘治療,受很多條件的限制,臨床中使用的還不是特別多,碘治療DTC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然而仍有很多問題需要研究,許多和未知需要探索。期待將來臨床可以對該治療方法能發揮最佳作用,造福人類。
參考文獻
[1] 錢碧云,何敏,陳可欣,等。天津城市居民甲狀腺乳頭狀癌發病率和構成比的長期時間趨勢分析。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1,5:420-422.
[2] 陸再英,鐘南山,謝毅,等。甲狀腺結節與分化型甲狀腺癌。內科學,2009,7,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