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母嬰床旁護理是指產婦在住院期間母嬰所享受的一切護理均由護理人員在產婦床邊進行,產婦及家屬親自參與,作為產科的一種新型服務模式。本文對母嬰床旁護理的研究現狀與進展進行綜述。
關鍵詞:產婦;新生兒;床旁護理
【中圖分類號】
B844.1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6-0046-01
母嬰床旁護理是指產婦在住院期間母嬰所享受的一切護理均由護理人員在產婦床邊進行,產婦及家屬親自參與,作為產科的一種新型服務模式,它的實施可最大限度實現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1976年日本率先將床旁護理應用于早產兒出院前的護理[1],文獻報道2007年[2]母嬰床旁護理作為一種新型的產科護理服務模式陸續在國內開展。本文針對母嬰床旁護理的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1 母嬰護理的發展歷程
1.1 母嬰分室:隨著社會進步和醫學發展,在我國住院分娩自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開始在城市流行,70年代中期選擇住院分娩已成為普遍現象,新生兒在出生后即被轉入嬰兒室,由護理人員集中封閉式護理,無陪伴[3],定時送到母親身邊哺乳及人工喂養。
1.2 母嬰同室:自WHO和UNICEF在全球發起創建愛嬰醫院以來,我國于1992年制定了具體的行動計劃,實施母嬰同室、母乳喂養。母嬰同室作為新型的護理模式在全國逐步推廣,要求新生兒自出生起24小時在母親身邊,去除檢查、治療及護理占用時間,母嬰分離時間不超過1小時[4],讓母親盡可能多地接觸嬰兒并按自己的意愿照顧嬰兒,增進親子感情,按需哺乳,有利于新生兒生長發育。
1.3 母嬰床旁護理:母嬰護理技術的多樣化和個性化越來越被廣大醫務工作者所關注,護理模式也隨著人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而轉變,母嬰床旁護理作為產科護理新模式應運而生。2007年以來全國各醫院相繼開展,它是指由具有一定護理經驗的護士為產婦、嬰兒、家屬實施面對面的床旁新生兒沐浴、換尿布、臍部護理、臀部護理、撫觸、嬰兒喂養指導、出院指導、母嬰健康宣教[5]等個性化的護理,實現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從而增進母嬰感情,促進母嬰健康。
2 母嬰床旁護理的應用及效果
2.1 母嬰床旁護理的應用:責任護士改變以往單一的“灌注”式的講解方式,采用多種形式的教育方法,既有定期培訓,又有示范、模型操練和觀看錄相,發放宣傳冊對孕婦認真評估,制定相應健康教育方案,重點體現了教育的靈活性、個體性[6]。健康宣教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入室宣教:首先介紹環境及醫院制度、主管護士/主管醫生;產科合并癥宣教;分娩前宣教:自測胎動的方法、臨產先兆、分娩過程簡要介紹、非藥物鎮痛的方法和技巧及術前注意事項等;產后宣教:指導母乳喂養體位及嬰兒含接姿勢、預防接種、新生兒沐浴、新生兒撫觸、眼部護理、臍帶護理、臀部護理方法、產后避孕的指導、惡露持續時間、疾病及聽力篩查、兒保手冊發放、乳房護理、出院指導等[7]。
2.2 母嬰床旁護理的效果
2.2.1 有助于產婦及家屬掌握護理新生兒的知識和技能:面對剛剛出生的嬰兒,初為父母的家長往往表現為束手無策,護士通過對新生兒的現場護理示范,如母乳喂養技巧、新生兒沐浴、撫觸、更換尿布、臀部護理、消毒臍帶等,幫助產婦及家屬盡快掌握各項護理技能[8],使年輕父母基本掌握了育兒知識與技能,出院后在家中護理寶寶得心應手。
2.2.2 有利于孕婦的角色轉換,降低產后婦女的抑郁情緒 初產婦及家屬大多缺乏照顧新生兒的知識和技能,如果沒及時有效的指導,往往會產生焦慮和抑郁情緒[9]。床旁護理的開展,通過責任護士的耐心指導,產婦逐步適應了母親的角色,建立自信心,緩解因為對照顧新生兒沒有把握而產生的焦慮、抑郁情緒,承擔起照顧孩子的責任。
2.3 有利于提高護理質量、提高滿意度:新生兒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家屬對護理的期望值較高,床旁護理為產婦和家屬提供了學習的機會。黃澤云[10]通過對600例產婦的觀察,實施床旁護理,產婦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高于傳統的護理模式。
2.4 提高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度,減少醫療糾紛:實施母嬰床旁護理,新生兒一直陪伴在母親身旁,護士所有操作均在母親床旁進行,增加了產婦對護士的信任感,解除了產婦的擔心和猜疑,甚至一些不必要的誤會,減少因誤會引起的各種醫療糾紛[11]。
3 小結
母嬰床旁護理順應了產婦及家屬的身心需求,有利于母嬰健康,有利于提升對護理的滿意度,有利于護理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及產科護理質量的提高,母嬰床旁護理采取“一對一”模式,增加了工作量,需要配備相應護理人員,故在工作流程、質量控制及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方面有待進一步探討。由于該模式的內涵十分豐富,目前臨床仍存在部分研究過于簡單重復,不能滿足個性化的服務需求,因此要想達到理想的護理效果,還需對母嬰床旁護理循證醫學、臨床路徑等作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張新宇,周潔.以家庭為中心護理在產科及兒科的應用現狀[J].護理研究,2009,23(5):1138-1139.
[2] 李廣雋.母嬰同室新生兒床旁護理模式的實施與管理[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8,14(26):2793-2794.
[3] 陳濤花.產科護理進展[J].護理研究,2004,18(5):853-854.
[4] 符林秋.談產科服務模式的轉變[J].中華今日醫學雜志,2003,3(22):84-85.
[5] 王玉玲,梁文化,王玉杰.母嬰床旁護理模式關鍵流程在產后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2):1-3.
[6] 王素嬌,胡小梅,程屹.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在產后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11):1005-1006.
[7] 鄧文娟,肖艷蘭,黃河清,等.母嬰床旁護理對產婦及家屬遵醫行為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3):22-23.
[8] 張新芳.健康教育在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護理中的作用[J].醫藥論壇雜志,2008,29(19):116-117.
[9] 袁秀珍,陳向韻,王淑燕,等.對剖宮產初產婦實施母嬰床旁護理的效果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0,25(6):32-33.
[10] 黃澤云.母嬰床旁護理對產科護理工作滿意度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22):39.
[11] 李洪霞,金仲品.產科母嬰床旁護理模式應用的效果觀察[J].中國健康月刊,2011,30(10):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