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評價地西泮針在冠狀動脈造影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總結其醫學價值。方法:選取2012年12月~2014年1月于我院接受冠狀動脈造影檢查術的患者60例,按隨機雙盲法分組,對照組用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潤麻醉,地西泮針組用地西泮針麻醉,統計臨床效果。結果:檢查中,兩組血壓、心率均在合理范圍內,地西泮針組以上指標為(72.9±7.9)次/min、(8.4±1.4)KPa、(12.6±2.3)KPa,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意義(P<0.05),此外,地西泮針組再次接受率為100%,高于對照組的80%,P<0.05。結論:與對照組相比,地西泮針組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患者的麻醉效果更佳,地西泮針值得推廣。
關鍵詞:冠狀動脈造影;安定;麻醉效果
【中圖分類號】
R322.1+2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6-0064-01
冠狀動脈造影術(Coronary angiography,簡稱CAG)是診斷冠心病的介入性技術,治療過程中患者會出現不適感,因此,檢查前,有必要給予冠狀動脈造影術患者鎮靜藥物[1]。本研究中,為2012年12月~2014年1月30例患者應用地西泮針麻醉,效果良好,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來源:收集2012年12月~2014年1月于我院行冠狀動脈造影術的患者60例,將其分成地西泮針組30例,對照組30例。地西泮針組:男15例,女15例,年齡50~69歲不等,平均(61.2±0.3)歲;②對照組:男14例,女16例,年齡52~69歲不等,平均(61.1±0.4)歲。排除合并中樞系統疾病、嚴重肺疾病、腎疾病及對地西泮針、利多卡因過敏的患者,比較兩組性別、年齡,具有可比性(P>0.05)。
1.2 一般方法
1.2.1 對照組:用利多卡因(國藥準字H20059049,單位名稱:江蘇濟川制藥有限公司)行局部浸潤麻醉,隨后即行常規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檢查過程中密切監測患者血壓、呼吸、血氧飽和度變化。
1.2.2 地西泮針組:為患者靜脈注射0.07mg/kg地西泮針(國藥準字H10980025,江蘇恩華藥業有限公司),注射10min后,由醫師在橈動脈擬行操作區域給予2ml普魯卡因(國藥準字H61023287,陜西香菊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局部麻醉,后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術。
1.3 觀察指標:觀察用藥5min后兩組患者心率、血壓,待檢查結束后詢問患者是否愿再次接受檢查,做好相關記錄。
1.4 數據處理: 選擇SPSS11.0處理數據,計量數據,t檢驗,以(X±s)表示;計數數據,χ2檢驗比較組間差異,以[n(%)]表示。P<0.05提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冠狀動脈造影術患者心率及血壓比較:檢查中,兩組血壓、心率均在合理范圍內,地西泮針組以上指標為(72.9±7.9)次/min、(8.4±1.4)KPa、(12.6±2.3)KPa,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再次接受率比較:經臨床訪問,地西泮針組30例患者愿意接受再次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再次接受率為1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24/30),組間差異具有統計意義(P<0.05,χ2=6.667)(經再次計算,χ2值仍=6.667)。
表1 兩組冠狀動脈造影術患者心率及血壓比較(X±s)
注:*表示與對照組比較P<0.05
3 討論
冠狀動脈造影術是通過影像學確定冠狀動脈病變的金指標[2],近年來,其應用范圍越來越廣。
為冠狀動脈造影檢查者應用鎮靜藥物,可提高舒適度,臨床上單用地西泮針麻醉冠狀動脈造影術患者的相關文獻較少,本研究中,地西泮針組患者血流動力學平穩,證明單用地西泮針可收到較佳的鎮靜效果,結果顯示,地西泮針組血壓、心率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再次接受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意義(P<0.05),近似于相關文獻[3]。
地西泮針起效快,作用時間短暫,耐受性好,可起到抗焦慮、遺忘的作用,對冠狀動脈造影患者的心血管系統影響較小,可使其心率、血壓處在正常水平,提高患者生理舒適度。
綜上所述,地西泮針在冠狀動脈造影患者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在臨床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雅慧,向小平,章強,等.兩種不同鎮靜方法在冠狀動脈造影檢查中對意識與血流動力學影響的對照研究[J].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5,03(01):157-159.
[2] 劉存明,張國樓,王忠云.硝唑嘧啶輔助區域麻醉合適鎮靜深度及用量的探討[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5,21(01):20-22.
[3] 姚民,喬樹賓,王東方,等.使用5F造影導管經橈動脈冠狀動脈造影689例體會[J].中國循環雜志,2002,17(05):374-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