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黑龍江省青年科學基金(QC2012C004)
通訊作者:安麗鳳,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色素障礙性皮膚病的臨床與基礎研究。
摘要:
色素障礙性皮膚病是人類常見的損美性疾病, 也是世界性難治病之一。查閱大量文獻白蒺藜在此類疾病的治療中占重要地位,本文通過藥性分析,總結在色素障礙性皮膚病中的應用,分析其可能的機制,以期為臨床及科研供提供參考。
關鍵詞:白蒺藜;色素障礙性皮膚病;機制
【中圖分類號】
R749.05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6-0079-01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有所提升,因此,諸多學者將祖國醫學中有關治療色素障礙性皮膚病的方劑和藥物進行了收集整理,并進行統計分析,其中白蒺藜使用頻率較高,在此類疾病的治療中占重要地位,筆者通過總結其在色素障礙性皮膚病中的應用,分析其可能的機制,以供臨床及科研參考。
1 藥性分析
白蒺藜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的干燥成熟果實。白蒺藜質輕色白, 味苦辛, 性微溫。歸肝、肺經。具有平肝解郁,活血祛風,明目止癢的功效,主治頭痛眩暈,胸脅脹痛,乳閉乳癰,目赤翳障,風疹瘙癢。現代多用于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腦血管病、陽痿、不孕癥、眼疾、癤腫、以及各種皮膚病。
2 在色素障礙性皮膚病中的應用
2.1 白癜風:
李昌吉[1]針對42 例白癜風患者采用內服白蒺藜散,并以氮芥酒精外涂患處進行治療,同時設對照組進行對比觀察,療程6 個月。結果顯示痊愈15例,顯效15例,好轉8例,無效4例,且頭面部療效優于軀干和四肢,進展期療效優于穩定期。湯依晨[2]等采用隨機、雙盲、平行對照方法將80例白癜風患者給予復方白蒺藜片,并設對照組給予白蝕丸進行治療,療程3個月,結果顯示試驗組有效率為65.33%,復方白蒺藜片治療白癜風具有較好的療效。
2.2 黃褐斑:
王林揚[3]采用歸白湯(當歸、白茯苓、白術、白蒺藜等)對50例女性黃褐斑患者進行治療,并設對照組口服維生素C和維生素E,療程為8周,結果治療組基本治愈15例,顯效16例,有效12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62.0%。孫彬等[4]自擬四白霜(白芷,白蒺藜,白芍,白芨,冰片,甘油)治療黃褐斑68例,清潔面部后涂四白霜,并輕輕按摩2~5分鐘,每日2~3次,療程為28天,結果痊愈15例,顯效27例,有效21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2%。
3 機制探析
3.1 對黑素細胞和酪氨酸酶的作用:
研究證實黑素細胞生物學特性的改變可導致色素障礙性皮膚病的發生。酪氨酸酶是黑素合成過程中的主要限速酶,起著關鍵性的調節作用。鄧燕等[5]考察白蒺藜對酪氨酸酶活性和體外培養人正常黑素細胞增殖的影響,結果顯示白蒺藜具有低濃度抑制和高濃度激活的作用。提示臨床應用白蒺藜治療色素沉著性皮膚病時宜用低劑量 ,色素脫失性皮膚病宜用較大劑量。
3.2 對黑素細胞刺激素(MSH)的調節作用:
MSH主要作用于黑色素細胞,皮膚黑色素細胞位于表皮與真皮之間,胞漿內的黑色素小體內含有酪氨酸酶,可促進酪氨酸轉變為黑色素。MSH的作用主要為激活酪氨酸酶,并促進酪氨酸酶合成,從而加速黑色素合成,使皮膚及毛發顏色加深。MSH有α與β兩種類型,α為13肽。研究發現[6]高濃度白蒺藜水提物能夠提高小鼠毛囊α-MSH的表達水平,并在毛囊黑素細胞內有較高的聚集。
3.3 抗氧化:
在黑素形成的一系列反應中,多巴從還原型到氧化型的醌式結構反復進行,還原型色素變淡或無色,處于氧化型時則色素增加。研究證實[7]蒺藜皂苷能夠使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后血清SOD活性明顯提高,MDA含量明顯降低。另外,亦有研究進一步證實白蒺藜能夠提高小鼠紅細胞SOD活性,降低MDA的含量,具有抗氧化作用,這也可能是白蒺藜治療黃褐斑的機制之一。
3.4 改善微循環:
皮膚微循環障礙可使皮膚得不到充足的營養和氧氣,細胞的代謝產物和有害物質蓄積,皮膚會加速老化,主要表現為松馳、彈性下降,加之紫外線的照射,容易形成黑斑、黃褐斑及皺紋。研究證實蒺藜總皂苷能夠改善高分子右旋糖酐誘發的小鼠微循環障礙。
此外,白蒺藜還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調節微量元素的含量等作用,與治療色素障礙性皮膚病也有密切的關系。由于中藥具有多成分、多靶點綜合作用的優勢,白蒺藜對于此類疾病的治療,還有可能通過其它途徑發揮作用,仍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4 小結
白蒺藜在治療色素障礙性皮膚病方面應用非常廣泛,對其藥效物質基礎和作用機制的深入研究將有助于其進一步開發利用。若能以白蒺藜為基礎,再根據證型適當加減,將其開發為小復方外用制劑,從而為研制組分明確、質量可控、療效肯定的治療白癜風的中藥制劑奠定基礎,對于白癜風這一龐大患病群體的治療,將具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昌吉.白蒺藜散聯合氮芥乙醇治療白癜風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1,18(2):76-77.
[2] 湯依晨,謝韶瓊,徐曉云.復方白蒺藜片治療白癜風療效觀察[J].上海中醫藥雜志,2009,43(6):43-44.
[3] 王林揚.歸白湯治療女性黃褐斑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美容醫學,2011,20(1)139-140.
[4] 孫彬,馮德霞.四白霜治療面部黃褐斑68例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06,8(11):87.
[5] 鄧燕,楊柳.不同濃度的中藥刺蒺藜對黑素細胞和酪氨酸酶的作用[J].第一軍醫大學學報,2002,22(11):1027-1019.
[6] 楊柳,楊波濤,路建偉.不同劑量刺蒺藜對小黑鼠毛囊黑皮素1受體表達的影響[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9,23(3):150-152
[7] 吳恩融,馬健.蒺藜皂苷抗衰老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國藥學雜志,2000,35(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