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討無創機械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臨床療效。方法:將7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隨機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無創機械通氣治療。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pH值、PaO2明顯高于對照組,PaCO2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0.01)。結論:無創機械通氣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血氣指標,提高治療效果。
關鍵詞:無創正壓通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中圖分類號】
R56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6-0111-02
隨著空氣污染的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已成為呼吸道疾病中的一種常見疾病,在全世界范圍內均具有較高的發病率。COPD由于感染等因素急性加重,常導致呼吸衰竭的發生。無創機械通氣(NIPPV)在臨床治療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相比傳統的氣管插管等有創治療,其具有操作簡單、創傷小以及并發癥少等優點。我院對收治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NIPPV進行治療,取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7例,女33例;年齡50~70歲,平均年齡(61.2±5.7)歲;病程4~13年,平均病程(5.3±2.1)年;輕度Ⅱ型呼吸衰竭46例(65.71%),中度Ⅱ型呼吸衰竭24例(34.29%)。采用抽簽方式將7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標準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1] 和Ⅱ型呼吸衰竭診斷標準,發生呼吸衰竭均是由于COPD所致;②無需氣管插管保護;③血流動力學穩定;④能夠耐受鼻/面罩;⑤無影響使用鼻/面罩的面部創傷;⑥無肺大泡或嚴重心肺疾病等機械通氣禁忌者。
排除標準:①未能將上呼吸道及口咽分泌物完全清除者;②頸面部畸形、創傷者;③呼吸或心跳停止者;④鼻炎腔永久性解剖學異常者;⑤自主呼吸微弱或昏迷者;⑥明顯不合作者。
1.3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包括:支氣管擴張劑、祛痰劑、糖皮質激素、抗生素及持續低濃度吸氧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治療基礎上采用BiPAP呼吸機進行NIPPV治療:選擇合適的面罩通氣,連接并固定呼吸機,采用S/T通氣模式,設定通氣頻率為16~18次/min,30min內將初始吸氣壓力為6~8cmH2O,逐漸調節至16~18cmH2O,呼氣壓力從2~3cmH2O,調節至4~6cmH2O。設定氧氣流量一般為維持血氧飽和度>90%,次數≥3次/d。患者病情好轉后,逐漸將壓力下調,并逐漸改用鼻導管吸氣,直至能夠完全脫機。7d一療程。
1.4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二氧化碳分壓(PaCO2)、氧分壓(PaO2)、動脈血氣分析(pH)、血氧飽和度(SaO2)。參照羅先海等[2]文獻資料擬定療效判定評判標準,分為顯效、好轉、無效3個等級。
1.5 統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SPSS17.0分別進行t檢驗和卡方檢驗,檢驗標準:P<0.05。
2 結果
2.1 治療療效: 觀察組顯效15例,有效17例,總有效率(91.43%)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n(%)]
2.2 血氣指標: 兩組患者治療前血氣比較無明顯差異;治療后觀察組血氣pH值明顯高于對照組,PaCO2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比較(X±s)
3 討論
COPD合并呼吸衰竭發病年齡一般比較大,且患者病情加重,病程長,同時常常并發其他病癥。在治療中若僅采用單純藥物治療,效果往往不理想,一般需要采用機械通氣進行治療。雖然臨床中采用有創機械通氣具有較的臨床療效,能夠排除體內潴留的CO2,使肺泡通氣量增加,血氣得到改善,但此治療方式對患者造成的痛苦較大,人工氣道存在高風險,同時會造成較多并發癥,若患者進行4d以上有創通氣,則其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的幾率顯著增高。而采用NIPPV則可得到有效避免。
臨床研究表明[3],導致呼吸衰竭的主要因素是由于動態肺過度充氣與呼吸肌疲勞,而NIPPV能夠輔助通氣,由此使呼吸肌疲勞有效減輕,氧耗降低、CO2產生量減少并加快排出。同時呼氣末存在一定正壓,能夠起到使末梢支氣管不易閉陷,動態肺過度充氣情況減輕,這對于CO2排出更為有利[4]。采用NIPPV治療首先應當積極爭取患者配合,使其能夠正確使用呼吸機,盡可能避免或減少面部皮膚壓傷,同時需要確保面罩無漏氣現象,并指導患者進行有效咳嗽,通過調節濕化器,促進痰液排出。
本研究中,采用NIPPV進行治療的患者總有效率及血氣改善均明顯優于對照組,由此可見,無創機械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合并呼吸衰竭,具有操作簡單、創傷小、療效顯著以及并發癥少等優點,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修訂版)[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4,2:67-69,80
[2] 羅先海,陳萬. 無創機械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意識障礙Ⅱ型呼吸衰竭的臨床療效分析[J].西部醫學,2011,23(1):59-61.
[3] 藍偉鋒.無創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31):18-19.
[4] 陳艷,董瓊,王波. 無創機械通氣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療中的應用[J].西部醫學,2011,23(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