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臨床常見口腔潰瘍的分類與診斷要點,以便正確診斷與治療口腔潰瘍。方法:先列出臨床常見三大類口腔潰瘍,再分別闡述其診斷要點。結論:臨床常見口腔潰瘍大致分為三大類,在病史、年齡與性別及臨床口腔檢查方面各有其診斷特征。
關鍵詞:口腔潰瘍;分類;診斷要點
【中圖分類號】
R45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6-0117-01
復發性口腔潰瘍(RAu)是臨床最常見的口腔黏膜病之一,它是以口腔反復出現黏膜破損、充血水腫和疼痛的一種疾病,任何年齡均可發病。其發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與內分泌障礙、胃腸功能紊亂、腸道寄生蟲病、病毒感染、變態反應、局部刺激等有關,臨床上常與失眠、便秘、疲勞、精神緊張、月經周期等相伴發,近年來多認為其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該病具有周期性復發的規律.一般是1個或數個潰瘍分散在口腔內各個部位,同時可伴有頭痛、發熱、淋巴結腫大等 。筆者認為臨床上常見口腔潰瘍主要有以下三大類。
1 臨床分類
1.1 口腔黏膜病引起的口腔潰瘍 有復發性口瘡(又稱復發性阿弗他潰瘍);皰疹性口炎;手足El病;天皰瘡和類天皰瘡繼發潰瘍等。其中以復發性口瘡、皰疹性口炎最常見。
1.2 創傷性潰瘍(又稱黏膜損傷性潰瘍) 是由機械性、化學性或物理性刺激引起的病因明確的口腔黏膜病損。與局部刺激因素直接有關的一類潰瘍。如牙齒折裂留下的殘冠、殘根;牙齒表面沉積的牙結石;牙齒牙列不齊或者位置異常、咬頰不良習慣對黏膜的損傷;牙齒磨耗后形成的尖銳邊緣以及做工粗糙的假牙(不良修復體)等造成的黏膜損傷。這類潰瘍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治療,繼續發展下去可引起癌變。
1.3 由腫瘤引起的“惡性潰瘍”(也有稱為“癌性潰瘍”) 這種潰瘍是惡性腫瘤浸潤性發展的結果,在潰瘍出現前就可能出現惡性腫瘤的全身表現。需引起高度重視。臨床上若發現患者自覺癥狀較重、一般治療無效、病損發展很快的“大”而“深”的浸潤性潰瘍,一般需常規做 “活檢”排除惡性可能。
2 臨床診斷要點
2.1 病史:復發性口腔潰瘍具有典型的周期性反復發作特點,有自限性病史規律。患者有明顯的灼痛感,一般消炎藥治療無效。口腔黏膜疼痛明顯,影響進食及說話,特別是遇酸、咸、辣等食物時疼痛加劇。皰疹性口炎與手-足-口病都屬于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有病毒感染或病毒感染接觸史,一般有發熱史。創傷性潰瘍有明顯的理化刺激因素或自傷、燙傷等病史,無周期性,無自限性,也無復發性。消炎藥治療可暫控制與減輕癥狀。“癌性潰瘍”病史特征一般有自覺癥狀漸進性加重,口腔潰瘍加大加深,疼痛越來越加劇。有時并口腔器官功能障礙或(和)頦下、頜下及頸部淋巴結腫大等。
2.2 年齡與性別:阿弗他潰瘍多見于中青年、女性多于男性。瘡疹性口炎El病;天皰瘡和類天皰 以6歲以下的兒童較多見,尤其是6個月至2 歲更多,也可見于成年人。手-足-口病是一種兒童傳染病,夏秋季多見于托幼單位群體發病。患者多為3歲以下的幼兒,無明顯的性別差異。創傷性潰瘍多見于中年或老年患者,也無性別差異。癌性潰瘍多見于年老體弱,全身情況較差的患者。
2.3 口腔專科檢查:復發性口腔潰瘍分為:輕型阿弗他潰瘍、皰疹樣阿弗他潰瘍及重型阿弗他潰瘍等三型。輕型阿弗他潰瘍:好發于角化程度較輕的區域,如唇、頰舌黏膜,潰瘍不大,直徑一般為2~4mm,園或橢圓形,數目不多,邊緣整齊。中心稍凹陷,表面有黃白色偽膜覆蓋,周圍充血,觸痛明顯。皰疹樣阿弗他潰瘍:散在分布于粘膜任何部位,以口底,舌腹多見,潰瘍大小同輕型IZl瘡,但數目多,可以10~30個,病變不成簇,潰瘍周圍黏膜充血,唾液增多,疼痛明顯。重型阿弗他潰瘍:可發生在任何部位,好發于口腔的后部。潰瘍一般為一個,較大而深,直徑10~30 mm,周圍有數個小潰瘍,疼痛較重,周圍組織紅腫且微隆起,捫之較硬,愈合后有瘢痕或有組織缺損。持續時間較長,藥物治療效果欠佳,有自限性,但患者全身情況尚好。創傷性潰瘍無論急性或慢性,均可從患者的主訴及病損的局部找到相對應的刺激物。繼發感染則疼痛加重,區域淋巴結腫大壓痛,并出現功能障礙。癌性潰瘍周圍浸潤廣且硬,底部呈菜花狀,無自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