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手術治療高能量創傷而導致的長管狀骨骨折的臨床療效。方法:將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間收治的40例高能量創傷而導致的長管狀骨骨折患者定義為實驗組,在此期間收治的38例低能量創傷而導致的長管狀骨骨折患者定義為對照組。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均選用手術治療,一段時間后,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治療后的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而分析手術治療高能量創傷所致的長管狀骨骨折的療效。結果:實驗組患者手術治療后并發癥發生率高于對照組,且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手術治療是高能量創傷所致的長管狀骨骨折的主要治療方法,其中治療原則、手術時機及手術方式影響著治療效果,因此該類患者應及時得到治療,在治療過程中應避免并發癥狀的發生。
關鍵詞:高能量創傷; 長管狀骨骨折; 低能量創傷
【中圖分類號】
R45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6-0132-01
據臨床疾病統計結果可知,隨著交通事故、墜落現象的增加,骨折的發生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其中高能量創傷所致的長管狀骨骨折較為多見[1]。高能量創傷所致長管狀骨骨折是由于受到高能量的強烈沖擊,進而損傷骨骼、關節、血管、神經及軟組織等。此類骨折常導致患者伴有劇烈疼痛、行走困難等癥狀,且常伴有其他臟器損傷現象,嚴重降低了此類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如何有效治療此類骨折受到了更多的關注。本文為研究手術治療此類骨折的臨床效果,將我院的78例長管狀骨骨折患者按其所受能量大小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均經手術治療后,比較其并發癥發生情況。具體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搜集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間收治的40例高能量創傷而導致的長管狀骨骨折患者及38例低能量創傷而導致的長管狀骨骨折患者的相關資料信息。實驗組中男性患者有27例,女性患者有13例,年齡介于18~45歲之間,中位數年齡是30歲;對照組中男性患者有23例,女性患者有15例,年齡介于23~47歲之間,中位數年齡是35歲。所有患者均在我院經X線、CT等檢查后確定診斷。經統計學分析可知,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上比較時無顯著性差異,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將我院的40例高能量創傷而導致的長管狀骨骨折患者及38例低能量創傷而導致的長管狀骨骨折患者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均選用手術治療,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后,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治療后的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而分析手術治療高能量創傷所致的長管狀骨骨折的療效。
1.3 統計處理: 對此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系統進行統計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2檢驗,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若結果比較時具有明顯差異,且P<0.05,則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均選用手術治療,一段時間后,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治療后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具體結果見表1:
3 討論
高能量創傷所致的長管狀骨骨折是臨床中常見骨折類型之一,此類骨折患者的傷情較復雜,常伴有機體臟器損傷,且此類骨折的預后較差,并受到損傷性質及損傷程度的影響[3],因此如何早期發現此類骨折并及時有效治療此病受到了更多的關注。目前臨床中常用于治療此類骨折的主要方法是手術治療。在手術治療過程中,正確的治療原則、手術時機及手術方式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可影響治療的效果[4]。本文為研究手術治療高能量創傷所致的長管狀骨骨折的治療效果,將我院的78例長管狀骨骨折患者按其所受能量大小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均經手術治療后,比較其并發癥發生情況。據統計,長管狀骨骨折治療后易發生肢體短縮畸形、骨折延遲愈合及關節功能障礙等并發癥狀。本文研究結果得出,高能量創傷所致的長管狀骨骨折患者手術治療后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高于低能量創傷所致的長管狀骨骨折患者。因此得出結論,手術治療是高能量創傷所致的長管狀骨骨折的主要治療方法,其中手術時機及手術方式影響著治療效果,因此該類患者應及時得到治療,在治療過程中應避免并發癥狀的發生。
表1 比較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手術治療后的并發癥發生率
實驗組患者手術治療后并發癥發生率高于對照組,且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參考文獻
[1] 何洪濤.高能量創傷所致長管狀骨骨折手術治療分析與探討[J].中外醫學研究.2012.36(10):45
[2] 文坤樹.高能量創傷所致長管狀骨骨折的臨床分型及手術治療探討[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13(33):1761
[3] 馬志平.高能量創傷所致長管狀骨骨折外科治療分析[J].當代醫學.2012.13(18):27
[4] 張治國.高能量創傷所致長管狀骨骨折手術治療臨床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3.5(21):81